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因材施教 术有专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材施教 术有专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师在给金融学专业、非金融学财经类以及非财经类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课程时,应该针对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学习目的“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学习内容的侧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货币银行学》过程中“量体裁衣”,授予最适合他们的知识。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因材施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6)06-0051-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设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国际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等。《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研究生的各个专业,也是教育部规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在准备学习金融学专业课程例如《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之前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而对于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生一般是安排在三年级或四年级,作为学科必修课进行学习,充实完善其专业课程。现在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将《货币银行学》作为学校选修课程,供非财经类专业但对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较有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由于专业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同时对参与《货币银行学》授课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对教师来说,更应该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学习特点、以后的就业方向和课程未来的实际运用情况,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们在进行《货币银行学》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区别授予不同的课程侧重点,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培养“术有专攻,博采众长”的各类高级人才。

二、专业不同,选择教材不同

(一)教材侧重点的差异

目前国内以《货币银行学》命名的教材名目繁多,市场上流通的至少有四十多种,金融界较有影响的学者大多有其自著的《货币银行学》教程。另外还有一部分旨在取代传统《货币银行学》的新教材《金融学》也陆续问世,这部分《金融学》的教材大多都包括了一些传统教材中缺少的微观金融学的内容,注意吸取西方金融学的经验,使《货币银行学》朝应用型方向推进。目前高校中流传较为广泛的有黄达编著的《货币银行学》(2004年5月版更名为《金融学》)以及复旦大学胡庆康教授主编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针对具有一定金融学基础,以后从事金融事业的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教授过程中选择黄达教授主编的《金融学》教程,该书通过4次修改和完善,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内容也很丰富,知识点也很全面,比较适合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对于金融学以外的其他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选用教材时可以侧重对国际金融较有研究的学者编著的货币银行学教程,例如上海财经大学戴国强教授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等。对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则更加侧重于掌握与市场、单位和个人分配关系密切相关的金融实践的内容,在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材选择时,金融理论的部分可以不作太高要求,但是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可以不是很深刻,而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金融意识为主。

(二)教材保持先进性

目前《货币银行学》教材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这么多令人[花缭乱的教材中要选出一本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教材虽然一版、二版甚至三四版,也未见其内容有较大变动之处,教材停滞不前也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面对原有内容的不断分解和新内容产生的不断冲击,我们在对《货币银行学》教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也要学会不断更新和补充。十年前授课所用的教材肯定是不适合现在的学生的,所以我们所用的教材也要配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我们的培养目标适时变化。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讲,《货币银行学》是他们真正接触金融学的第一门功课,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金融理念,要求他们能全面了解金融理论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了解现代先进的金融理论,对西方的货币金融理论有全面透彻的掌握,除此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现代金融市场的结构、运作发展等等。因此,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教材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将传统理论和现代金融实际相结合,为后续深入学习金融学各门专业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对于那些更加注重实践经验的非金融学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教材的更新速度要更加频繁,《货币银行学》中与实际相结合的部分要紧密结合我国金融改革的实际情况和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等。这对于非金融专业尤其是将《货币银行学》作为选修课程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于他们来说,对这门功课的第一印象就是教材,一本优秀的教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专业需求不同,授课内容不同

(一)区别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重点

《货币银行学》内容繁杂,主要有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几乎覆盖了金融学的所有方面,所需要的知识涉及《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由于内容丰富而课时又有所压缩,单一采用课堂授课的方法势必使学生难以全部消化。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考虑不同的授课重点,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使学生各取所需。

在给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时,应注重基本概念和货币基础理论的深入透彻的分析。虽然《货币银行学》中也有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的阐述,但是由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会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系统地了解这些知识,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略讲,同时与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协商,安排好教学内容,既避免了学生重复接受相同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讲授货币金融理论的时候,为了避免理论学习的枯燥带来的厌学情绪,应该适时安排课时,讲授与当前金融热点密切相关的话题,紧跟金融政策步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金融的乐趣。

而对于非金融学专业的财经类、管理类学生来讲,他们更注意的是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如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把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等方面,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金融原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阐述《货币银行学》的原理。而将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作为学生了解的内容。在给那些非财经专业学生上选修课时,就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将重点放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中,如信用、货币创造、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问题,同时结合当前金融热点问题和热点事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自己的想法,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金融学,将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区别不同专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当代教育,“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已经鲜见,很多教师注意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尤其是高校中的经济学教师,他们一般具有很高的学历,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相当透彻,对时势也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实践表明,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创新往往能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激励的效果。

