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下真功夫 用硬手段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下真功夫 用硬手段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近年来,宁波市上下紧紧围绕打造最佳宜居城市和最佳创业城市这一目标,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静”四大工程,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抓好发展循环经济“十项行动计划”,加大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0.9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3.61%,能源消耗增幅多年以来首次低于生产总值增幅;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6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9.3%和41.2%,完成全年削减任务的74%和76%。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着重围绕“四个依托”。

一、依托结构调整抓节减

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落实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二是切实贯彻国家政策,坚决清理和淘汰一批小水泥、小火电、小砖瓦、小化工、小冶炼、小造纸、小电解铝等项目。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上马。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幅69.7%,高出规上工业增幅43个百分点。能耗强度相对较低的设备仪表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大力推进区域统筹和集约发展。按照“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思路,着力推进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区域优势互补,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划分,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提高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集约化程度,加大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保护力度。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形成“13+1”即十三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一个城市工业区块,园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3%以上。

二、依托技术进步抓节减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编制并《宁波市节能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分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商贸民用和机关节能、农村节能等方面,向全社会推广58项重点节能技术(产品)。

优化能源结构。目前,我市东海天然气已经开始应用,风力发电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下降。

三、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节减

以重点企业为主要抓手,实施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重点抓住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完成10家国家、省级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与25家综合能耗2万吨标准煤的市重点用能单位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通过评审和政策扶持,我市已经有7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年节约综合能源消耗近4万吨标准煤/年,减少SO2气体排放近3000吨,减少COD排放近500吨。

加快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列入省“991行动计划”的14个重点项目进展良好,镇海电厂油改气发电项目2台机组竣工;北仑电厂脱硫工程2台机组投入使用,脱硫效率达到90%;江东南区污水处理厂、镇海后海塘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47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3.6%。

实施重点园区生态化改造。通过强化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在钢铁、电力、化工等产业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纵向耦合产业链,出现了化工区、金属园区等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 “亮点”园区。慈东工业区和镇海化工区将生活垃圾焚烧与园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结合起来,在节能减排上作出了新的示范。重点区域水资源循环系统基本形成。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区域的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逐步完善。

四、依托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抓节减

强化组织和制度保障。先后成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和问责机制,市政府与14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9个主要涉能部门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单位,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制定和实施了一批政策性文件。

健全工作机制。加大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力度。建立水、气和污染源“三网合一”的监测监控系统,设立9个监控中心和233个在线监测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通过引进第三方能源公司,对企业能耗情况进行“诊断”和改造。

建立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先后启动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差别电价、液化石油气价格改革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我市节能减排形势依然紧迫,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如静态比较,现状与规划要求差距大,欠账多;动态分析,由于宁波区域特点和所处发展阶段,下阶段能耗和排放压力有增无减等。

(二)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硬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它的完成与否,关乎民生,关乎子孙后代,对节能减排确定的目标,宁可牺牲经济发展速度,宁可去掉荣誉地位,宁可放弃眼前利益,也要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六大联动”战略和“六大提升”目标,按照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硬手段来推进硬指标、硬任务的完成。

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实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报告制度和媒体公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探索与两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对节能减排相关项目、企业和园区进行认定,对有关责任部门进行奖惩。

二是提高准入门槛。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区域主体功能区划要求,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上马,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区域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必须符合清洁生产节能降耗要求。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对超过环境总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不符合环保规划要求的坚决不上。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方,实施“区域限批”。

三是淘汰落后产能。下决心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小企业。由市节能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摸底调查,对污染重、能耗高、长期违法排污、改造治理无望的小火电、小砖瓦、小化工、小冶炼、小造纸、小建材、小电解铝、小食品企业,要列出具体名单,分期分批地淘汰。。

四是力争重点突破。抓住节能减排的主体企业和主要区域,继续深化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实施能源审计计划,对20家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提升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化工区等发展水平,并发挥率先示范效应。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针对临港工业、都市农业和城市建设中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减排等环节,着力抓好“十大节能工程”、“十大节能项目”和“333节能行动”;继续推进14个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各县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推动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方式的应用。

我们要坚决取消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行的所有优惠政策,深入实施差别水价、差异电价和超计划超定额加价等资源价格调整手段。同时,加快创新驱动。加快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主观能动性,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努力夯实节能减排工作的技术基础。

(作者系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