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贵有疑,疑则精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贵有疑,疑则精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讲授李白的《蜀道难》。课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师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对诗歌进行批注。课堂上,各小组呈现预习结果。学生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负责声情并茂地朗读,有的负责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有的负责细致深入地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认真加以总结和提升,学生训练有素地记录要点。一节课下来,有诵读,有体会,有讲授,有生成,张弛有度,深入浅出,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缺什么呢?缺课堂所应具备的争鸣、辩难和质疑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的发言还是教师的总结,都是无比正确、无懈可击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只是一种“正确”资料的灌输。究其本质,只是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外表下的知识输送。套用一句广告语:“我们不鉴赏诗歌,我们只是鉴赏资料的搬运工。”

如果布置预习作业,不追求“完美”,允许学生的批注是个性化的理解;如果探究的方式不是照本宣科,那么其他听讲的同学会对个性化的理解产生质疑;如果最后的总结不是教师投影结论,那么经过试误、质疑、思考而生成的体验会长留学生心中。由此,我们应当重视质疑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作用。

一、解决基础知识障碍,查知学情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质疑式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更注重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从质疑中发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已有知识经验的缺失点、生长点。初读一篇课文,学生会存在文意理解上的障碍。这些问题有深有浅,如果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既能检查预习的效果,又能解决一些个别的、相对简单的问题,留下普遍的、相对复杂的问题重点探讨,既查知了学情又突出了重点。例如讲授文言文时,开始的小组合作中有很多字词理解上的问题,有的问得很浅显、很琐细,这就适合小组讨论解决,或者教师在巡视时即时解决。但是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发现一篇文章里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有的课下注释已经标注,有的根据语境能够推测,有的能根据已有知识判断,有的则需要深入诵读才能体会其语气。在这个环节中,质疑是探究式合作学习的起点。

二、质疑辩难,思维碰撞,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

创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的美国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在他的书中说道:“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我们的教学大多强调正确、有序、严谨,而忽略了求知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不畏惧出错,不畏惧辩难,在试误中修正,在修正中思索,才能越来越接近知识的本质。还以诗歌教学为例,讲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有同学谈到自己对尾联的理解,“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表现了作者在交代后事,表达此去不回,九死未悔的决绝。立刻有同学质疑,认为这样理解太单薄,这句诗中作者是有情绪的,既有英雄失路之悲,又有仗义执言却因言获罪的激愤。讲授《登高》时,有学生认为“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因为此时秋意萧瑟,作者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拿起酒杯又放下,因为不喝酒比畅饮更加悲痛。所以杜甫的悲愁与李白的悲愁是大不同的。也有学生质疑:结论是可以认同的,但从全诗来看,此时的杜甫漂泊无依,颠沛流离,加上年老多病,本想登高远眺,借酒浇愁,无奈年老体弱,一杯浊酒也喝不成了。经过了质疑辩难,激发了学生研读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因此,有质疑的探究是高效互动的探究,有质疑的合作是思维碰撞的合作。

三、敢于解疑,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是发现问题,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质疑毕竟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谁来解疑呢?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但在实际教学中,解惑不能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对于一般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当堂解决。对于极具探讨价值和思维张力的问题,则要留给学生思考、研读、探究的空间。例如学生在读《兰亭集序》时,看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当时的人为什么有‘一死生、齐彭殇’的观念?”“古诗十九首中也有对人生苦短的看法‘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和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异同?”学完《登高》《旅夜书怀》,有学生问道:“同样处境困厄,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温暖的希望。而这两首诗歌中,为什么只有无尽的潦倒和凄凉?”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心生感动,感动于学生的细腻与丰富,同时又觉得这样的问题相当可贵,应引导学生分组阅读相关作品,查阅资料,了解时代风貌和创作背景,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大胆地进行个性化阅读。这样,不仅丰富了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因此,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应营造质疑的氛围,激发质疑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更加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