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面俊杰,旷世奇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面俊杰,旷世奇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已有了特定的形象定位。再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全面、仔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六个方面对他进行了分析:知恩必报,智慧广博,政治目标高远,军事家和发明家,任人唯贤,人格高尚。

【关键词】诸葛亮;多才多艺;智慧;严正

诸葛亮于三国蕴育而出,他羽扇纶巾,谈笑古今,虽身在茅舍,却心系天下,虽做看兴亡成败,却又将万点河山置于胸怀。他是三国时期不折不扣的首屈一指的核心人物,是他造就了三国这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铸就了他。

一、知恩必报

诸葛亮本可以于山清水秀竹林间逍遥过世、洒脱一生,但他是一个知恩必报,饮水思源的重情重义之人,为报其主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同时也为实现自己满腔抱负与雄心壮志而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与之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成就功名霸业的战略构想。

二、智慧广博

作为一个先知者,孔明未出隆中便知三分天下,这足以见得他智慧之广博。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顶尖型的智者,被后人称为“智慧之神”。而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的时代,诸葛亮在当时就被冠于“智多星”的称号,足于见其智高出众人许多,为别人望尘莫及。在他高卧隆中还只是一介书生时,即被当时大名士宠德公称为“卧龙”,而司马微又赞为“识时务的俊杰”。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而历史在此发生了转折,三国风云也全变了色。出山后,他先后与孙、曹两家斗智斗勇,逐鹿中原,后又与司马懿分庭抗礼,争雄天下。正是他的智慧,才使得曾无立锥之地、四处漂泊的刘备能走出困境,取荆、益两州,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后成就帝业。也正是他的智慧,才能使后来昏庸的刘禅安稳的坐成蜀国君主,长期与强大的魏国抗衡,与东吴盟好。才能使后来的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蜀国一时太平无事。诸葛亮的智慧兼具大智与小智,并具急智与远谋。大智与小智之别常表现为眼光、胸怀以及人生态度上的不同。在这一点上,孔明之胸怀与态度是周郎所未有的。周瑜性傲,心胸狭隘,其智慧、谋略堪比孔明,其不能称之为“大智”。这从他临死前发出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可以看出其智不如孔明。智还有急智与远谋之别。这二者也常不可得兼。如与诸葛亮同时代的东吴鲁肃,为合力抗击曹操,其力保孙刘联盟,可见有大谋远略,但他一旦遇到紧急事件,思考和决策迟缓、愚钝,缺乏一个大智慧者应具有的敏捷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谓“有远谋而无急智”也。《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更是显示了他智绝千古、无人能及的神机妙算与卓越才华。如“草船借箭”、“夺取益州”、“智取汉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空城计”等,这些艺术描写也说明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成为时人以致后世认为的智慧的化身。

三、政治目标高远

在政治上,诸葛亮将“匡扶宇宙,兴复汉室,”作为其一生追求的政治目标,这也是他先前接受刘备邀请而出世的目的。他高卧隆中之时,心中就立下了兴复汉室、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宏伟志愿。在政治作为上,他将儒家学说所提倡的“仁”的学说运用于政治,实行“仁政”,德施于民,又将法家思想用于治国治军。如在治蜀问题上,他提出了法政。以法治国,以严济宽,奖惩分明,而辅以刑罚治国等开明政策都深入人心。作为立法者,他又要求从自身做起,不避亲就远,做到一视同仁。将诸葛亮严明法正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便是《三国演义》中“挥泪斩马谡”的描写。诸葛亮面对兵败而失街亭的马谡,虽与之情义身后,但为了其立法的权威性,做到执法的公正性,即使有许多高层文武官员为马谡求情,也不得不狠心挥泪行斩。此外,他勇于承担责任,即使马谡的失败与自己无直接关系,仍然要求自贬三级以示惩罚。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众人的褒奖与赞扬,也为他以法治国策略和法治思想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军事家和发明家

在军事上,诸葛亮袭旧革新,他不仅发展了孙吴兵法,备受后世推崇。还凭借个人的天才军事智慧,创造了著名的八阵图,发明了一种新式的具有较强攻击力的武器——连弩,以及后来用于作战需要的钢刀及木牛流马等。杜甫曾专为“八阵图”的神奇而作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木牛流马更是当时的人罕见智慧的体现。此外,诸葛亮的军事才华还表现在他的作战方案和指挥战斗中。《三国演义》中的军事决策者们大多都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形势中,披沙拣金,洞若观火,从而梳理出一定的要点和条理,作出相应的应对方案。而诸葛亮不仅具有所有的这些品质,他还博览群书,游历天下,八方交友,具有比别人更加开阔的眼界,所以所作的军事方针也显得技高一筹、方式多样。如每遇军前对阵,或是设计截粮袭寨,或是火烧水淹,又或是故作疑兵等,都能根据具体战势,临危不乱,从容应对。从以上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五、任人唯贤

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诸葛亮同样显示出杰出治国治民的才能。在治蜀期间,他开源节流,轻徭薄赋,奖励农桑,与民休息,深知百姓乃统治之根本。诸葛亮勤勉持政,大小事无不亲力亲为,不但负责全国的军政大计的决策,而且还涉及蚕桑、织锦、水利、道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与监督。诸葛亮为使蜀国富强,可谓是煞费苦心、呕心沥血啊,楚国人民拥有这样的丞相,实乃他们之福气也。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任人唯贤,清正廉明。正如他在向刘后主进谏的《出师表》中所说一样:“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金玉良言乃诸葛亮之用人思想。不仅如此,诸葛亮对其主的忠贞也常表现为荐贤用能。他举荐了被人誉为“凤雏”的庞统,大胆任用无任何学识却具有实战经验的王平,破格任用并培养清廉有才的蒋琬、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等,这几人成为他死后蜀国的中流砥注。此外诸葛亮用人也不计旧仇,如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

六、人格高尚

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不求闻达于诸侯”,也不醉心于功名利禄。他关心时局,心怀远大抱负,却又不为世俗官禄所动。在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刘备三顾茅庐后,他又尽瘁国事,忠心辅政。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必要时可取其子帝位而代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

纵观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诸葛亮被定位为一个失败者。但他终其一生对主上忠心耿耿,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

【参考文献】

[1]余明侠.试论诸葛亮的勤政廉政思想[J].淮海文汇,2007(05).

[2]张崇琛.诸葛亮的成才之路[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03).

[3]张安峰.诸葛亮形象新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