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敦厚之中出新意:中国国家话剧院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敦厚之中出新意:中国国家话剧院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国家话剧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组建。多年来,剧院制作了百余部优秀剧目,培养了众多表演艺术家,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剧院没有自己的剧场,剧目演出受到限制,演职人员缺乏归属感实际上制约了话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建设一个中国国家话剧院自己的一流剧场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也是几代话剧艺术家们多年来的梦想和期盼。本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2005年8~9月间中国国家话剧院项目举行了方案招标。参加投标的共有8家国内知名设计单位,虽然时间很紧,但各设计单位仍然拿出了质量较高,各具特色的8个方案。我们的方案有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欣喜之余,我们也从同行们的设计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回顾这次投标方案设计,我们有一点体会,那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方案有一些成功之处,可能在于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建筑所应有的内涵,也就是人们预期中的国家话剧院的形象和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含义。

方案构思

人们对于国家话剧院会怎样预期呢?首先,它应该有一种中国性格,我所理解的中国性格,抛开具体的理念不谈,仅从最一般的文化性格上来说,应有这样几个特点:敦厚、稳重、含蓄、博大、和谐。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人们常常说中国人太四平八稳,中庸调和,不如西方人那样鲜明有力,敢作敢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们应当看出这种文化个性的长处,那就是,平稳、质实、和谐而长久,这可能是我们的文明能延续这么久的潜在因素之一。文化的意义在于有自身的特质和独有的价值,各种文化在差别、比较和相互的学习及取长补短中才能共同繁荣。在一个文化建筑中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征是件很自然而应当的事情。

对于一个建筑设计来说,其实总的性格把握往往是第一位的,不论是具体的设计理念,还是建筑的艺术风格,都是融合在这种性格之中并将它表现出来的。好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总是反映出他的性格和个性一样。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有灵魂。我们的设计从前面提到的中国性格出发,所包含的具体理念和建筑语言有的和中国相关,有的并无直接联系,但都是与总的精神品质一致的,是它的自然流露。

这不是一个很“酷”的建筑,形象也并不新奇。同许多在国内不断涌现的令人震撼的新建筑相比,它显得相当传统而低调。很多的形象元素对于中国人来说,很熟悉,很传统,似乎不能用“有冲击力”来形容,但是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它具有一种稳重和含蓄的气质,在有节制的纪念性之中传达出特定的文化气息,这是一种很中国化的感受。当然,我们也强调建筑语言应具有一定的创新,但它是很含蓄地融合在建筑整体厚重平实的风格之中的。

中国国家话剧院基地位于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大街与规划的三里河南延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北临首特五区规划的住宅楼,东临工业设计院及规划的体育场馆,南临广安门外大街,西临规划的三里河南延路。基地总占地面积18200m2,其中建筑用地面积为11000m2。

设计理念

话剧是一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高雅舞台艺术,本方案在建筑的形象设计上力求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舞台氟围。

从远处观看剧院,建筑顶部四片下垂的弧形体量犹如四幅张开的大幕,仿佛预示着一出戏剧正要上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建筑主入口前设置高大的门框形体量,如同巨大的“台口”,当观众从下面经过进入剧场大厅时,从心理上经历了进入舞台空间的暗示,为欣赏戏剧表演做了一种预先的精神准备。“台口”之后设置的重叠的遮阳构件,丰富了空间层次,而且形如舞台上层层叠叠的帏幕,更好地烘托出舞台空间的浓郁氛围。

建筑的顶部巍峨高耸,形如山岳,取义“高山仰止”。象征着艺术殿堂的崇高神圣和艺术探索的永恒无止境,

建筑设计也试图表达出中国的气韵和风格,建筑顶部的四片弧形体量不仅形如大幕,亦有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的神韵和气势,四面坡屋顶舒展深远,含蓄雄劲,似乎也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深广博大。

在建筑的细部造型上,借鉴了传统建筑的梁、柱、枋等建筑语言,典雅而端庄,而遮阳百叶等构件的形态则让人联想起古建筑中的花格窗,竹帘等细部构件,给人以优雅、精致、细腻的感觉。

建筑的东侧借鉴传统的院落形态,用建筑围合成安静优美的绿化庭院,优美宁静,充满诗意,提升了剧场的环境品质和文化氛围。

总平面设计

1.建筑布局

本项目建筑面积18586m2,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剧场面积15017m2,办公楼面3569m2,本设计将剧场置于西侧,尽量靠近北端,办公楼置于东侧,毗邻剧场建造。在基地东侧用地内,布置两栋商业金融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2100m2和18000m2(标书要求)。

