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年远不够!等6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年远不够!等6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年不够

三年的免税期对于一个刚刚诞生的软件企业来说远远不够!这是我作为软件从业人员的最深感受。的确,中国政府和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对软件产业都有很多扶植政策,“18号文”是被人谈及最多,也是最受关注的。其实对软件企业的种种优惠当中,税收减免的工作已经算是落实得比较好的了。但是,在缴税方面,软件企业有它的特殊性。知识经济的特点决定了软件公司几乎不可能一成立就有产品诞生,而从产品研发到产品面世,再到被市场认同,进而获得盈利,往往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国家对软件企业免税三年,但这三年里很可能这个企业还什么东西都没做出来呢,哪里谈得上盈利?没有盈利,免税政策也就根本是一纸空谈。三年内不挣钱,根本不用缴税,免税又有何用?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免税期三年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要想真正为软件企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环境,还要多考虑这个特定行业的特定情况。

对嵌入式Linux的看法

看了前期《软件世界》有关嵌入式软件文章,我对于Linux在嵌入式软件中的应用有几句话要说。

首先,Linux正逐步确定其在嵌入式软件上的地位―尽管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Linux还将继续和Windows在桌面系统上做艰苦斗争。

其次是Linux产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上市。因为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源代码,就使得应用代码的调试和维护变得很容易。通过开源世界,开发者可以获得最前沿的技术和应用,加快软件开发的过程;由于Linux具有无版税的天然优势,更能减少开发成本,这对于开发商来说尤其重要。

此外,嵌入式Linux还有具有灵活性的优点。开放源码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嵌入式Linux已被证实可以用在终端,接入设备和服务器,而且相对其他的操作系统,更加易于裁减和配置。

大家都明白投资嵌入式Linux能赚钱,但实际情况是同行很多(既有“淘金者”,也有“卖水的人”)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挣到钱。在嵌入式Linux商业市场上有三类人:商业嵌入式Linux供应商、商业嵌入式工具提供商、半导体厂商。第一种人通常以年服务费的方式在用户产品开发时获得一次性收费;第二种人在销售嵌入式Linux时免费提供内核;而半导体厂商也在销售硬件参考设计时免费提供Linux内核和简单工具。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觉得半导体厂商、硬件系统厂商和设备制造商是最愿意投资嵌入式Linux的,当然也是最挣钱的。

企业应参与国家科技计划

“863计划”过去总被认为是研究院所、大学的事情,和企业关系不大。但近年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直接参与了“863计划”。比如联想就在积极参与国家各项科技计划。这表明我国IT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企业的科技实力强了,创新能力强了,才能把科技界的技术成果,才能把本身开发的成果,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的财富。我想企业的参与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加快产业化的进程。过去产业化的工作往往是接力赛,一棒交给一棒,但是中间的过程是很漫长的,经常双方谁也找不到谁,找不到好的合作伙伴。如果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能够承担高科技任务,就可以大大加快我国在很多重要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过去,中关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方向是“贸工技”,由于当时实力很小,把贸易放在前边,现在应该说已经到了“技工贸”的发展,把创新作为龙头推动整个的技术创新。有技术,我们国家的强大才有希望。我衷心希望在关键的历史时期,我国的IT企业能把握方向抓住机遇,为国家的强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集团财务突破

高端市场是国内ERP厂商一直想突破的,不过如何才能在SAP和Oracle的重重包围中杀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呢?我觉得的国内ERP厂商应该寻找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和突破点。

比起国际ERP厂商在大型复杂生产制造方面几十年累积的经验,我觉得集团财务是国内ERP厂商可以突破的一个点。其实目前在信息化需求方面有一个趋势:一些由国家部委下行政机构改革成的大型国企集团(比如中国航空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海运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都因为以国有资本为纽带刚刚组合成的大型集团,旗下企业原本各不相干,而最迫切需要是从财务的层面控制整个集团,而生产和物流方面的需求可能反而没这么迫切。

而从集团财务到集团结算中心,这些本地化色彩极强的应用其实也正是国内ERP厂商的特长。进军高端不能光谈口号,更不要好高骛远,务实的ERP厂商要切切实实从市场的缝隙中找到自己的机会。今天,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们都关注到了这一点。集团财务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下一个热点,谁能更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上的领跑者。

攥紧资金支配权

以前看杂志、报纸,更多的只是为了舒缓紧张的工作,权当休息,书中故事虽好看,但毕竟由于企业自身差异性很难借鉴。贵刊上期《托普募集资金之谜》却花费了我整整两个小时,因为它的确让我看到了目前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我公司也将于今年9月在主板上市,其实我们也只是大集团下属的一个“部门”,从行政上来说没有脱离,从技术支持上来说也只有依靠母集团才可以生存下去。但为了能够独立出来上市,我们暂时放弃了一些利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资金的完全支配权,毕竟母集团不可能白支持我们上市,这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整个公司想的都只是上市后美好前景。

但正如托普软件一样,我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圈钱工具”?募集资金会不会因为集团需要而屡屡变更使用方向,被母集团无限制挪用?如果真是那样,几年,十几年后,公司或者由于资金使用不当被撤股,或者由于经营不善关门,或者缺乏主营业务而举步维艰,最终倒霉的只有我们,而母集团在资金支持下成为胜利者,最多关掉我们这个部门就是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不上吗?肯定是不行的。那现在独立出来上?肯定更不行,没有集团支持我们也不会有这个实力。不知道这是不是在上市路上紧跑慢赶的企业们的共同问题。在被支持上市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拿到资金的完全支配权?这个问题的确重要。

数字园区重在经营

现在大家都在谈数字园区的建设,许多地方政府一直寄希望于通过数字园区的建设,增强高新区的竞争力,进而带动招商引资和园区内企业的发展。

其实相对于建设来说,数字园区的经营也非常重要,而且要从广义的角度来审视它。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数字园区建设投入太大,会得不偿失。的确,这么大的投入会给财政带来压力。但不能仅从成本角度考虑它,重要的是从长远眼光。要看信息化建设会对提升核心竞争力起怎样的作用。也就是说进行数字化建设,并不能考虑短期获益,而要看到通过经营数字园区,促使整个园区的活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吸纳企业资源和投资资源。

建设数字园区,是要利用网络开拓市场、吸引客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从而降低区内企业的商业成本,让企业能够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从现实情况看,资本市场替用户买单的时期已经渐去,由企业自发去做信息化,速度又往往较慢(因为有很大的风险性且回报周期长)。所以政府要扶持企业发展,只有在前期为数字园区的建设买单,等待后期市场成熟时,才能让市场来解决。

现在中国的数字园区很多,但建设情况并不如人意。这是因为它的建设与传统开发不同。

在传统的开发体系中,收益是可以量化的,例如土地出让收入、财政税收等。但在经营数字园区时,建设效果是不易衡量的。硬性标准是让多少企业实现了信息化,而软性标准则是投资环境有否改善,投资者是否会因为它而“加分”。至于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才算是好的数字园区建设,则很难衡量。

IT行业发展得太快,我们只能阶段性地优化方案。拥有科学的管理决策架构最重要,在一个好的运营、决策体系下经营一个数字园区,才能保证园区的建设效果。

总之,建设和经营数字园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把管理、决策和运营的体系建好,这个体系决定着规划决策的能力。这不仅非常专业,技术性很强,风险也很大,所以不是一两个专家能解决的,而需要合理的体系在不同的阶段内不断优化。二是“经营”的思想要贯穿在整个数字园区的规划建设过程当中。唯有这样,才能在经营数字园区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