(三)对专业学生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金融分析能力的培养,精讲和启发相结合

给专业课学生上课之前的备课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理清教材的内容特点、编排次序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勾画出每一章、每一节的学习要点,才能在教学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1.精讲。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迫切需要补充的就是对金融学的认识和了解,这就需要我们的货币银行学老师给他们从最基本的货币金融理论开始讲起,以便为今后更加深入地掌握金融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一些原理、概念和数学证明的工作量大且复杂冗长,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详细解释。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许会觉得比较无聊和枯燥,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插入典故、事例的讲解,将枯燥的原理和生动的故事相结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讲述货币理论、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理论的时候,最好能结合实际或是穿插一些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知识并联系我国实际。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些重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学生只会生搬硬套。

2.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讲,讲授《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不仅仅是要他们学到金融学的知识和原理,更要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素质。这些学生将来或许继续深造读研,或许投入到金融第一线的工作中去,都需要深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老师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前布置与本节课有关的思考内容,尽量详细。针对教学章节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定的注意力,避免由于学生觉得课程难度太大而发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发现学习金融学的乐趣,并且与实践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讲完课之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启发。第二,讲课时也必须注意学生的实际需要。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无非一部分是工作,一部分是考研,在讲课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或是各大银行历年的招聘笔试面试题目进行讲解,将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前任务和未来自身的人生发展相结合,并且让他们看到《货币银行学》可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惟有现在打好基础,将来才能自由驾驭这些考试,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第三,在课余时间适当安排金融学专家的讲座,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货币银行学》并不只是书本知识,而是解开现实问题的钥匙。在聆听专家分析的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学术的魅力,认识到知识的海洋宝藏无穷,需要他们进行发掘,而这些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几个小时是无法完成的,课后的自学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讨论小组,邀请相关方面的老师参加讨论。在讨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理论储备方面的不足。

(四)对非金融专业财经类学生注重金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联系实际和融会贯通

非金融专业的财经类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也是大有用处的,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与货币、银行打交道。但是对这部分学生的理论要求没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高,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区别认识各国的货币制度、利率发挥作用的渠道、商业银行运作的过程、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过程、表现等等。教师在给他们讲授《货币银行学》知识的时候应将侧重点往这些方面倾斜,在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时要突出对信用、商业银行票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等与中国实际问题密切联系的话题的讲解。

(五)对非财经类学生注重激发学习的兴趣,启发鼓励学生思考货币银行学问题

非财经类学生主要是抱着兴趣来学习这门课程的,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淡化较难的货币金融理论的讲解,联系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讲授,在基本原理讲授完之后,大部分时间可以讲授金融实际热点问题,突出金融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授利率传导机制的时候,可以结合最近我国中央银行的调息问题,解释中央银行调整利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机制、可预期到的影响等等,这样在时事热点问题的阐述过程中就将利率、货币政策调控、中央银行职能等深奥的金融学原理体现出来了。

四、能力不同,考核方式不同

目前很多高校考核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一张试卷。但是笔者认为,既然上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考核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应该结合学生课堂的反应和课后学习的态度综合打分。如课堂成绩占20%,即考察学生上课的态度,课堂发言的活跃程度,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等;而课后讨论更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重要方面,这部分成绩可以占到30%,可以参考的是学生课后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课后思考题的完成情况等等;最后的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对基本原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期中和期末成绩各占20%和30%。教师在命题时应该更多地将原理隐藏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根据金融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而非一味的课本概念的照抄照搬,这样只能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非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金融学财经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办法和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似,因为同为财经类学生,但是并非一张试卷打天下,在试题的内容上可以稍做变动,更加强调实际能力的考核,少些死记硬背的原理,同时在内容的侧重点上应该与课堂同步,多考察学生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以体现实用性的原则。

选修《货币银行学》的非财经类学生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多变,一篇读后感、一篇小论文、对一个现实金融问题的看法等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扩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是最重要的目的,考核只是一种形式。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代为人师者,在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做到区分不同对象授予不同内容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传道、授业、解惑”,在大学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秉承这一优良传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术业精专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卞志村.金融学、金融学科建设与金融人才培养[J].河南金融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2]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理论教研室.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体系改 革研究――复合式、全程型、多元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4, (12).

[3]李健.《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