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心理财 乐享晚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心理财 乐享晚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执行:李 衍、张 宇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要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保障,就必须巧算计,善理财,让自己手里的钱保值、增值!本期“快乐主张”,我们特别为您请来了“钱博士”,教您玩转理财,畅享晚年生活的“金色”时光!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却是每个人最现实、最真诚的愿望。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医疗费远远超过一般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没有一笔备用资金作为医疗保障,很难拥有一个踏实的晚年。而且,现在“421”(即1对夫妇要同时供养4个老人和1个孩子)型家庭结构占相当大比例,单靠“养儿防老”,让儿女独自担负赡养老人的重任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这一切,都要求中老年人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否则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何谈幸福,何谈养生?

那么,如何建立、管理一笔能够保值增值的储备资金呢?这就需要理财了。

民谚云:“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理财即是算计。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3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辛苦劳动换来的,30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老年时如何赚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理财比较重要。”

下面,就让钱博士来和中老年朋友谈谈如何理财。

什么是理财呢?我给大家打一个通俗的比方:钱就像一个蛋,吃了就没了,而投资理财,就像养鸡,蛋随吃随有。理财如中医治未病,用小药防大疾,以小本获大利。中老年人只要具备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财组合,完全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份安全稳固的“晚年生活基金”,理出一个健康、美好、安全的惬意时光来!

巧打理,储蓄也能“快生钱”

钱博士:老哥老姐们,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投资理财,什么最重要?对了,安全!那钱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不用说,当然是银行。不信您看现在闹得全世界不得安宁的美国金融危机,什么股票呀、债券呀亏得一塌糊涂,还是咱们银行存款保险,只损失一点利息!所以我告诉大家,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存有一定数额的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才能保证未来发生特殊情况、急于用钱时能够及时变现,而且基本不会因金融市场的动荡给自己的本金造成损失。一般来说,中老年人应将50%以上的资金放进银行。

或许您又要说了,存银行是保险了,可是利率低呀!赶上通货膨胀的时候,那个什么CPI“噌噌”地往上蹿,存银行不是让咱的钱贬值吗?您先别急,对这点本人可是有秘密武器的,只要通过 “优化组合”,就可以既不影响您随时取用存款,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息收入!

(一)应急的钱:不等分储蓄法

谁家都要有些应急的钱,这部分钱不宜存为定期,可用不等分储蓄法,降低利息损失。假设您现在有l万元准备应急用,但每次用钱的具体金额、时间无法确定。那最好选择不等分储蓄法,即把钱分别存为金额不等的几张存单,这样既可以随时取现,又可以降低利息损失。

比如您可以把l万元分别存成500元、1000元、2000元、2500元、4000元。这样,假如您急需提取500元,只需动用500元的那张存单就可以了;需要用1500元,只要动用一张500元,外加一张l000元的存单便可以了。避免了用小钱,也得动用大存单多损失利息的弊端。

如果你嫌这种储蓄法太麻烦,也可以不分开存,只需记住两点:(1)定期3个月,强过活期。目前活期存款利率0.72%,3个月定期则是2.88%,利息收入仍然是活期的好几倍。而且3个月的存期也不长,机动性很强,一般不会影响支取,即使要提前支取也只会损失很少的利息。(2)银行还有一项服务――办理部分提前支取。比如你有2万元的定期存款,遇有急事要动用1万元,你只需办理提前支取1万元的手续就行了,余下那1万元仍可按原存入日期、原利率、原到期日计息。

(二)有长期打算的钱:递进式储蓄法,增值取用两不误

如何享受高利率,又不让这部分钱变成“死钱”?递进式储蓄法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先假设您有3万元,可以1万元为单位分别存为1年、2年、3年定期。1年后(2009年),你就有1万元到期,可由您自由支配。如果您并不急用,就可以再把这1万元转存成3年定期(2012年到期)。2年后(1010年),先前2年期那笔存款就到期了,您又有1万元可支配,此时您可以再把它转为3年期(2013年到期)。以此类推,以后每一笔存款到期后,您都可以把它转为3年定期,只是到期年度依次相差1年。

这样,实际上您每年都有一笔存款到期,机动性很强,但是却享受了3年期定期存款的高利率,是不是很划算呢?

(三) 本取息储蓄法,一笔钱得两份利息

如果您每月有一笔固定收入,打算储蓄,就可以先存成存本取息储蓄(假定为A折),在1个月后,取出存本取息储蓄的首月利息,再用这份利息开个零存整取储蓄户头(假定为B折)。以后每月从A折取出利息存入B折,这样不仅存本取息储蓄得到了利息,而且这些利息在参加零存整取储蓄后又得到了利息,也就是一笔钱。这种储蓄法充分利用了储蓄的增值功能,虽说麻烦一点,但回报较高,适合长期目标的养老金积累。

利息最大化的窍门说来简单:1.定期一定比活期利率高。以目前的银行利率为例,活期存款利率为0.72%,1年期定期则是3.6%,定期利率是活期的5倍!2.存期越长,利率越高。利用这两条原则,就可以让银行为您的存款多付利息!

