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医大师裘沛然之诊籍(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医大师裘沛然之诊籍(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裘沛然 咳嗽 气喘 医案

1 林某案

林某,女,44岁。就诊日期:1991年10月29日。主诉:咳嗽迁延近半年,3周来加重。现病史:患者咳嗽反复发作近半年,曾经多方治疗未能根治,每随天气变化而进退。近3周来咳嗽加剧,呛咳面赤、欲吐,咯痰不爽,近来又伴中度发热,用西药治疗后,热虽退而咳嗽不减。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无支气管炎史。刻下:患者咳嗽剧烈,咯痰不爽,形体略胖,面色憔悴。两肺听诊闻及呼吸音粗糙。苔薄腻,脉濡细。诊断为咳嗽(支气管炎)。证属外邪侵肺,肺失宣降。治宜宣肺祛风,止咳化痰。处方:桑白皮、制半夏、紫菀各15g,黄芩30g,麻黄9g,细辛10g,蝉衣、僵蚕、干姜、柴胡、前胡各12g,川贝母6g,玉蝴蝶4.5g,生甘草20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1月17日复诊:患者在连用5天庆大霉素不效后,才开始服用上述中药,药后第2天咳嗽之症状即有所缓解,效不更方。上方共服13剂后,咳嗽已止,精神好转,唯觉腰酸口干。舌苔薄腻,脉较前有力。处方:独活、桑寄生、补骨脂、生白术、制半夏、紫菀各15g,黄芩30g,麻黄、细辛各10g,干姜、茯苓、蝉衣、僵蚕各12g,川贝母6g,生甘草20g。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

按:咳嗽乃临床常见症,治之得法,往往一剂知,二剂已;治之不得法,可迁延数月,服药罔效。本例患者之咳嗽系外感咳嗽,咳势甚剧,裘老着重采用宣、清、化之法治之。宣即宣肺,外感咳嗽初起不可骤用镇咳,尤其对咳嗽不爽、咳声不扬者,多属肺气失于宣降,故治疗时,辛散之麻黄、细辛等不可少,所谓“以辛散之”。清即清肺,外邪入里,易化为肺热,热郁酿痰,而致咳嗽,故在辛散、宣肺之基础上,酌加清肺的黄芩、桑白皮之类,此为先生的经验用药。化即化痰,治咳先治痰,痰净则咳止,但化痰又有清化和温化之分。先生临床用药时,往往合而用之。痰为浊阴之邪,理当温化,如选用干姜、半夏、细辛之类;但痰又为肺热产物,故宜清肺化痰,常选川贝母、瓜蒌之类。另用蝉衣、僵蚕等祛风之品,寓意深刻。临床上见咳呛不爽、喉中难熬欲咳者,先生常用祛风药而收奇效。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祛风药还有消炎、抗过敏作用,对某些“气象敏感”之人用之,疗效确凿。再者,方中甘草一味,有化痰止咳作用,故用量可稍大。

2 王某案

王某,女,8岁。就诊日期:1988年3月15日。主诉:剧咳气促1周。现病史:幼时曾患奶癣。近3年来,咳嗽频作,每年中仅7~8月未见咳嗽,余时咳嗽时轻时剧,需用抗生素方能控制。近1周来,晨起及入夜咳嗽剧作,并伴痰鸣气急,咯痰色白有时带黄,有时咳唾甚多,甚至连饭也吐出,应用青毒素、链霉素治疗,疗效欠佳,而转来裘老处诊治。苔薄白,脉滑。证属痰浊恋肺,肺失肃降。治宜化痰降气为先。处方:芫花、玉蝴蝶各3g,葶苈子、嫩白前、炙兜铃、制半夏各9g,冬瓜子15g,龙胆草、北细辛、生姜各6g,黄芩30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月20日复诊:服药期间曾呕吐2次,呕出痰涎较多,其后咳呛明显减轻,晨起咳嗽也较前减少,气急虽亦减轻,但喉间仍有痰声,上方加川雅连4.5g。又进7剂后,晚上已无咳嗽,仅晨起略有咳嗽,喉间痰鸣声已大减,吃药不妥时,虽仍有呕吐,但亦较前减轻许多。效不更方,仍以上方再进7剂,药尽时咳喘已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仅感冒1次,且其症状只见鼻塞流涕、咽痛之症,而咳喘未作。

按:本例患儿反复咳嗽已达3年之久,每年咳嗽时间长达10个月,咳嗽剧烈时可听到喉中痰鸣音及呼吸急促困难,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本病的治疗宗旨是化痰止咳以平喘。裘老治疗时,采用辛开苦降之法,选用葶苈子、白前以止咳化痰;玉蝴蝶、冬瓜子清肺润肺,定喘消痰;龙胆草、黄芩、马兜铃清肺降气以平喘止咳;加细辛以宣散郁热,表邪自解;半夏、生姜止呕化痰;芫花峻泻逐水,此为历代名家之治喘之要药,近人多未了解,而裘老常选用,取芫花温经祛痰而止咳、宣肺逐饮而化痰之功。诸药同用,而收桴鼓之效。

