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业的精神支柱 发展的不竭动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业的精神支柱 发展的不竭动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柴达木盆地51年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几代青海石油人怀着对发展祖国石油工业的满腔热情,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光大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富于自我牺牲的传统美德,最终形成了以“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精髓的柴达木石油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石油职工队伍,形成了一套以柴达木石油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支撑了青海油田的延续,并已成为油田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油田51年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青海石油人发展了柴达木石油精神,丰富了柴达木石油精神的内涵。物探人的“三讲三不讲”精神、油建人的“三个分不清”精神、冷湖人的“0.1”精神、输油人的“花格”管道精神、格尔木社区人的“三多三少”精神,特别是“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的“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是艰苦越要奉献”的精神,为柴达木石油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柴达木石油精神这一精神支柱的支撑下,一代又一代的青海石油人在柴达木这片热土上,踏遍戈壁瀚海,饱尝千辛万苦,历经坎坷磨难,用汗水、青春、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悲壮而又感人的壮丽史诗,为祖国石油工业发展和青海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老一代柴达木石油人为了早日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生命,“一卷行李一口锅,骑着骆驼战沙漠,渴了吃把昆仑雪,饿了啃口青稞馍”,创造了“一年普查两年钻,三年出油四年炼,五年盆地建油田,年产原油30万”的奇迹。1955年12月12日在柴达木盆地打出了第一口深探井――油泉子泉1井;1958年9月13日在冷湖地中4井获得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流;1959年2月20日运出了柴达木盆地第一车原油;1960年青海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0万吨,进入了当时全国三大油田之列。

60年代到70年代初,青海石油人从国家利益出发,抽调骨干队伍和精良设备,奔赴祖国各个石油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兄弟油田的建设。留守柴达木盆地的职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手抓生活,一手抓生产,开荒种地,为油而战。1964年12月15日在涩北1号构造北参3井获得了高产气流,发现了涩北气田;1976年组织了涩北天然气勘探会战,揭开了寻找大气田的序幕;1978年2月,在盆地西部的跃深1井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流,找到百吨级的尕斯库勒油田。

70年代末到80年代,青海石油人在历时3年的甘青藏石油会战中,修通了冷(湖)――大(风山)公路,参加了羊八井地热井会战,建成了尕斯库勒油田120万吨产能、花土沟至格尔木435公里输油管道和格尔木100万吨炼油厂等重点工程。

90年代,青海石油人开始了二次创业,计划用6年时间,实现油气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三个翻番。这一时期,柴达木石油精神在不同战线和各行各业得到了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油田提前两年全面实现了“三个翻番”目标:油气储量在1994年2亿多吨的基础上增加到了4亿吨以上;油气年产量在1994年113万吨的基础上增加到了200万吨;在1994年底亏损2.05亿元的基础上,油田于1997年底实现了扭亏为盈;销售收入由1994年的8.97亿元增加到了25.3亿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油田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原油产量突破了700万吨;2001年累计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使柴达木盆地进入了全国四大气区之列;2004年油气产量历史性地突破了400万吨,2006年油气产量将达到485万吨。

半个多世纪来,在柴达木石油精神的推动下,青海石油人先后在柴达木盆地找到了25个油气田;累计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4.1亿吨;累计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3663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2970万吨、生产天然气73亿立方米;累计加工原油1176万吨。从1995年起,青海油田一直稳居青海省“第一利税大户”和“财政支柱企业”榜首,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省上有关领导同志讲,在全省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中,平均每100元中就有14.75元是青海油田贡献的。

与此同时,青海石油人还相继建成了“花―格”输油管道和“涩―格”、“仙―敦”、“仙―翼”、“涩―宁―兰”4条输气管道,实现了油田开发生产中产、运、炼、销的综合平衡和上下游的一体化,形成了以涩北气田为中心、辐射青、甘两省的主力能源基地,实现了柴达木盆地内东西部天然气的联网互供和盆地外供气至西宁、兰州和敦煌,改善了周边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了环境污染,还了兰州、西宁等城市的一片碧蓝天空。近几年来,在格尔木建成了青藏地区惟一一座拥有1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15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15万吨/年柴油加氢一临氢降凝装置、1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2万吨/年聚丙烯装置、40万吨/年甲醇装置等7套炼油化工装置的百万吨炼油厂和石化三项工程。

在柴达木石油精神的感召激励下,油田先后涌现出了范建民、肖缠歧、薛崇仁、王警民等一大批英烈;涌现出了“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全国劳动模范”木沙、薛恩仁、杨文旗、李海波、黄立功,“身残志坚的好党员”何光灿,“运输尖兵”范万祥、刘德义,“学雷锋标兵”高虎子,“模范教师”曾庆光、秦淑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英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言行,丰富了柴达木石油精神的内涵,体现了柴达木石油精神的时代风貌,显示了柴达木石油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51年来,青海油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七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题攻关先进集体”、“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和“青海省文明单位标兵”、“青海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青海省“经济运行先进单位”、青海省“星级纳税户”、“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青海省利税大户”、“青海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行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有5个集体、120多名职工获得了国家级荣誉称号。

柴达木石油精神凝聚着青海石油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貌,是几代青海石油人用心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是青海油田铸就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精神支柱,是油田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灵魂,是油田职工坚定信念、开拓进取、为油大干的不竭动力。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是实现青海油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青海油田51年的历史证明,没有柴达木石油精神,就没有青海油田的今天;忽视柴达木石油精神,就会失去青海油田的明天。

(作者单位:青海油田新闻中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