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村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村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高校脱产学习两年,毕业后回村任“村官”。泸县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创新和探索,“将会是农村用人制度改革的方向”。

2006年8月,在北京打拼了5年的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女青年杨芳,听说县里要选拔一批优秀农村青年,经过高校两年的培训,成为大学生“村官”后,已是一家房地产公司销售部经理的她,毅然放弃了高薪,毫不犹豫地回到镇里报了名。经过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她被录取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

从这年起,泸县开始实施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计划:全县投资230余万元,用3年时间分3批选拔优秀农村青年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村行政管理专业脱产学习,为全县251个村分别培养1名大学生“村官”。泸县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创新和探索,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将会是农村用人制度改革的方向。”

抓好三个环节 达到三个目的

长期以来,村干部队伍存在素质较低、年龄老化、观念陈旧的现状,选用村干部面临选人难、留人难、培养难的“三难”问题。如何改变村干部队伍的现状,改革现有村干部选拔培养模式,泸县实施订单式培训大学生“村官”计划,2006年和2007年两年,选拔202名优秀农村青年到高校脱产学习,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本事、用得上、留得住”的大学生“村官”。

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公开考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摸底调查、宣传动员、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进行考选,实行全过程纪委监督,确保选拔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二是高校培训。订单式培训大学生“村官”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村干部的特点,设立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对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学员通过两年脱产学习,经成人高考及格后,发给大专毕业文凭。三是回村任职。为了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县、镇财政每年补助每名学员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差旅费共4600元。学员毕业后,按照入学前与泸县县委签订的就业服务协议,回本村任村干部,服务期限不得少于6年。服务期内,鼓励他们报考公务员。

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高校学习后回本村担任“村官”,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地化,解决了普通高校大学生任村干部磨合期长、基础不扎实和“水土不服”等问题,确保了大学生“村官”留得住;二是紧扣农村管理设置课程,解决了普通高校学用脱节的问题;三是突破了村干部选任的传统模式,拓宽了选人渠道,提升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村干部的培养选拔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提高村干部素质 改善村干部结构

泸县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创新了村干部选任模式,引入竞争机制,真正做到优中选强、强中选优。拓宽了选人视野,把农村优秀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等纳入了选拔范围,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解决了村干部“本地化”问题,选拔本村青年任“村官”,既熟悉村情,又解决了外派“村官”难留的问题。

打破了传统的村干部培训模式,为新农村建设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村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村干部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效果不明显。泸县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脱产学习两年,既学理论,更重实践,创新了村干部培训机制。

打破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方式,有利于构筑农村人才“高地”,为村干部队伍的职业化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长期以来,形成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成为人才的净输出地。培养大学生“村官”,把农村青年培养成为大学生,再把大学生输往农村基层组织,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是农村聚集人才方式的一种有效探索,有利于构筑农村人才“高地”,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