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东省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东省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广东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研究产业布局指导海洋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结合广东省海洋产业布局的现实情况,针对广东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洋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提出促进广东海洋产业布局合理化的对策,并对相关政策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洋经济;产业布局;对策;广东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0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14-0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经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广东省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速高于GDP增速。但是,在面对海洋经济进入转型期的阶段,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跟不上产业转移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扎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海洋资源具有整体性、流动性和使用多样性等特点。需要将海洋资源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整合,内外联动,使之分布合理,体现出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结构优势。

一、 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区域分布特点

(一)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广东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其区位优势突出、港口资源良好、海洋资源丰富、产业竞争力强。自2000年以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对海洋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3%,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3.8个百分点,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均上一个台阶,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潜力也很突出。2004年广东省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41:40, 2010年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2.8:44.6:52.6,2011年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5.0:49.8:45.2,海洋经济已经实现了由过去的以渔为主,向二、三产业并举的重要转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的后劲更足。

(二)广东海洋产业区域分布特点

广东海洋产业区域布局的特点体现在珠三角经济增长极、粤东经济区域和粤西经济区域三个地理分区,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经济基础良好,外向型经济优势明显,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经济辐射能力非常强,是全国海洋经济三大核心之一。其海洋经济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港口资源、旅游资源和滩涂资源。其口资源主要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但是临港工业却发展不是很完善,没有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链条。粤东海洋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现代工业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其发展主要是以粗放型为主,离现代工业还有一定的距离。粤西经济区包括茂名、阳江、湛江三个市,其区位优势也很明显,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海洋资源种类多、质量优,港口资源丰富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浅水滩涂资源丰富。但是粤西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造成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广东具有很好的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基础雄厚,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广东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广东“十五”期末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40:37,而同期全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17:31:52,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广东下一步将在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临海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在产业方面,虽然广东海洋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但以传统产业为主,层次较低,同构严重,过度依赖资源。广东省海水养殖业内部趋同性与单调性明显,滨海旅游业旅游产品项目重复,雷同现象严重,沿海石化建设等临海工业项目遍地开花。需要统筹协调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的临海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科技、滨海旅游等空间布局。

(二)海洋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广东海洋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由于区位与资源条件的不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与粤东、粤西的差别巨大。由于历史的原因,珠三角地区靠近港澳台,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总量大,发展海洋经济基础雄厚,且已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已取得非常好的发展成果。粤东粤西两翼虽然在临海产业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其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劣势,海洋经济还是以粗放型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海洋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

(三)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广东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较少,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海洋生物制药业是广东的主体海洋产业,相对于山东和浙江等该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广东产业规模较小,技术层次较低,发展缓慢。目前,该行业主要布局在中山市火炬区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没有涉及该行业[1]。广东的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港航物流服务和海洋勘探开发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乏力,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短板。

(四)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掠夺式的海洋开费了大量岸线资源,陆源排污总量不断增加,沿海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同行业在分配使用岸线、滩涂和浅海方面的矛盾开始出现并日益加剧,如渔业、盐业、农垦争占滩涂的矛盾一直存在,养殖、滨海旅游、海港建设相互影响的问题也很突出。例如,深圳东部海岸的港口区毗邻旅游区,加上大鹏湾海水交换的滞缓,湾内港口运输功能所产生的海水污染已使整个区域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功能受到影响。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一大阻碍。

三、广东海洋产业布局合理化的对策思路

(一)按照区域资源整合构建“三区”格局

根据海域自然属性的特点和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粤东、粤西两翼将重点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广东形成海洋科技创新的示范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集聚国内外海洋科技方面的高端研究的资源进行海洋开发。充分发挥珠三角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高新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化东西两翼工业主导作用,发挥临海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临海石化工业、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海洋经济新格局[2]。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为重点,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海洋药物、工业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和海洋生化制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广东参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重点在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惠州等地布局建设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后勤基地、油气终端处理和加工储备基地。推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装备制造业集群。

(二)围绕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三圈”格局

争相开发海洋资源最终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恶性竞争现象,要想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合理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加强区域合作。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港澳海洋产业合作,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圈”;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粤闽台海洋经济圈;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粤桂琼海洋经济圈[3]。充分利用香港进行专项海洋开发的国际融资。通过低息、贴息、免抵押贷款等方式向从事海洋经济开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给海洋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粤闽台海洋经济圈”合作的重点领域是打造汕厦蓝色经济带,其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汕头离台湾的距离仅180海里,仅次于福建的厦泉漳,是广东离台湾最近的地区,应率先建设粤闽台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学习借鉴福建试建“自由港”的改革发展实践,试建南澳“自由港”。而“粤桂琼海洋经济圈”的重点战略目标是形成粤西、北部湾、海南国际旅游岛三个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培育湛江、茂名、北海、防城港和海口、三亚等6个海洋经济重点市,共同成为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区域[4]。

