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新教材在老教材的基础上,从形式上、内容上作了很大的改革,其中就增设了“活动与探究”这个栏目。“活动与探究”是化学课程内容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应该学习的重要化学学习内容。通过“活动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自主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而现在的“活动与探究”是否真正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它的实验教学功能,值得我们教者好好反思。

一、改变学生“探”而不“究” 的现状,培养学生勤动脑的思维习惯

学生在实验室里都非常兴奋,但多数学生的兴趣只集中在一些有趣的现象上,很少冷静、仔细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例如,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学生看到了燃烧发白光,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之后很少人思考,反应后生成了什么?为什么如此?等等。忙于实验而不注意分析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率高,新教材中对科学探究的内容叙述过于简单、缺少详细而明确的提问和引导造成的。比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是第一个制备气体的实验,也是操作、装置比较复杂的一个实验,学生在实验前没有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导致实验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以致操作失误或实验失败。

学生初做实验,喜欢明显现象;喜欢动,但思考少,这也是正常的。教师要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化学实验就要注意引导启发,特别是要注意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通过实验对比引起学生对实验条件的重视。比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可同时设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的实验,然后提问:这三个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实验室选择哪两种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比较好?教师通过适当补充设计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的问题,以逐步培养学生勤动脑的思维习惯。

二、排除实验中的干扰现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究

有些实验探究过程会出现课本描述之外的现象或者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多数学生还未形成对探究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习惯,这些干扰现象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例如,在金属性质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铁钉与稀盐酸的实验,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所得溶液应该是浅绿色的,而实际上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浅绿色的溶液。干扰现象的产生有很多时候是实验设计本身造成的,学生不过是照方抓药、不用思考、分析,只关心实验结果和书本结论是否一致,很少注意条件变化的影响和对事物变化复杂性的认识。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注意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实验,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是探究的手段,做实验不是目的。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各种情境鼓励学生认真带着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对比分析来进行科学探究。这样,干扰现象引起的困惑或负作用不仅完全可以消除,还能使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深化对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作为很好的课程资源,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能压制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三、转变过分重视实验技能训练的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实验心理或心智技能的研究和训练,却相当忽视。诚然,实验技能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考核上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不论实验仪器将来如何发展,实验技能总还是需要的。但是,过分强调实验技能训练,过分强调规范操作,而不注意培养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活动所需要的观察、设计、数据处理等心智技能,忽视实验在培养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学生实验思维就会被训练冲谈,只能机械地模仿学习,注意力和精力会被分散,这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乃至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必将大打折扣。所以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在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作用,而不应过分追求实验技能的训练。

作为化学教师应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实验操作所要求的细致和精确,以及为此所注入的思考,长期以往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做任何工作时,只要事先进行认真的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成功的机会,它体现了科学作风和科学习惯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在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的同时,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素养,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涌现新问题,萌发新误区,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转变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化学实验走出误区,真正走向科学探究,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潘嘉红.走进课堂――初中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3~99

[2] 杨婷.走进课堂――初中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