养“基”生财

钱博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勇士暮年,壮心不已!”很多中老年人虽然赋闲在家,可一点也不服老,也想追求高收益。对此,我也能够理解。因为如果完全把钱存进银行,很难达到让钱增值的目的。而股票、期货这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又不符合中老年人求稳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您还可以养“基”。当然,此“基”非彼“鸡”,这里并不是要大家成为养鸡专业户,而是建议大家买一两种合适的基金。实际上,养“基”也暗合了投资理财“养鸡生蛋”的理念。

钱博士建议:中老年人最好买债券型基金

基金按照其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型基金(重点投资于股票)、混合型基金(部分投资于股票,部分投资于债券)、债券型基金(重点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的风险性和收益性由低到高排列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老年人如果身体健康而又对基金有一定的了解,那么适当购买一点低风险、收益稳定的基金品种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固定收益率产品,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目前我国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型基金已达22种,总规模180多亿元。有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2006年的4年时间内,其业绩表现较为稳健。2005年,由于股市出现单边下跌行情,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净值增长率只有3.5%,而债券型基金却获得了8.89%的平均收益。2006年,债券型基金更是实现了20.92%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虽然无法与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相比,却是银行储蓄和国债收益的数倍。

因此,权衡风险与收益,债券型基金最适合中老年人的养老金管理。

>>链接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由于中国人一直以来投资理财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对基金这种理财产品缺乏了解,但看着别人赚了钱,也一窝蜂去买基金,闹了不少笑话,也很容易因此造成损失。

误区之一:贪便宜

王大妈:我要买基金。

工作人员:嗯,请问您要买什么基金呢?

王大妈:哪种便宜我买哪种。

工作人员:……

这样的事情在银行里发生可不是一次两次了,王大妈把平时在菜场买菜的道理带到购买基金这儿了,这可难倒了工作人员。

实际上,基金最初发行都是1元,但随着基金公司对这只基金的运作,比如炒股、买债券,1元的基金就开始升值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基金价格。所以,基金的价格反映的是这支基金过去的业绩,净值高说明它以往的业绩好,业绩低则可能是基金成立的时间不长还未增值,或者是以往的业绩不好。所以,基金市场是万万没有“物美价廉”这一说的。

误区之二:过高期望值

李大爷:这种基金一年能赚多少钱啊?

工作人员:今年到现在是90%的收益,未来一年预计是30%。

李大爷嘀咕:这么低啊,我那下棋的老弟怎么说他的基金半年就翻了一番呢!

李大爷看来是比前一位强多了,对基金还有些了解。对于这种有过高期望值的人,理财专家表示,去年和前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所以基金的收益率也是成倍增长,但是这种情况是不能持续的,到2008年,很多股票型基金都出现了亏损。所以,对于基金的收益要有一个健康的预期,如果年收益率达到10%~20%,年复一年下来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误区之三:保守过度

李奶奶:我听说这货币基金最保险,是不是啊?那我就买这种。

这位李奶奶还了解货币基金最保险,看来是对基金有不少了解了。不过她还是踏入了一个误区:一味求稳,丧失了买基金的意义。理财专家表示,过度保守会严重影响收益率。货币基金虽说是基金中最保险的品种,但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差不多,所以一般适合短期内急着用钱的情况,长期投资很不划算。

投资房产――“包租公”的快乐生活

钱博士:钱是什么?通俗点说,如果失去了国家信用的支撑,钱就是一张纸。相信上了年纪的人对解放前“金圆券”大幅贬值的景象还记忆犹新,

不管是储蓄、基金还是保险,积累的都是货币资产。如果遇到大的社会或金融动荡,货币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这时候,还是手里有点实物资产最踏实!而房产就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实物资产。

虽然房产在价格上存在上下波动的可能性,但从长远看,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只会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房产价值总体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房产还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您提供一份持续的租金收入,当一个惬意的“包租公”。因此,如果资金允许,在养老规划的投资计划中,应当为房产投资留下一席之地。

买房与卖房的故事

胡师傅40出头时就被买断工龄,下岗在家。此时农贸市场附近可以买卖铺面,每个2000元。她一口气买了两个铺面,做起了“包租婆”。当时每个人都说她有病,“工作都没有了,还不留点钱养老,瞎折腾。”

后来的10年里,由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胡师傅的门面开始升值,她没有急着卖,先把房租由500涨到1000元,两个门面1年有24000元收入,轻轻松松供完儿子读书。紧接着,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剩下的门面可以折钱,也可以换房,她选择了换房,于是老两口分钱没花,从噪杂的商业街搬到了环境优美的小区。

