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历史课堂人文精神缺失及解决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历史课堂人文精神缺失及解决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人们对基础学科的实用主义评判,人们对基础教育的功利色彩愈加明显,历史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常被忽略。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学历史课堂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揭示了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历史;人文精神;培养途径;对策研究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人们在各式各样物欲诱惑下滋生出的功利思想也愈加明显。中学历史的人文价值逐渐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对其价值能够的质疑,“学好历史将来能干什么?”其实,历史课堂的价值并不是让学生清晰的记住某年某月所发生的事件,而是以史为鉴,知更替、明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中学历史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堂让学生对社会、国家以及世界的领悟更加深入,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以古鉴今的历史思维,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以今日的眼光进行反思,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纵向思考能力。在道德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都受到资本主义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过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将优秀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抵御不良思潮。最后,中学历史课堂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学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材料,通过向学生传授这些先进事迹可以在学生世界观成长的初级阶段帮助他们夯实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目前中学历史课堂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我国的历史考试内容和形式经过了多年改革,已经经历了从单纯考察基本知识到考察知识体系,再到考察历史能力的阶段。但是就实际教学情况来说,还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文科怪圈”里,学生将历史书摸得卷了边,内容倒背如流,但是一旦需要学生进行历史性的思维发散,学生往往得分都比较低。就目前的教材来看,没有充分突出“人”的作用,而历史科学首先是“人”学,人才是历史活动的中心,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爱因斯坦也说过,人才是历史学科的主线,但是目前的教材太重视线索和阶段划分,太注重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结论,没有体现历史人物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华盛顿的事迹时,只是机械的告诉学生他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但是对他本人不畏艰难、天下为公的精神却只是一笔带过。这难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误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靠坚持不断的斗争换来的。另外,历史教材还容易陷入简单肯定或否定的误区,例如对郑和下西洋的结论就是“郑和出使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交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个结论不能说不正确,但是太过简单和片面,很难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对历史事件更深入的思考。

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大多数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手段,按照教材的内容梳理知识点,最后下一个结论了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还没有走出固有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太多,完成课程目标都显得有些紧,更无暇顾及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了。

三、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贯彻人文精神

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虽然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大的历史脉络编写的,但是教师在讲课时应该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再现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上分析,杜绝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发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在讲课时要让学生汲取其中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部分,形成历史事件的价值观,从而丰富自己的阅历与情感,明白应该建立吸取哪些教训,通过历史学科的人文感情而建立起对历史的理性反思。

其次,从教师的人文素养来看,一定要大力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人文素质。教师要确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为国家和民族分忧的新时代人才,一定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进行历史教学,在推动历史学科改革方面要突破传统模式,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跨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等多种学科,可以说历史是一切社会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必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丰富而全面的史料,绝不能仅限于了解教材上的事件和人物。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就要注意到地理、政治等学科的联系,为何英国要发动鸦片战争,因为此时东方殖民体系已经建立,英国一旦占领中国,就能解决英军的给养问题。英军占领南京城时,清政府立刻屈辱求和,也是因为害怕长江天堑被攻破,而战后开放口岸就与地理联系更紧密了。除了要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外,教师在讲授历史课时切忌随大流的表达观点,作为智慧的启迪者,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背后的东西,教师应当以独特深入历史表象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发现一些我们常识理论的片面之处而不是照搬。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要比被动接受效果好的多。例如在学习近代史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代替教师空洞说教,学生作为历史主体的一员,带着情感去体验近代中国的悲剧时,能够帮助他们真正领悟作为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在关键的地方给学生点拨,伴随着学生的豁然开朗,能够更轻松的记忆知识点和在那一瞬间产生的醍醐灌顶之感。这种以对话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既能够清晰的再现历史,又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亚夫.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兼论历史课程标准的功能[J].课程.教材.教法,2004,(03).

[2]朱琳.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3]何成刚.历史课程改革的人文取向分析――历史课程改革解读之一[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