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QDII遇寒潮 打新渐冷却信托成主角 保本大回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QDII遇寒潮 打新渐冷却信托成主角 保本大回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年初至今,资本市场剧烈震荡。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日渐缩水的基金以及国际原油、黄金过山车般的价格起伏,除去银行理财类产品,大多数投资者似乎也没有其他的理财方式可以选择。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也并不让人满意。从数量看,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理财产品市场,但“零收益”事件后,银行理财产品研发能力以及信誉等遭遇市场普遍质疑,qdii系、打新系列、信托贷款类产品似乎路路难行,投资者的选择也更加困难。半年过去,稳健型产品渐成趋势。

1月份,QDII遭遇寒潮

由于QD系产品的基地――香港市场成为调整幅度最大的海外市场,今年银行系QDII的绝大多数产品和1元净值说了“再见”。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获得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半年中,银行QDII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月减少。其中,1月发行量最高,约为70款,2月、3月份发行量分别约为30款、37款,只有1月的一半:4月、5月数据分别约为21款、23款,较前2个月数量又有大幅下降;6月发行量只有11款,较上两月又减少50%。值得注意的是,月发行量11款的数量已经退回到2年前银行系QDII起航之时。

理财研究机构“普益财富”跟踪了目前仍在运行的60款QDQDII遇寒潮 打新渐冷却产品,发现收益为正的有18款,其余42款亏损,个别产品净值甚至一度浮亏60%。具体来看,中资银行33款产品4款收益为正,10款跌幅超过20%;外资行27款产品,盈亏各半。尽管其中部分产品实现了超过10%的收益,但相对于其他大部分跌破净值的产品,正收益产品显得凤毛麟角。对投资者来说,QDII产品显然丧失了分散风险的投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期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银行系QDII产品的表现目前可视为基本稳定,而且少数产品实现了正收益。例如农业银行目前有3款QDII产品的净值为正,其中一款产品甚至达到1.25元,其余两款在1.1元以上。如果外部市场转暖,则国内市场可以考虑适当配置。

2月、3月份,“零收益门”

2008年上半年,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最热门的词汇当属“零收益”。该事件的发起,源于投资者在某网站论坛上的一篇帖文。该帖文的作者发现,购买的浦发银行“汇理财”2006年第9期F2计划到期后,在所挂钩的4只港股表现较好的情况下,该理财产品却出现投资零收益的结果,投资者只得到了0.0396%的利息收入。该帖反映的情况在网络及平面媒体上迅速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广泛关注。接着投资者对深圳发展银行的“聚财宝”、渣打银行的“聚通天下金猪宝贝”、东亚银行的“利财通”1期等理财产品相继提出零收益质疑。几乎所有银行都有涉及零收益或负收益的理财产品。一时间,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是银行能力不足还是刻意欺骗,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银监会一系列的监管行动由此发端。投资者手中如果有类似产品,则需要认真分析相关条款,迟量避免损失。

4月份,信托理财产品成主角

众所周知,去年,银行纷纷发行打新股产品,将其定位于股市调整时期的理财产品,销售一度火爆。但是,随着“打新”资金量越来越大、股市愈加低迷、新股的涨幅越来越低,再加上监管层严管上市公司IPO,一度畅销的打新股产品逐渐变冷。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打新股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月递减,收益率也急剧下降。截至4月底,新股网上申购累计收益率仅有5.2%,接近银行存款收益,部分打新产品的收益则干脆没有银行一年期存款高。这样就使打新类理财产品成为资本市场调整受冲击最大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4月后,部分银行又推出了带有打新股概念的组合型理财产品,但是收益率也不尽如人意。

与打新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托类理财产品,也许此类产品是银行这半年来惟一值得炫耀的产品了。在上半年全部2257款产品中,信托类理财产品达到破纪录的914款,占比高达40.50%。尤其是四、五月份,信托产品成为市场绝对主角。

需要说明的是,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分析指出,今年1月信托类产品投资信贷资产的比重为40%,投资证券市场的比重为55%:然而到了3月,投资信贷资产的比重已经达到65%,投资证券市场的比重则降低为27%;5月,投资信贷资产比重更是高达85%,投资证券市场的比重则锐减到了2.4%。

银行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之所以在今年中期成为理财市场的霸主,主要是由于在紧缩货币调控政策下,企业资金需求加剧,但银行信贷总量控制严格,导致了市场创新需求。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从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再放给企业,也就成就了银行、企业、投资者的三赢。但就在6月底,由于与紧缩调控政策精神背道而驰,银监会已经在上个月底以“窗口指导”的方式,叫停了银行对于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担保类,该类产品的价值面临重估。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下半年如果准备投资于该类产品,需要对风险作更细致的评估。

5月份,保本产品大回归

在A股市场经历了大悲大喜的情绪变化后,目前,投资者投资心态逐渐回归至理性,从追逐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转回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方式。同时经过四、五月份的大力整顿,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发售等环节正逐步规范,稳健与流动性渐成趋势。

由于资本市场普遍看跌,市场信心不足,市场应需而动,保本产品成为主流。在53家银行推出所有的2257款理财产品中,保本型产品1385款,占比61.36%。在这些保本产品中,浮动收益型产品600款,固定收益型产品785款,数量大致相当。从理财产品投资品种和挂钩标的来看,由于保本产品以信托类为主,因此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到期收益与预期收益一致性较高,故浮动收益与固定收益的界限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市场波动性增加,导致理财产品期限在今年上半年也有了显著变化。在所有2257款产品中,一年期以内产品1998款,占比88.52%,而一度被市场认可的5年或5年以上期产品仅17款,占比0.75%。而在一年以内产品中,半年以内的产品更受欢迎。从图2可以看出,下半年将有大量理财产品到期。

6月份,在质疑声中前行

6月份,国内外股市的低迷,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中与股市直接相关的产品受严重冲击,普通投资者都有切身体会。不但QD系与类基金产品的净值一跌再跌、毫无起色,就连一度风光无限的打新股类产品也已悄然淡出舞台。银行系理财主导产品的风格回归保守、稳健。

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高举保本大旗,发行产品投向和结构上仍以保本和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为主。从银行产品的具体投向看,投资于银行信贷资产、票据、短债等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投资品种为市场所青睐。发行期限上,短期产品占到主流,其中,运作期限在半年以内的产品占到了60%以上,90%以上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

从半年的时间来看,近来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数量虽较年初时有大幅减少,但较四、五月份时又有所回升,而且保本稳健、流动性强的特点明显,具体以投资于票据或者信贷资产项目居多。由于银监会叫停了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担保类,故目前银行新售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大多转向以企业自身资产为担保的资产项目。与打新股等产品不同的是,这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是一个“区间”,而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字。不过这个明确的预期收益率,也并非就是投资者到期后的最终收益,部分产品仍存在本金及理财收益不保的风险。这些问题都需要投资者在购买前做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