钱博士解读:可以看出,胡师傅的房产投资让她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养老计划。但也许有人说,这是在十多年前,这是人家的“运气”。实际上,机遇随时都存在的,只是您有没有“房产投资”这样的想法,有没有下意识地分析形势,寻求机遇。不妨看看在下列“制约条件”下的购房计划:

条件一:岁数大了

根据现有银行贷款条件,如果男士满65岁,女士满60岁都不能在银行贷款。以目前大多数城市二手房的价格看,60平米的房子稍微具备投资性的,价格多在30万以上。30万对于一般工薪阶层的老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况且五六十岁的老人面临疾病的威胁、物价上涨的压力。

冯妈妈年轻时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对“房产”的看法。退休后,手上有了闲钱的她注意到大厂附近家属区房款总价不高,而每年工人、临时工都有租房需求。因此,她花了8万买了一套建于1988年,建筑面积60平米的房子进行投资,每月收租350元,10年过后,她可以收益近5万元。而且,自己的经济压力也不会太大。

条件二:没钱

房产投资,一般是针对有经济实力的人。那是不是没有钱就不能进行房产投资呢?没钱固然无法买房,但是,千万不能卖房,有时候不卖也算投资。

谭大妈常说:“我们家的老祖屋不该卖哟!”为什么这么说呢?谭大妈有儿有女,但儿子女儿经济条件不好。谭大妈就把在镇上的祖屋卖了,儿女各分了两三万块钱,自己跟着儿子儿媳住。现在,小镇因为保存完好的清朝民居风格被作为“古镇”保留了下来,身价倍增。而她自己则因为没有生活费,天天看儿媳的脸色。

杨老太跟谭大妈一样,但精明的杨老太没有把房子卖了支援儿女,而是把自己住的房子出租,拿着租金跟儿子同住。她说:“房子虽说卖到几万块,分给儿女却也分不了多少,相反这块地皮没有了,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成了累赘。”“现在不一样,我用租金当津贴和儿子儿媳生活,又能帮他们干干家务,大家都没有意见,儿子和女儿一家也相处融洽,我心情也愉快。”

所以,房产应该是最让老人没有后顾之忧的财产。不管您住不住,手上有套房子对老人来说绝对比持有现金更安全。而且,随着城市化建设进展,老房子有时也能体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所以,不少理财专家的观点就是房子轻易不要卖。

钱博士提醒:投资房产的缺点

房产作为不动产,是一笔相对较“死”的资产,其变现能力较差,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在晚年生活发生意外,需要大量现金的时候,会给你的现金周转带来麻烦,或者低价出售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所以,投资房产的比例在养老计划中应当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保险,提前规划人生

生活中,很多人对保险都持否定态度。这一方面归结于人们根深蒂固不愿 “想坏事”的情结,另一方面,归结于保险推销员不负责任、片面夸大保险的作用,给人留下“骗人”的印象。其实,保险既不是一无是处,也绝对不是万能保障,合理选保险,让晚年有保障,是养生的又一选择。

老年买保险,通常分为寿险和各种附加险。寿险通常作为主险,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当事人去世后,把钱留给亲人,或者给自己处理后事,免去后顾之忧。

附加险有很多,包括医疗险、财产险、意外伤害险等。在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同时,像重大疾病保险还是应该有所考虑。重大疾病保险主要针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生命、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它是一种消费险,也就是说,在投保期间,你没有发生这些病,投保的费用就“白费”了。但是,假如你发生所保疾病的某一种,你就会得到比较高的回报,少花不少钱,甚至不另外花钱。意外险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保险对于老人来说,是对将来“万一”可能出现的事情的一种保障,老人应该接受这种观念,在40岁左右可以考虑这种方式,为将来的生活买一个保障,以安度晚年。

钱博士提醒:保险保险,睁大您的双眼

在现阶段,我国的保险行业的确有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是收益这块,是经常被保险推销员混淆的地方。保险推销员常常打比方说假如收益有12%,保险帐户就会有多少,但实际上,他们提供的收益率很难达到,而保本的收益率才是值得信赖的。所以,买保险要重点分清“假如”、“如果”、“打个比方”这些含糊不清的字眼。

第二,灵活性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寿险保险帐户是“死”的,你存进去的钱,不到你去世那天是取不出来的,如果取出来,就是退保,退保不仅保险没了,所存进的钱也会因此受损失。有的保险推销员会说,这笔钱到了时间可以转为年金。实际上,转年金是不划算的,它只不过把你多年来存的钱,每个月返还给你,几百块钱在多年以后是贬值还是升值,根本说不清。因此,中老年人千万不能把一生储蓄都用于投险,只能动用闲钱。否则,你会为保险而捉襟见肘。

编后:每个人的经济状况、知识结构、社会关系千差万别,本文所列举的理财措施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我们希望,这样一篇文章能够启迪一种理财的理念和思维,引导您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项目,拥有一个富足、安康、快乐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