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干沟排域水文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干沟排域水文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中干沟排域域水文、水文地质、水质进行水文调查和实地勘测,结合收集多年水文资料,经过整理、分析,为中干沟整治、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通过基础依据。

【关键词】水文调查分析;中干沟

1.基本概况

中干沟起源于宁夏永宁县增岗乡北渠村,东经106o 05'43.8",北纬38o 14'46.8",在永宁县东升村高家庄汇入黄河。1974年开挖建成,主要承担着永宁县望洪镇、增岗乡、杨和镇及县城等的农业、工业、生活排水。中干沟沟道走向为东西转南北走向,东侧至中干沟入黄口,西至唐徕渠以东,南至望洪第一排水沟北侧,北至永宁永清沟南侧,沿途经过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三大干渠所,贯穿永宁县城。沟道全长24.5 km,控制排水面积70.4km2。共有15条排水支沟汇入中干沟。中干沟排域属银川冲湖积平原,海拔1118-1125m,地形总体平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向地形坡度1/1300,南北向地形坡度1/2200。

2.气候气象

中干沟排域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春旱多风,升温快,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降温快;冬季干冷少雪;全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200小时。4~9月日照时数在1600小时左右,约占全年的52%。年平均气温8.7?C,夏季各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无霜期平均167天,早霜始于9月25日左右,终霜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

3.水文要素特性

3.1 降水

中干沟排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8.7mm,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 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1%左右。

3.2 水面蒸发

中干沟排域日照时间长、湿度小、空气干燥、风速大,蒸发强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96.8mm(E601型蒸发器),11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小,最小月出现在气温最低月的1月份、12月份,春季风大,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5、6月份。干旱指数6.3,为干旱区。

3.3 径流

经统计分析中干沟1993年~2009年17年的年排水量实测资料,得出中干沟多年平均排水量为0.8444 108m3,多年平均流量为2.68 m3/s。年最大流量发生在1995年,为18.1 m3/s(8月16日)。年最小流量发生在2006年,为0.150 m3/s(10月8日),中干沟月年流量统计表见表3。中干沟年排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中干沟流域水资源的主要特性。年最大排水量发生在1993年,为1.3690 108m3,年最小排水量发生在2009年,为0.3141 108m3。相差4.4倍。中干沟的年排水量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丰枯交替变化特点,从中干沟年径流过程线上看,1993年~2009年中,年排水量总趋势呈现逐年递减态势,其中大于均值的年排水量有9年,为1993年~2001年,属偏丰年份。小于均值的年排水量有7年,为2003年~2009年,属偏枯年份。

中干沟年排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排水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来水量的补给条件。中干沟的排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农业灌溉排水、渠道退水、降水、地下水侧向补给等。汛期(灌溉期)排水量占年排水量的90%,非汛期(非灌期)排水量占年排水量的10%。最大月排水量与最小月排水量相差13.7倍。

4.水质

中干沟除承担农田排水外,同时也接纳永宁县相关企业和县城综合污水。中干沟的水质监测频率为6次/年,监测项目有天然水化学成分、三氧、三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磷、氟化物和重金属等30多项指标。中干沟的天然水化学指标中pH值年平均为7.6,电导率年平均1945μs/cm,氯化物年平均294mg/L,硫酸盐年平均247mg/L,矿化度年平均1180mg/L,总硬度年平均388mg/L。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和总磷。其中氨氮年平均48.5mg/L,最大值109 mg/L;化学需氧量年平均230mg/L,最大值423 mg/L ;挥发酚年平均0.039mg/L,最大值0.074 mg/L 。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灌期水质明显好于非灌期水质。

5.地下水

5.1 文地质条件

中干沟排域地处银川断陷盆地,第四系冲湖积相地层沉积厚度较大,为储存地下水提供良好条件。据地矿部门资料,依区域地下水埋藏条件,本区属冲湖积平原地下水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区。含水层特征:含水层主要为河湖积的细砂、粉细砂、含砾细砂夹砂粘土、粘砂土及薄层粘土,结构松散,分选性好。地下水位埋深1~3m。根据勘探资料,将评价区根据垂向地下水含水层结构划分为四个含水岩组:第Ⅰ含水岩组,埋深45~80 m以上,为潜水压含水层;第Ⅱ含水岩组,埋深45~80 m以下,160~180 m以上,为承压含水层;第Ⅲ含水岩组,埋深160~180以下,230~250 m以上,为承压含水层;第Ⅳ含水岩组,埋深230~250以下,为承压含水层。

5.2 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

区内有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穿过中干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引黄灌区渠系引水与田间灌水的渗漏补给,其次为地下径流的侧向补给、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是潜水蒸发,还有通过地下径流以及地下水的开采、通过明沟对潜水的排泄等。永宁县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模数33.9万m3/km2,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23.7万m3/km2。

第Ⅰ、Ⅱ、Ⅲ含水岩组隔水层厚度多为1~6 m,最薄处仅为0.5 m,且局部有联通,致使第Ⅰ、Ⅱ、Ⅲ含水岩组间水力联系密切,与第Ⅵ含水岩组间水力交替运动极弱。在天然状态下,第Ⅱ、Ⅲ含水岩组承压水径流极缓慢,且其径流排泄极弱。

5.3 地下水动态

5.3.1 地下水埋深

潜水动态主要受农田灌溉控制,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幅度较大,年内变幅在1.70~2.10m之间,年平均埋深

5.3.2 水化学特征

潜水接受大量的灌溉水入渗补给,水质较好,为无色、无臭,PH值7.8,离子总量一般在1.1~1.8g/L,硬度200~405m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CaⅡ、S CaⅡ、CNaⅢ型水。

5.4 地下水开采条件

根据中干沟排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内含水岩组对开采层的垂向越流补给、开采层水平侧向径流以及承压水的弹性释水等组成,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原始状态发生变化,漏斗范围内第Ⅰ含水岩组越流补给开采层,转化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从而使第Ⅰ含水岩组越流补给量为开采层主要补给量,一般条件下第Ⅰ含水岩组越流补给量占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总补给量的30%,开采层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占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总补给量的70%。虽然第Ⅰ含水岩组接受大量的灌溉水入渗补给,但由于相关企业已经建成大量自备井开采地下水,在县城周围已经形成一定范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6.水利工程设施

经调查,中干沟排域主要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有12座沿沟道扬水泵站,泵站抽水主要用于农业补充灌溉。年抽取水量800104 m3。

7.城镇供水水源地

永宁县水源地属于受保护区范围,位于县城以南的石中高速公路以东,王太农场以南,望洪镇以北宁夏大学农学院实验农场109国道附近,水源地距县城约5km,保护区面积0.19km2。开采层为第Ⅱ含水岩组。勘探允许开采量548万m3/a,实际开采量168万m3/a,开采井数9眼,年供水人口5.34万人,水质类别为Ⅲ类。

8. 建议

(1)树立环保意识,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2)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按项目建设和生活用水实际需要和补偿调节开采的原则,合理利用地表水和适度开采浅层地下水。

(3)禁止私人或集体在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范围内打井取水。禁止将没有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污水排入沟道,合理控制排水量,避免引起水质污染。

(4)加强水量、水质监测,适时掌握水位、水量、水质变化动态,加强中干沟排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作者简介:

康建东(1970-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监测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