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与出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班化教学的思考与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小班化教学,首先是小班,小班额是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小班”并没有全球通用的定义和标准,它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较少。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从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来看,小班化教学的班级人数以25人以下为宜,不应超过30人。

一、小班化教学提出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掀起一场缩减中小学班级规模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人口及教育等方面背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人才需求旺盛,人口出生率降低、入学人数逐年减少也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便利和条件。于是,承载着个别化、个性化教育重任的小班化教学得以兴起和蓬勃发展。

从全球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和趋势来看,控制并逐步缩小班级规模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共同经历,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普及、巩固阶段迈向提高质量、均衡发展阶段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性与自主性品质的必然选择。

二、小班化教学的实质

从小班化教学的实质看,其彰显与要求的是一种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一种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主体性、基于每个学生特点与差异、为了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小班额的个性化教育,这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特征和基本精神。扬小班弃大班,从人性关怀的角度看,它彰显的是人的地位的提升,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真正落实“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和健全人格。

三、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成才成功。从大班变成小班,教室不再是知识工厂,而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地方。小班化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特长爱好、能力培养等了解得都比较清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就成为现实,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宰。

2.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3.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小班化的教室里,教学的时间、空间得以重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课上、课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增多,作业可以实行面批面改,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足够、直接、及时、这更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质量必然会明显提高。

4.小班化有利于善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小班化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机会明显增多,学生的举止动作都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同学之间情感融洽,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从兴起至今仅仅10余年时间,与大班化教学相比,不管从哪个方面讲,它都还显得稚嫩,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还缺乏相关配套改革的跟进。欧美发达国家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经验表明,明确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是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基础。可见,小班化教学改革乃政府行为,政府担当者环境创设、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等重要职责。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行小班化教学改革中并未较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而是过于强调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改革热情,甚至加重教师负担。没有充分的经费支撑的小班化改革,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总之,小班化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稳定政策、加大投入、创设良好环境;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素质;需要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广泛参与、积极响应;需要专家学者持续研究、扎实推进、形成合力,引导小班化教学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

[2]刘华蓉.教育部组织研究解决大班额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教育报,2011-08-05

[3]叶建源.小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香港经验.中小学管理,2010(9):4-6

[4]闫守轩,朱宁波.小班化教育实践困境与出路.中国教育学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