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60例临床观察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58
摘 要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对室性早搏的治疗作用和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7±11.8)岁;病程9个月~22年,平均(4.1±0.9)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18~71岁,平均(43.6±10.9)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3.8±0.7)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室早分类、心功能分级、EF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入选者在治疗前均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基础治疗包括扩张冠脉、营养心肌细胞、降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g,3次/日口服疗程4周。同时给予胺碘酮0.2g,3次/日口服,室早控制后,改为0.2g,2次/日口服,1周后改为0.2g,1次/日口服而维持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心律平150mg,3次/日口服,室早控制后改为150mg,2次/日口服疗程4周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利多卡因400mg静滴,至室性心动过速消失。疗程结束后进行3~6个月的随访。治疗前合治疗后每周进行常规ECG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清K+、Na+、Cl-及血、尿常规,每月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3个月复查X线胸片、Holter、心脏彩超、裂隙灯检查角膜情况,并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ECG各间期的测量:PR间期、QRS波群,以标准Ⅱ导联为准;QT间期以胸前V3导联为准。结果:稳心颗粒和胺碘酮的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而对照组7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稳心颗粒 胺碘酮 室性早搏
室性过早搏动(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性心率失常,其临床重要性在于室早是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尤其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其预测价值更高,提示室早治疗的重要性。本文应用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患者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证实为室早的患者120例,其病因:冠心病58例、病毒性心肌炎35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高血压8例、左室假腱索5例、原因不明3例。室早情况:频发室早16例、成对室早19例、多源性室早41例、多形性室早3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1例。无室性并行心律。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EF)30%~40%。除外标准:有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心率0.48秒中度或重度周围神经病变,急、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异常,哮喘,孕妇等等。将符合上述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5.7±11.8)岁;病程9个月~22年,平均(4.1±0.9)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18~71岁,平均(43.6±10.9)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3.8±0.7)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室早分类、心功能分级、EF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
方法:所有入选者在治疗前均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基础治疗包括扩张冠脉、营养心肌细胞、降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g,3次/日口服疗程4周。同时给予胺碘酮0.2g,3次/日口服,室早控制后,改为0.2g,2次/日口服,1周后改为0.2g,1次/日口服而维持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心律平150mg,3次/日口服,室早控制后改为150mg,2次/日口服疗程4周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利多卡因400mg静滴,至室性心动过速消失。疗程结束后进行3~6个月的随访。
观察项目: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进行常规ECG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清K+、Na+、Cl-及血、尿常规,每个月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3个月复查X线胸片、Holter、心脏彩超、裂隙灯检查角膜情况,并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ECG各间期的测量:PR间期、QRS波群,以标准Ⅱ导联为准;QT间期以胸前V3导联为准。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Holter示室早平均每小时减少≥90%,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完全被控制;②有效:Holter示室早平均每小时减少≥75%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仍存在,但发作次数减少;③无效:Holter示基础室早≥100次/小时,用药后增加3倍;基础室早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在4周的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两组ECG各间期比较,见表2。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T3、T4升高,其中1例需服用他巴唑治疗,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而服用甲状腺素治疗;1例出现QT间期恢复至正常,而继续完成治疗;未发现肝肾异常;未见神经及皮肤损伤;反复复查X线胸片未见肺纤维化;未见角膜色素沉积。
讨 论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机制与自律性异常、触发机制和折返有关。根据Lown分级把频发的、多形性或多源性的、连发的合R-on-T现象的室早称为复杂性室早。老年人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室早的发生率高,且复杂性室早多见。有研究表明,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室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室早发生频率越高越复杂则猝死发生率就越高,绝大多数致死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有室早触发的,因此在积极治疗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及不良嗜好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提高疗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
胺碘酮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药物兼有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其电生理机制和药理作用包括:阻断钠离子通道;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阻断钾离子通道,明显延长心房、心房结及心室的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防止微折返的建立;抑制开放的L-型钙离子通道,抑制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减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坏,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抗甲状腺素作用。基于这些方面可使胺碘酮能更大程度的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甘松、三七、琥珀等组成,党参、黄精性甘平,益气养阴,健脾化源;三七、甘松性甘温,理气化瘀,开郁醒脾;琥珀性甘平,宁心护脉,活血利水。全方功用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甘松主要有膜的稳定作用,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打断折返激动;黄精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冠脉血供;三七有活血化瘀功能,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党参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和解聚作用;琥珀有镇静、安神、活血化瘀作用。临床观察表明步长稳心颗粒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冠脉血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黏度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本文中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早搏,充分发挥其在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打断折返激动,抗心肌缺血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更有效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并且减少胺碘酮的用量,减少了胺碘酮的不良反应。由于临床病例有限,两药联用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均国,李治安.心律失常的近现代概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95-196.
2 郑昕.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回顾[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增刊):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