剧场形体随建筑控制线的轮廓在西侧和南侧形成圆弧形,利用建筑退红线后的空间在西南角形成开阔的入口广场。在剧场东侧利用剧场,办公楼和南侧的商业建筑围合成绿化庭院。

2.交通流线设计

在建筑基地(含东侧用地)东南角,西北角,和东北角设车行出入口。其中东南角,西北角出入口距离三里河南延路与广安门外大街交叉口的距离均大于70m

车辆可从南侧进入入口广场,在基地西侧设置部分地面停车,其余停车由地下车库解决,停车总数为115辆,地下车库出入口设在西北侧。

车道及消防车路线在基地内(含东侧用地)均形成环线消防车可进入东侧内院进行消防扑救。

观众主入口设在南侧,观众从南侧入口广场到达,通过大台阶登上平台然后进入剧场大厅;贵宾在谣侧设有专门的入口。

后台演员入口及剧院人员入口均设在北侧中段。为舞台运送布景道具的入口设在舞台西侧,通过月台卸货。东侧还设有食堂厨房的货运口。

3.绿化景观分析

南侧的入口广场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区域,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以满足人员集散的要求,中央布置圆形水池和主题雕塑。铺地形式较为自由,并与广场轮廓相协调,自由线条的带状绿化穿插在广场上。形成活跃而富于艺术气息的景观。

东侧利用建筑围合成绿化庭院,草坪、水池、乔木相结合,静谧优美,富于诗意,既可改善环境质量,又创造出高雅的文化氛围。

建筑设计

1.平面功能布局

剧场主入口设在南侧,由入口广场登上大台阶,然后进入剧场门厅,两侧布置休息厅。由一层大厅可通过四个入口分别进入观众厅池座的前部和后部。并可通过大楼梯通往上部两个不同标高的休息厅,从这两个不同的标高可分别进八楼座的前部、包厢和楼座后部,大厅空间高敞通透,几层不同高度的休息空间相互渗透,视

线可相互交流,阳光从顶部天窗经可调控的百叶,洒在不同的平面上,空间丰富而具有艺术感染力。东侧的休息厅毗邻东侧的绿化庭院,景观优美,舒适宜人。

贵宾的专用入口设在西侧,由此可进入贵宾休息室并通过专门的通道到达观众厅前部。

剧院的后台部分有专门演出人员入口,从北侧进入。后台部分共三层化妆室置于舞台北侧,演员流线西侧进,东侧出,登台处设置抢妆,道具、候场空间,西侧侧台外设置月台,运送布景道具、布景的车辆由西侧卸货于月台上,并可在毗邻的道具室存放和组装。

大排练室置于舞台东侧,可借用舞台后部化妆室。中、小排练室分别布置在两侧侧台的上部,充分利用了空间。

剧院办公楼毗邻剧场东侧布置与后台部分共用北侧入口,但功能相对独立,办公楼平面呈“L”形板楼布局紧凑,功能合理。

建筑的地下部分除布置前述绘景间、景库、和台仓外,主要布置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库。

2.建筑造型、材料、色彩

为了表达建筑高雅凝练的艺术色彩和文化氛围,建筑造型简洁、大气、通过虚实对比寻求一种富于雕塑感的表现,顶部四片弧形体量巍峨高耸利用前面每两片体量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做成三角形倾斜的玻璃屋顶,位置正好在二层休息平台的上空,既改善和丰富了室内的空间感受,也使得整组造型虚实对比,富于变化,造型语言具有一种凝练的雕塑感。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大幕”、“台口”、“高山”等创作理念。

从传统建筑中吸取灵感的细部语言如柱廊,“枋”、遮阳百叶等构件为建筑增添了细腻典雅的美感,很好地烘托出建筑的文化氛围。

建筑外装饰材料以石材为主,典雅庄重,富于古典气息,同时与玻璃幕墙的材料形成一种对比的表达,使建筑的古典气息和现代感完美地统一起来。

建筑的色彩以石材天然的浅米黄色为基调,纯净、含蓄而高雅。同时也有一种厚重而温暖的感受,很适合文化建筑的性格特征。

视线、声学设计

1.声学设计的目标

本剧场为国家级的专业话剧场,使用功能以演出话剧为主兼顾其他演出形式(如歌舞、音乐等)的需要。因此建筑声学设计的目标是具有国际和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话剧剧场的音质效果,观众在剧场内可以欣赏到来自舞台演员的清晰、圆润、优美的话剧对白和丰满,真切的音乐演出观众具有很好的临场感,演员与观众的视听交流通畅,能感受到最优质的演出氛围,可以促进演员表演激情的爆发。观众厅应具有很好的清晰度、合适的丰满度,观众可以听清演员的每一句台词,声音亲切、自然。话剧演出的效果声可通过辅助电声系统传达到观众,效果声必须具备真实质感、方向感、全场分布均匀。当作为音乐会使用时,应使用舞台活动声反射罩,完全具备自然声演出条件,舞台和观众厅均有理想的声学环境。作为歌舞剧演出时,也具备自然声演出条件,具有合适的饱满度。

