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登上“历史”的舞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登上“历史”的舞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对历史教师是新的挑战。它更加需要老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拓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创新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对历史教师是新的挑战。现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讲解帝国主义本性时,我设计如下思考题:请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南联盟,是否属于帝国主义现代战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联系实际,弄清了科索沃战争的性质、根源,并得到深刻启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二、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教材上某些观点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讲的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人说,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我先让学生讨论,对同意教材上没有的第二种观点并能说出理由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通过思维的逆向分析,学生的结论在组合与强度富于弹性的条件下,产生创新思维。

三、假想猜测,培养学生科学性思维

假想猜测是指对沿袭已久、已成定论的事物产生怀疑,并以此为目标,大胆假设,多维猜测,重新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探索新的结论。如教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我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己见,于是学生思维活跃,假想迭出:①条约的签订也可以说是苏联为自身利益而谋求的一种策略。②该条约不是一条安全保险带,反使苏军在1941年6月遭到突袭,猝不及防,致使大片领土沦陷。③该条约及其附件划定苏、德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对外政策上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这几种假想,都是针对教材提出的比较实在的怀疑,而且都能自圆其说,因而转化为创新思维成果。

四、横向联系,培养学生广阔性思维

横向联系就是抓住事物的局部和片断,运用联想、概括、推理、归纳等方法,把握事物的全貌,得出新的结论。如讲授“明治维新”时,以日本向西方学习为思维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①日本向西方学习哪些具体内容?②从教材图片看,哪些是反映向西方学习的实例?③从日本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揭示哪些历史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示,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①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与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相比较,充分说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要性。②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③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加快了发展速度,既增强了自身扫除封建残余的实力,又为军国主义扩张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些结论,虽然粗糙,但对中学生而言,这样的创新思维实属可贵。

五、纵向深入,培养学生的深刻性思维

深刻性思维,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中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理解历史发展渐进与飞跃、前进与曲折的过程,培养“鉴往知来”的历史眼光。如教学“辽宋夏金元”这一单元时,我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归纳,让学生从知识表象中提炼规律。如有的学生从政治方面归纳:①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②统一是大势所趋;③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是政治大一统的重要条件;④南北政权的政治改革重心放在富民强兵和强国图治、经济恢复上。学生分别在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迸发出许多可喜的创新火花。

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不同方法去把握历史,不断提高运用和应变能力。如学生在学习英、美、法、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容时,我从以下角度训练学生:①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原因。②从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原理分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特点和方式。③从人类社会的演变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必然性、进步性、局限性。这类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向多方面发散,思维过程灵活,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对于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将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中学历史课堂必将绽放起一朵朵灿烂的创新思维之花。

【参考文献】

[1]梁博余,周宏.历史课教学如何渗透研究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8).

[2]石家玉.新课程下的创新精神培养.历史教学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