3 顾某案

顾某,女,78岁。就诊日期:1995年4月9曰。主诉:咳嗽、气喘反复发作5年余,再发2周。现病史:罹患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5年余,平时常有咳嗽、气急、咯痰不畅等症,秋冬季节常加重,往往因感冒或劳累引发。近2年来,病情呈加剧趋势,常服抗生素、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中西药物,严重时加用激素等,才得以暂时缓解症状。2周前因感受风寒,顽疾又作,咳嗽日夜不止,气急胸闷,不能平卧,夜间只能端坐而寐,咯痰白粘而不爽,服头孢拉丁、博利康尼等西药及小青龙汤口服液等,症状未见改善。刻下:形神俱疲,端坐呼吸,烦热不安,大便偏溏。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无力。证属肺脾两虚,痰湿内盛,肺失宣肃。治宜止咳平喘,宣肃肺气、佐以补益肺脾。处方:葶苈子、炙苏子、生甘草各12g,大枣5枚,光杏仁、炙紫菀各15g,生麻黄、降真香各9g,淡黄芩24g,生黄芪、左牡蛎各30g,紫丹参18g,北细辛、川雅连各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复诊:患者服上药3剂后即咳止喘平,咯痰较前爽快,哮鸣音亦明显减少;7剂尽则咳喘全除,咯痰也基本消失,两肺听诊仅闻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音。患者已能下床,还可短距离行走。1个月后又再次因感冒引发,咳喘及余症与前相同,再予上方治疗,又服7剂后,咳喘之症均已得除。

按:肺主气,有宣发肃降之功。外邪袭肺,宣肃之功失常,则或咳或喘。久咳可波及他脏,或他脏有病,殃及肺金,而肺克土,故临床上肺系疾病常与脾有密切关系。若脾胃亏虚,健运失职,痰湿内蕴,上淫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胶结难解,致咳喘迁延不愈。故临床多见本虚标实、肺脾合病。本案患者乃肺脾两虚,痰湿内盛,肺失肃降,故治宜肺脾兼顾,标本同治。药用黄芪、甘草、大枣健脾理肺,葶苈子、黄芩、川连苦寒泄肺,麻黄、细辛宣发肺气,兼能止咳平喘;牡蛎一味咸寒软坚以化顽痰;苏子、杏仁、紫菀化痰平喘;丹参、降香活血通络;生甘草乃取和中缓急止咳之功,且用量达12g。易被常人忽视之药,先生用来每每应手。

4 赵某案

赵某,男,37岁。就诊日期:1991年11月26日。主诉:咳喘3年。现病史:患者3年来,每至9~10月间多发咳嗽气喘,经X线摄片示支气管炎。刻下:晨起喉中有痰,色白,轻咳,可以平卧,稍气促,口干。两肺呼吸音粗糙,无明显干湿音。舌质稍红、苔薄,脉细弦滑。诊断为咳嗽(痰热壅肺),喘息性支气管炎。证属肺有伏饮痰热,壅滞肺气而失于宣肃,外邪引动伏邪而频发。治宜清肺化痰平喘。处方:桑白皮、黄芩15g,白前、葶苈子、白果、炙款冬花、炙紫菀各9g,制半夏12g,川贝母、枇杷叶、生甘草各6g,桔梗4.5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2月24日复诊:患者气喘未发,口干好转,但轻咳痰多,有时心悸。舌苔薄,脉细弦滑。上方去桔梗、枇杷叶,加麻黄6g,桂枝9g,煅龙骨30g。14剂。1992年2月18日三诊:患者气喘未发,因伏痰深痼,时有胸闷,舌苔薄,仍以清肃肺气化痰为治。处方:前胡、细辛各10g,金沸草、制半夏各12g,百部、天竺子各15g,全瓜蒌、诃子肉各30g,白芥子6g,龙胆草、葶苈子、生甘草各9g。14剂。6月3日四诊:患者咳嗽有痰3天,色黄,夜间伴有气促,口干喜饮。听诊两肺呼吸音稍粗,无干湿音。舌苔薄黄,脉细弦滑。证属肺中痰热内蕴,清肃之令不行,治宜清肺润肺、化痰降气。处方:炙苏子、莱菔子各9g,白芥子6g,元参、百部各15g,黄芩、生地、全瓜蒌、诃子肉各30g,牛蒡子、细辛、生甘草各10g。7剂。10月7日五诊:服药后证情稳定未大发,近因劳累过度,咳喘又发,胸闷不适,咯痰不爽,痰粘色白,大便次数增多,脉细弦。上方去元参、莱菔子、生地,加麻黄10g,车前子15g,川贝母4.5g。再投7剂以善后。

按:裘老治疗咳喘,常用开、降、化、润之法。开,即是开宣肺气,外邪袭肺或者痰浊壅肺,肺气壅滞失于宣发,上逆而喘,不宣而咳,故宜开宣肺气,旨在开解郁滞之肺气,令呼吸顺畅。法用辛开法。药用麻黄、细辛、生姜、干姜、牛蒡子等,所谓辛以散之。降,即肃降肺气,肺司呼吸,有宣有降,宣可以去壅滞,降可以止气逆。尤其是咳喘并作者,肃降肺气,十分重要。药用如苏子、莱菔子、葶苈子、川朴、枳实、前胡等,即苦以降之。化即化痰,古训有治咳先治痰。化痰有温化、清化之分。痰为阴邪,宜温而行之,但痰壅肺郁,易于化热,故先生常融清化、温化于一炉,药用全瓜蒌、黄芩、黄连、干姜、生姜等。润,肺为娇脏,不耐邪侵,邪气盘踞,或伏饮新恙,或久羁伤及肺气或肺阴。气阴两伤则咳而无力,排痰也无力,故浊邪胶涸,令病情迁延不愈。故润肺之法,不离补气以养阴。肺主气,补气则从其本;肺为脏娇,养阴则和其本。故临床选用如党参、黄芪、麦冬、生地、大枣等等。

收稿日期 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