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罐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罐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拔罐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眩晕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笔者于2005年6月~2007年8月采用针灸配合拔罐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76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体征:眩晕为主症,呈间歇性,并与头部活动有关,颈部活动受限、压痛,有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颈椎X线:颈椎侧弯,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并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梅尼埃氏征等类似疾病或具备手术指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1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取针灸加拔罐。针灸疗法: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保持颈部舒适及松弛。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2号1.5寸毫针,针风池向对侧目内眦方向刺入1寸;针颈百劳直刺1寸;针百会向后顶方向沿皮下平刺0.5~1寸;针养老直刺0.5寸;针列缺向肘部斜刺0.5寸,使针感向上传至肘部;针合谷直刺1寸。均采用复式手法(兼有提插捻转之效而手法快速轻柔)进针,再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s,其中颈百劳温针灸10~20分钟,除颈百劳外余穴每10min行针1次。诸穴留针30min。若血压忽高忽低者加扶突,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丰隆,视觉变化者加睛明、攒竹,心悸汗出者加神门、内关,头痛者加完骨、头维,耳鸣者加听宫、听会、翳风。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3~5疗程。又行火罐疗法:取穴为大椎与双侧大杼。操作时选择大号玻璃罐,在颈背部常规消毒后,应用闪火法,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一圈即抽出,迅速将罐子罩在穴位上。

2.2 对照组:西比灵口服,每次5mg,每天2次,2周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天,治疗2~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体征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状、体征及X情况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体会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阳气不足则不能上达清窍而出现头晕目眩之症。故取督脉与三阳经交会穴百会能调理、振奋全身之阳气,使气血上行,滋养脑络。足太阳膀胱经多气多血,温针灸位于其上的经外奇穴颈百劳,使颈项部经脉通畅,气血上荣于脑。取足少阳胆经风池穴,可升发阳经气血,上充髓海。养老为手太阳经郄穴,清醒明目、舒筋活血之效尤佳。四总穴歌云“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列缺为手太阴经之络穴,一络通二经,配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治疗头项强痛之功尤著。诸穴合用使颈项部受阻之经脉气血通畅上行,脑髓充益而止晕。又大杼穴是骨之会穴,手足太阳经交会穴,其内上方是椎动脉经过之处。大杼拔火罐治疗眩晕要比单用针刺效果好,既能温通头部诸阳经脉,使紧张强直的颈项部肌肉放松,又由热传导以扩张血管,不仅推动脑的血流量,还有壮骨生髓健脑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