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的作文与真的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反对俗套,作文走向生活
今日教育:作为关注作文教学改革、坚持一线语文教学的重庆名师,您认为近几年高考作文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基本生态?熊少华:要谈高考作文的生态,可能首先要讲讲“套版作文”的起起伏伏。(一味追求文字的华丽,缺少真情实感,一套话语包打天下的“俗套作文”。)
2000年以前,高考作文多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常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一些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这样的形式过于单一,建议高考作文变化形式,不限文体。这样的改变的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些文字优美、构思新颖的优秀作文脱颖而出,成为高分作文。
随后,高考作文的文风却急转直下,迅速衍生出“俗套”作文怪象。动辄就是李白、屈原、辛弃疾等古人古诗堆砌在一起。
此后几年,作文教学几乎沦为利益的链条,出现工厂生产一般的模式。一些书商以盈利为目的,成了俗套作文的始作俑者;与此同时,部分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师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的作文,大多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原生态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如果翻检一下我们七七届的高分作文,许多作文现在读起来也让人心动不已,能把读者带入真实的生活中去。那时完全没有什么作文专项训练,但他们的文字却犹如一株株带着露水的野花,艳丽芳香,其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展露无遗。用时髦的话说,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产品”。
从2008年到2009年,我连续在《今日教育》上撰文,以“解构‘套版’,作文复兴抑或革命?作文亦需复兴”“坚持作文走生活之路”为题,提出“俗套作文”大行其道,危害大焉。在反“俗套”、倡导真情作文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志同道合者。在我们育才中学,就坚持反对“套版作文”,坚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多一些生活的体验,书写真实的生活感受,勇于表达自己的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学生作文已看不到俗套作文的踪迹,我更欣喜的是阅卷场上,滥俗的作文越来越少,我相信,“以手写我心”的真情作文必定蔚然成风。
用好评卷“指挥棒”,引导作文教学方向
今日教育:您作为重庆市高考语文评卷组的指导委员,手持高考阅卷“指挥棒”,从这个角度,您对高考作文有什么建议?
熊少华:事实上,大家也关注到近几年,高考高分作文中“套版”的文章少了。这与我们在高考评卷方面形成的共识有一定的关系。
2006年,我开始承担重庆市高考语文评卷指导组副组长的任务,主要负责高考作文阅卷指导。刚开始,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我和老师们都清醒地认识到,高考阅卷也是指挥棒。全市高考阅卷,许多评卷老师来自全市中学教学一线,他们也是希望通过阅卷来获得一些信息和大的方向,以便改进作文教学。高考作文的评分原则和标准,对高考作文的改革和教学的转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基于这样的考虑,经过认真思考,我多次向相关专家和领导表达自己的一些意见,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最后,评卷委员会达成了共识:反对俗套作文,大力提倡作文真情化和生活化。这也得到了历次评卷的一线老师的高度认同和支持。
因此,我认为,要改变不良的作文教学形态,就要发动学术力量、语文教学队伍、政府部门和考试评价机构,才能有效改进作文教学以及端正作文教学方向。
以“不变应万变”,追寻理想的语文教育
今日教育:现在高考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语文教学改革可能面临大的挑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熊少华:这个问题,应该从处理语文教学和考试的关系来谈谈。记得我上中学时,由于处于特殊的年代,几乎无书可读。有一段时间,一本《水浒传》成了我的课本,囫囵吞枣之后,现学现卖,讲给伙伴们听,积淀了我最初的语文阅读能力。现在想来,语文学习能力,决非是哪个优秀的老师,在哪一堂课上传授的,而是在整个生活中逐渐领悟和积淀的。
另外,现在的语文教学,知识点和考点的划分越来越细小。其实十年以前,我就在《素质教育大参考》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考纲:导向乎,陷阱乎》。文中我对《考试说明》(即人们常说的“考试大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中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再回顾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机械式的训练,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吗?其结果恰恰是远离大纲精神。
反观最近的高考改革动向,比如逐渐取消文理分科,其实也是教育的纠偏。当时为国家建设需求,“短平快”地出人才,实施文理分科。现在时代变了,人才培养自然又回归到重视整体素养上来。
自主招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校自主招生根本没有“考纲”,以我们育才中学为例,因为不知道考什么,所以专门组织了一批教师,对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各个老师各教所长,这些同学的语文学习视野和高度就又不一样了。
将来语文的考试,可以由一个考卷向多种考试样卷过渡,直至最后没有《考试说明》的限制,如果能做到这样,课堂教学就没有模板的限制,教学就减少了功利性,让语文真正回到教学的春天,以“不变”应“万变”,让语文教学真正从“镣铐”中解脱出来。当然,这样的考试,对语文老师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我依然坚信,以“不变”的语文教学,应对“万变”的语文试卷,是将来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好的教育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今日教育:您的学生经常会称呼您“华哥”,这样的和谐关系是很难得的。您在处理师生关系中有什么办法呢?熊少华:其实,我在20年前初做班主任时,可以说是稀里糊涂的。那时根本没懂“教育”一词的真正含义,为了达到学校的某些指标和要求,更多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束学生,当然,也能让班级好看,但现在看来,那是以压抑和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换来的肥皂泡。换句话说,那是用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来做工具,换取一个老师的荣誉。现在想来,对我那时的学生,深感愧疚。
后来,随着任教经历的增加以及阅读了一定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开始慢慢体悟到一些教育的真谛,让我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清楚了教育的价值应该定位在培养和成就人的思想和人格独立方面,那种简单粗暴,动辄“十准十不准”的管束式教育是对“教育”的亵渎和对学生心灵的戕害。
多年都没做班主任了,临近退休,又重操旧业,实际也是对教育的一种反思和体验,或多或少有一种回补吧。
我现在的学生,都能熟记我经常告诫他们的话语:要做精神贵族,哪怕是做乞丐也要器宇轩昂;一个人要具备不影响他人的基本素质;保持尊严和学会尊重人格;将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撑起一个地球”修正为“寻找一个支点,我将撑起一个地球”;当你感觉孤独了,你就鹤立鸡群了。
总之,学校教育,是人的教育。这个话虽浅显,却难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