(三)根据“走出去”战略构建“三带”格局

“三带”指的是“海岸带”、“近海海域(含海岛地区)”、“深海海域”。“三带”格局是从统筹意义上来讲的,意指在开发海洋的同时要保证海岸带开发、近海海域开发、深海海域开发的统筹协调,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依托滨海、海洋与海岛产业与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近海海岛的旅游资源开发。随着能源战略继续向海洋倾斜,海洋油气等资源开发方兴未艾,而且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约184.58亿吨油当量,开发出来后,将对广东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将海洋油气开发纳入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广东海洋渔业集中于近海捕捞和沿海养殖,但导致的后果是近海渔业资源大量减少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下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需要将目光投向远海捕捞,要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国际公共海底的战略性资源,包括大洋多金属矿产,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深海油气藏,深海微生物和极端环境的生物基因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都将对广东海洋经济布局优化合理产生深远影响。

四、促进广东海洋产业布局合理化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将海陆一体化提升到战略地位

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推进海陆经济的一体化。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和海洋的开放性,发展临海产业,辐射带动陆域经济,形成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只有海陆联动,海陆一体,广东才能跳出陆域资源的制约,才能拓展腹地经济,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要站在海陆一体化的基础上,以海陆一体化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指导原则。注重海洋意识的培育、海陆文化的融合、海陆交通的衔接、海陆管理的统一与协调。通过统一规划、联动开发、产业链的组接和综合管理,把本来相对孤立的海陆系统整合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实现海陆资源的更有效配置。重点推进当前海陆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发展,推进海陆产业关联度高的区域建设,推进以临海产业为核心的多个海陆产业群发展,编制跨行政界线的海陆经济区统筹发展规划。

(二)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加强海洋管理

产业布局是一个决策与实施的过程,不但需要市场的调节,也需要政策从宏观进行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统一协调,多个海洋行政部门要分工合作,达到政策制定与实施协调和各个辅助功能到位,避免“九龙治水”,真正实现政府部门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持作用。根据广东省的具体情况,为了推进海洋产业布局合理化,必须建立健全海洋产业布局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经济职能,改进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经济规划编制工作,以进一步强化海洋产业布局的宏观指导[5]。强化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布局,着力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创新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加强海岛开发与保护,提高海洋与渔业执法能力,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并且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三)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支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调整优化涉海高等院校的海洋学科专业设置,扩大相关专业办学规模,推进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培育具有国际水准与广东地域特色的海洋院校和专业,完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复合型海洋创新型人才。实施海洋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展计划、高层次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港澳台地区在海洋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合作。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涉海留学人员创业园为载体,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引进人才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四)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就是科技与人才,必须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方式保证科技资金,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提供支撑。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科技兴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挥企业的主导力量和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走上发展苗种繁育、绿色养殖、深海生物制品等海洋科技产业化道路。发展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海洋装备业,通过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打造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增长点。着力强化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争取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涉海重点实验室,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建设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基地。

(五)完善环境保护政策体制机制

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控制陆海污染源、强化海洋开发项目的环境监管、加强海洋风险管理、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在控制陆域污染源方面,坚持陆海统筹的发展理念,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生态风险和资源消耗性产业在沿海布局,结合近岸海域污染状况和海域环境容量,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实施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限制保护区内及周边海域干扰保护对象、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用海活动。对沿岸海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繁育空间和生态环境。着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美丽港湾”、海洋公园、海洋牧场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海洋产业处于传统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通过正确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发现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着极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当粤西地区没有能力承受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任务时,海洋产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从政策上支持和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翼的发展空间非常可观,须通过区域合作发挥地区优势,进行产业资源整合。通过内外联动,扩展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毛伟、居占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布局研究[J]. 河北渔业,2013,(01):43-45.

[2] 董观志、郭明珠.广东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初步研究[J].新经济,2010,(08):88-90.

[3] 陈景春.鲁粤发展海洋经济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11,(03):66-68.

[4] 广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港澳研究中心及本刊课题组.广东"三圈一带"海洋经济合作开发研究报告[J].新经济,2011,(04).

[5] 吴以桥.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0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