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性学习要落到实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性学习要落到实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巧设探究氛围激之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和浓浓的探究氛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开阔思路。教师要巧设适应学生主动质疑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学生貌似理解其实并未真正弄懂的情况下。

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我发现学生能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思,但诗中有一个字用得非常精妙,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这时我轻轻一点:

师:这句诗好像用“错”了一个字。你们发现了吗?

生A:“绿”字用错了,应该是“吹”,“吹”才是春风的动作。

生B:是啊。用“到”或者“过”这样的字眼比用“吹”更精当些。

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追问):作者真的用错这个“绿”字了吗?

生c(若有所思):我认为没错,作者用“绿”字是为了突出春天到来时江南一片碧绿的情景。

生D:我能从“绿”字中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之情。“绿”字用在这里真是画龙点睛。

这一假设、追问,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也从中具体地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二、把握探究契机启之智

要使学生的心智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教师要抓住探究契机,或在学生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时,或在学生情感最投人时,或在学生思维阻塞时……激起其思维的波澜。

1、问题引路。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让一个个“?”,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参与和探究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教学《加了一句话》一课,我先娓娓动听地给学生讲述这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紧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使过往行人纷纷给老妇人扔铜币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兴趣盎然地读起了课文想探个究竟。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再通过朗读、比较,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是由于诗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出春天的无限美好。衬托出不幸的盲妇人更加不幸,从而唤起人们对盲妇人的无限同情,由此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2、情感助燃。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感当中,受到感染时,情之所致,探究学习将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教学《小狮子爱尔莎》作者将一起生活了三年的爱尔莎送回大自然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爱尔莎洗澡、换牙、挨训时的可爱、顽皮、善解人意,以及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的情景。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品读有关“分别”的语句:“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特别是暴风雨的夜晚,我整夜想念它,不知它怎样了。”“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在回过头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学生的感情在一次朗读中被推向高潮,有的已经热泪盈眶,“为什么要把爱尔莎交回大自然呢?”对爱尔莎的深深眷念之情燃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于是我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展开探讨,解决本课这个重点及难点。

三、优化探究过程辅之悟

新课改强调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落实“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能发展”的目标。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教师辅之以方法,避免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走人“自由探究”的误区。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的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意,使其在探究中不仅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且学会学习。

《看雪》一文有这么一句话:“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句中“飘”、“铺”、“披”等动词把北京的雪景描绘得生动而又形象。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精妙时采用“读、演、思、议”等探究策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师分别用沙粒和小纸片从空中洒下,学生观察说话。

生(填空):“沙粒从空中(落)下来。”“小纸片从空中(飘)下来。”

师:快速查字典。联系观察到的想一想:“飘”和“落”有什么不同。

生:飘――随风摇动。飞扬。落――从上向下掉。

师:谁能通过简单的动作演示,有表情地读这句话,读出“飘”的感觉来?

这个教例中,教师带领学生从观察实践中去感悟词语,把抽象的词语形象化,由于方法得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丰富了语言感受能力。

四、拓展探究空间使之活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老师应领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创设广阔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媒体演示、网络信息、风土人情等身边资源,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融会贯通,在广阔的学习空间里拓展探究学习的新思路,使其逐步“活”起来。

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筹备办一个“海底世界展示厅”,各小组分别负责动物类、植物类等有关资料的收集。课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有的请教家长,有的上网,有的查阅图书,有的实地观察,有的拍摄……一周后,“海底世界展示厅”在孩子们的学习探究实践中新鲜出炉,每一个角落都闪动着探究的火花,他们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探究的领域无限广阔:学完一篇课文推荐相关的文学著作;课后学当导游介绍文中的景点,课前查阅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渗透到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各个领域,给学生一潭活水,使之在探究中擦亮智慧的火花,在探索中求得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州金山小学 责任编辑:邓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