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药食同源”到药食两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药食同源”到药食两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些物品通过合理的调配与摄取,利用食物的营养与药物的偏性来改善全身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防病、抗病、健康、长寿的目的,就是“药食两用”的精髓所在。

说到药食两用,还得从“药食同源”说起。“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在神农时代,药与食是不分的,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在唐代,有一位医家杨上善在其《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也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历代医家的这些总结,充分说明药物与食物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比如马齿苋、橘子、粳米、薏苡仁、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小茴香、花椒、草豆蔻、桂皮、砂仁、南瓜子、石榴、蜂蜜、罗汉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这些物品通过合理的调配与摄取,利用食物的营养与药物的偏性来改善全身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防病、抗病、健康、长寿的目的,就是“药食两用”的精髓所在。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性,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又分别具有共性,但温次于热,凉次于寒。食物的寒热温凉是根据药物(也就是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不同概括出来的。中医认为温热性食物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助阳的作用,寒凉性食物有清热解毒、滋阴泻火的作用。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除了以上五种味道以外,还有涩味和淡味,这样,通常说的五味在实际上就不止五种。味道相同的食物有相近或相同的作用,而味道不同的食物则有不同的作用。

根据历代用药经验,中医又把五味与人的五脏联系起来,如“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酸味食物一般有收敛 、固涩的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体虚多汗、遗精、带下及出血等证;辛味食物一般有发散、行气止痛、行血散瘀、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气滞血瘀等证;苦味食物一般有清热解毒、躁湿、泻火通便的作用,适用于热证、湿热证以及痈仲疮疡等证;甘味食物一般有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和中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证、缓和拘急疼痛证以及调和诸性等;咸味食物一般有软坚散结、平肝潜阳以及泻下的作用,适用于瘰疠痰核、眩晕、大便秘结等;另外,淡味食物一般有渗湿和利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食物与酸味药物的作用相似,适用于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就是说,用越毒的药治病,越要早停药,大毒治病,病十去其六的时候就要停下来了,剩余的部分以饮食调养“尽之”,不能过量,过量就会伤人。

如今,“药膳”这个词已经很常见了。所谓“药膳”是指对人体既有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又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的药用食品。首先“药”字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药物,如《说文解字》上是这样说的:“药,治病草”;二是指治疗。如《素问·藏氯法时论》中,“毒药攻邪”一句的王冰注文:“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这里所说的“祛邪”,就是治疗疾病。“养正”,就是保健身体。再说“膳”字,这个字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即指食物;二指美好的食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美食。因此,“药膳”也可称为“食疗”。“药膳”一称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汉中程文矩妻”条,原文是“汉中陈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困笃。母侧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此后在古籍中多有应用。

古代有一位业绩显著的宰相,其烹饪技巧也非常高超,他名叫伊尹,夏末商初人。最初,伊尹只是专职为汤王做饭的仆人,但他每干一件事都勤于思考,尤其是在做饭上善于研究和揣摩人的心思和口味,他认为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这样如此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才能达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他还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吕氏春秋·本味》说:“和之美者,杨朴之姜,招摇之桂”,大概意思是说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

伊尹在烹饪过程中不仅专心研究,而且还将调理五味比喻如同治国,对国事治理有自己鲜明的见解,并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气度,这是非常难得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煎小鲜鱼一样”。语极简单,然哲理深刻,耐人寻味。

有一次,伊尹见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看到伊尹才智出众,富有创见,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果然后来就大胆地聘用其为宰相。

由于伊尹在烹饪和治国方面业绩显著,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在医药方面的贡献,他发明的“汤液”就鲜为人知。这是伊尹在做饭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他认为生米、生菜能做成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感上乘,那么草药混合慢煮煎成汤液,是不是药效更易发挥出来,治病效果会不会更好呢?经过一次次的反复实践,草药汤液就这样发明出来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食物是可以药食两用的呢?2002年2月,国家下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其中涉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87种,名单如下: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这些物品,常被人们作为食物食用,又兼具很高的药用价值。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药食两用的物品时,一定要知晓它们的辨证关系,掌握好“度”,并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