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改善中学生的厌学状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前中学生中,多数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思想道德观念是好的,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然而,厌学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兴趣是克服学生厌学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人教版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材的编排与内容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多地获得为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厌学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以便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是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也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2)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3)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4)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带着害怕或厌烦的情绪走进教室时就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我们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解决学生厌学状态,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对学习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