话剧演出一般采用自然声和部分效果声,因此本剧场的声学设计按照以自然声演出为主,电声系统作为辅助的方式进行设计。

2.观众厅视线和声学设计

根据话剧院使用功能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的条件,观众厅采用钟形平面。由于话剧演出要求采用自然声表演,为了保证观众厅声场有足够的响度和清晰度,须限制后座距离,因此观众厅设楼座,以缩短观众厅深度。本设计观众席最远视距为24.60m。楼座下空间高深比按照自然声演出要求满足1:1.2的规定,楼、池座后排净高大于2.8m。剖面吊顶的形式按照厅前提供顶部早期反射声和全厅声场分布均匀的原则进行设计。两侧墙面上设置三角形声扩散体,在扩散声场的同时,亦可提供部分早期反射声。楼座设置的错落下跌的包厢栏板墙面对于声场扩散和声场亦有益处,并且通过栏板倾斜角的控制,为池座观众席提供部分侧向早期反射声,以提高音质效果。

为避免池座地面坡起过高导致门厅内地面至池座后排的台阶过多,特别是楼座坡起过高产生的不安全感,观众厅坐席采用错排布置方式,视线升起C值按照90mm进行设计,错排座位,即保证视线和声学效果又符合建筑空间的合理性。

3.建筑隔声和噪声控制措施

(1)建筑隔声和隔振

剧场隔声要求最高的观众厅及舞台区域的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厚墙和双层填充墙,其它有较高隔声要求的房间如声控室、大排练厅,隔墙采用240mm混凝土墙或具有相当隔声量的墙体。进出剧院观众厅和舞台的出入口均采用声闸隔离,设有两道防火隔声门。舞台区墙体采取强吸声构造,声控室的内墙和顶棚装修采用强吸声构造。

靠近舞台区的空调机房采用浮筑楼面隔墙采用双层隔墙,内层舞台区隔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厚墙或隔声量相当的墙体,外层为240mm混凝土实心砌块墙或具有相当隔声量的墙体。浮筑楼面弹性隔离层采用专用橡胶隔振垫片。

侧舞台上部的中小排练厅地面采用隔声架空木地板楼面。大排练厅上部的局部办公室楼面采用带隔振橡胶垫片的浮搁式木地板。排练厅墙体采用250mm混凝土砌块墙或具有相当隔声量的墙体排练厅外门均为隔声门,外窗采用双层隔声窗。

(2)噪声控制

为实现噪声控制目标,除做好声学设计中的建筑隔声隔振外,还需要其它设备安装专业的密切配合,剧场,排练厅的空调送回风系统均需做好消声处理,并严格控制风道内及出风口的风速。剧场地下静压箱内做强吸声处理。各种建筑设备安装均需做好隔振处理。特别是剧场舞台为敞开空间,舞台空间内不能有发出噪声的设备,如散热风扇等。主舞台的空调送风系统可以在演出前运行以降低舞台区环境温度演出开始时应关闭,以控制舞台区噪音并避免舞台送风气流对幕布的扰动。

4.建筑声学的控制性指标

观众厅每座容积为6.24m3/座;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1.10s(±10%);观众厅背景噪声≤NR25噪声评价曲线;大排练厅满场混响时间1.00s(±10%);大排练厅背景噪音≤NR30噪声评价曲线。

舞台工艺和技术用房设计

1.舞台区及演出技术用房

设计台口宽14m、高7.5m,主台净宽27.50m、深22.0m,舞台高度(舞台面至栅顶面)19.50m,栅顶空间的结构梁下净高为2m。左右侧台均为宽14m、深17m,侧台高度为9m,侧台上空区域设置二维运动的单梁起重机。左右侧台分别设有道具置景装卸口。舞台面与第一排观众席地面的高度为0.90m,乐池开口宽度为3.2m。舞台上空设三层天桥。

主舞台设有直径16m的两层鼓筒式转台,舞台口设有假台口及灯光排架,台口与观众厅之间设有升降乐池。升降乐池分为3块,可以分三块分别控制升降高度。乐池中间轴线处的开口宽度为3.20m乐队在台下参与演出时的乐池面与舞台面的高度为2.20m;台唇宽度1.50m,台唇下的

