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换“伪”思考为“换位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换“伪”思考为“换位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发现,学生教育中班主任存在“虚假”的换位思考,即表面上看起来班主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为他们的未来着想,但实际上不一定是真正的“换位思考”,不一定真正地从学生角度去深入学生内心关心、爱护他们。班主任在学生教育中做了哪些“伪装”的“换位思考”?这些“伪”思考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让患“伪”的思考真正回归“换位思考”?笔者深刻反思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实践,剖析问题,揭示本质,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改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一、问题分析:教育学生中患“伪”思考的典型表现

1. 关心,却“自以为是”。女学生小陈人长得很漂亮,而且很乖巧,学习成绩向来一直不错,但是到了高三不知怎么的成绩下滑很厉害。班主任通过了解,很多同学反映她喜欢上了班里一个男同学,她们正在“热恋”中。班主任很着急,因为她是班级本科上线培养的苗子。班主任把她叫来问:“你为什么要谈恋爱?”“你为什么不专心读书?”“你以为你不做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不可否认,连珠炮式的提问中显示了班主任焦急的心情,也饱含了关切之情。班主任确实在为学生“着想”。然而,什么叫“谈恋爱”?小陈“喜欢上了班里一个男同学”真的是在“谈恋爱”吗?作为学生,只能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不应该有情感?小陈有什么感受,她心理怎么想的?“谈恋爱”真的是影响小陈学习成绩的“元凶”吗?对这一系列问题,班主任实际上是“自以为是”,并未真正站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去思考与体会其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换位思考。

2. 教导,却是“我”向信息。学生在思想或行为上出现问题,如没有按时完布置的作业,喜欢上了异性同学,对任课教师不礼貌甚至顶撞,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等,班主任的应对办法之一,就是与学生沟通,找学生谈话进行教导。如,“放学后你到我办公室来做作业”,“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这么懒惰啊,还不快去理发”……无疑,上述情景话语中班主任也是在为学生着想。第一句,班主任的本意是通过为学生“开小灶”,弥补其学习上的不足;第二句,班主任找“恋爱”中的学生进行了交流,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说出了“语重心长”的一句话;第三句,班主任的本意是提醒学生要养成好习惯。但仔细分析发现,这些“换位思考”实际上是“虚假”的,甚至是有害的。在学生听来,第一句班主任在下“命令”,第二句有“奚落”的意味,第三句却是“批评”。这一类“伪”思考有一个共同点,即句式上往往以“你……”开头,表面上是班主任在提醒学生引起注意,指导、建议学生怎么做,为学生着想,但实质上强调的是教育者的主观意识,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因而这种信息是“我”向信息,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信息。这种“我”向信息,使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大门被封闭起来,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3. 说理,却“一厢情愿”。摆事实讲道理,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常采用的方法。某种程度上说,班主任说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成功与否。但说理是一门艺术,不当的说理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师生关系。我们时常会听到这些“谆谆教诲”:“我是为你们好!”“你们长大了就会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不可否认,这里班主任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溢于言表,为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着想的思想不可谓不明显,班主任似乎对学生进行了“换位思考”,但学生的感受与反应是什么?很多学生私下里会说:“嗦”、“讨厌”、“婆婆妈妈”、“烦”……结果表明,这样的说理效果是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班主任的说理是“一厢情愿”的,班主任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并未真正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尊重对方的需要,实质上这是一种“单赢模式”的沟通方式,同样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二、消解对策:换“伪”思考为“换位思考”

1. 换“自以为是”为“他以为是”。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会产生好奇、好感甚至爱慕之情。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班主任首先应该坦然面对之,而不应视之为“洪水猛兽”,断喝斥问。况且,我们老师都是“过来人”,高中阶段也曾有过这样的情感、这样的经历,说不定更甚之,所以应该十分理解上述中的小陈。其次,不应随便扣“早恋”的帽子。据有关研究,大多数高中生所谓的“早恋”其实只是友情,或者不过是暧昧的友情。小陈在日记中就发出她的困惑:“难道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爱,而不存在纯真的友谊吗?难道因为一次成绩的下降,就能断定我们是‘早恋’吗?难道我们学生只能读书,而不应该有正常的异性关系吗?”可见,班主任不能仅仅从成人的角度“自以为是”地看待男女同学关系,而应该走近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2. 换“我”向信息为“你”向信息。“我”向信息表面上是“要学生好”、“为学生将来着想”,但实际上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信息,往往包含着班主任对学生不留余地的评价,甚至可能暗含着一种批评甚至讽刺的味道,所以这也是一种“伪”思考。“我”向信息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学生的阳奉阴违、表里不一、逆反心理。消解策略就是代之以“你”向信息,即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感受,真正站在学生这一边来思考问题,客观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内因和外因,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维护他们的尊严,心平气和、耐心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讲过:“更多地尊重人,才能更多地要求人。”通过与学生沟通,既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对自己的影响和危害,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愿意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3. 换“单赢模式”为“双赢模式”。师生沟通不是单向的,而应是互动的。有效方法就是,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此基础上提出双方都乐意接受的办法,那么就会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这是双赢沟通模式。相比单赢模式,双赢模式的教育效果更为有效和明显。很多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下课了学生们就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零食开吃起来,于是教室地上就出现了零食包装袋、包装纸,甚至上课铃响了还有个别学生仍然吃零食,很显然这样的吃法不但影响教室卫生,也影响上课秩序。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有两种办法:第一种,班主任严令禁止,并明确违反规定要承担的后果。第二种,班主任在班上心平气和地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让学生们进行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吃零食的同学必须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禁止上课时再吃零食;如果违反,该同学就要承担大家商定的责任。上述两种方法中,似乎第一种方法更快捷有效,但第二种更让学生乐意接受,教育效果更好,因为这是班主任通过真正的换位思考,又经过大家共同商量达成的一致意见;对自我意识强烈甚至易生逆反心理的高中生而言,疏导是能实现双赢的明智做法。

换位思考是班主任走近、打开、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反思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避免出现“虚假”的换位思考。真正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应成为班主任进行学生教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逯俊启.“换位思考”与班级管理[J].宁夏教育,2008,(4).

[2]袁章奎.换位思考:教师的必修课[J].班主任,2008,(11).

[3]韦秀红.中学师生有效沟通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张跃华.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