乐池净高不小于1.85m。乐池有通向舞台、后台和耳光室的通道。

观众厅池座后墙的中部设有声控室、光控室。楼座后墙的中部设有放映室,两侧分别设有追光室。

舞台上空设有大幕机、灯光渡桥、灯光吊笼、电动吊杆、侧吊杆等各类舞台机械系统。

后台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场通道及抢妆、道具、候场,演员化妆室分别设在一层、二层和地下一层,设有单人化妆间4间、中化妆室6间,大化妆室2间,服装室4间。

剧场设有相应的排练用房。一层与侧台相邻设有大排练厅,面积约415m2,层高为9m。大排练厅和侧台之间的运景通道可以是多功能空间,高度与大排练厅相同,可以作为小剧场的舞台使用。即使小剧场与大厅同时演出也不受影响。三层设有中排练厅1间,面积约294m2,小排练厅两间,面积均为124m2。

2.耳台三角区

耳台三角区设计经过专家论证和优化调整,增加了两层壁龛和各层上下连通的楼梯。耳台区的八字墙设两层壁龛(门洞)下层门洞宽1.5m高2.5m,上层门洞宽1.5m高2.5m,两层门洞之间留出1.2m高的位置给音响专业安装音箱上层门洞以上的1.8m高度留给音箱位置。与门洞相对应耳台表演区的一层,二层为参与演出时的演员至台口前区的上下场通道,三层为扬声器室,四层上场门一侧为功放室。耳台区的三、四层,上下场两侧均向舞台内侧挑出2.5m设舞台机械控制室及备用室。耳台区内设通向各层耳光室的楼梯,最上层可通向面光桥、声桥。耳台表演区一层向下可通向乐池,并可通过乐池进入鼓筒转台下层的马道。耳台表演区设有通向舞台的门洞,可供演员演出使用。

3.与舞台灯光的配合

面光:剧场中轴线剖面中第一道面光的光轴中心线至舞台大幕线的角度为45。,昂起的光轴可以打过转台中心的人的高度(1.70m)。剖面中第二道面光的光轴中心线至乐池前沿的角度为45。,昂起的光轴能打过大幕线后转台1/4位置人的高度。

追光:楼座后两侧设追光,中间的放映室内也设追光

楼座挑台前沿可以预留挂灯位置。

耳光:设两道耳光,耳光开口净宽1.2m,耳光室位置在乐池弧线以后。耳光室内分层,可挂上下两排灯具,人员站立操作。第二道耳光的光轴通过台口侧墙与舞台中轴线的平面夹角不大于45。。

台唇区设脚光,灯槽宽500mm,嵌入深250mm。台唇向观众一面预留雾灯

4.音响工程的配合

声桥:安装扬声器的吊顶板的前倾角不小于30。,声线可覆盖池座3~15排 声桥宽度1.8m,设左中右三处吊点安装扬声器。台口八字墙上设有音箱位置。效果音箱:观众厅墙面留出空间安装效果音箱,每3m一处,距地2.5~3m音箱嵌入装饰层内;顶棚约15个效果声音箱。

生态设计和节能措施

建筑外墙以石材装饰的实墙面为主,设置保温层,墙体保温隔热性能良好,仅在南侧主入口部位附近设置部分较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和窗均采用Low-E中空玻璃框料采用铝合金断热型材,保温隔热性能良好,顶部设置部分天窗,天窗下设置可收放的遮阳帘幕,在冬季,可使阳光充分进入室内,而在夏季,可用遮阳帘有效遮挡阳光。设计努力通过被动式的生态设计方法来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夏季生态策略:门厅玻璃幕墙前的厚实门廊墙体可有效遮挡阳光,顶部的遮阳帘张开,亦可阻挡部分阳光进人室内。玻璃幕墙和顶部天窗均设有可开启部分,在炎热季节时打开即可利用“烟囱效应”在门厅和休息厅内形成自然通风。将室内的热量带走,亦可起到降温的作用。

冬季生态策略:利用厚实的墙体达到蓄热的目的,白天接受日光照射,夜晚释放热量。

利用南向的玻璃幕墙和顶部的天窗将阳光引入室内(开启部分关闭),在室内形成温室效应。

利用夏季的“烟囱效应”和冬季的“温室效应”可有效地降低室内特别是大空间的空调和采暖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方案主持人;申江 盛

方案设计小组成员:王雪莲 李辰琳 王玮洪芸

作者:申江,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盛,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任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