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听出花样 写出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听出花样 写出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这个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的年代里,“听写词语”这种训练形式似乎已逐步为人所淡忘,尤其是在各类公开课上更是难觅影踪。然而,在“广菱杯”江苏省“教海探航”的一次颁奖活动中,我们见到了久违的听写,感到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听写”原来如此“美丽”!笔者有幸学习了这段教学视频。

请看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听写检查预习情况,并借所写词语展开后续教学,使预习反馈与新课学习浑然天成)。

师:一起来读一读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新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

生:(齐答)预习过。

师:预习过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

生:(小声嘀咕)干嘛?

师:不要问干嘛。谁愿意上来?不知道干什么,有勇气上来的老师佩服他!

生:(部分学生举手)

师:(从举手的同学中提了三个人上台板演)

……

师:下面,我们写三组词。听老师报词语,一组一组竖着写。(给上台板演的三个孩子分工,一人写一组)……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一定要听仔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生:(板演的第一个学生写,台下的其他学生一块写)

师:写好的要养成习惯——举手,看看谁写得快。(等学生完成后)下面请你接着写一个和上面四个词同一类的。

生:(第一个板演的同学补充的是——蚂蚁)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

师:(三组写完后)现在还有一个词——“草帽”,你看看应该写在哪一组的下边。一定要分清楚属于哪一组。(对黑板上的孩子)你们三位想好,这个词应该谁写就谁写。(对台下的学生)你们必须要写,你看写在哪儿比较合适。

生:(板演的孩子都没写;台下孩子大多写在边上,单独一列)

……

师:今后我们预习课文,要把生字、生词画下来,看一看怎么写一写,再读一读,然后记住它。知道了吗?(生:知道)如果有可能可以把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归类。这样记得就更清楚、更准确、更牢固。明白了吗?……

师:在我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庄稼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请你用心读一读课文的两个自然段——集中描写园子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找到后大声地用心读书。……(预习检查告一段落,进入新课研读阶段)

[反思]

薛老师的听写看似信手拈来,细细品味,实是匠心独运:

一、考验自信的强度

“不要问干嘛。谁愿意上来?不知道干什么,有勇气上来的老师佩服他!”是啊,摆在我们人类面前未知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无法保证总能在一切尽知的情况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诸多的未知,才练就了人类探求未知领域的本领,赋予人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因为不可知、不确定的因素便停步不前,那么科技岂能进步?社会岂能发展?所以,孩子从小便应受到这方面的训练——敢于向未知发起冲击。不知干什么,依然敢举手,体现的正是挑战未知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因此,从发问初期的小声嘀咕——“干嘛?”到有十几个孩子举手反映了自信强度的递增。从中可见,举起的不只是手,举起的是自信!

二、检查预习的实度

预习是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常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是新课学习之前,这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业(孩子从二年级起开始学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便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预习是可行的)。但有些教师在检查孩子预习效果时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习惯于让孩子读读生字、词(经常是教师事先已准备好,或抄于黑板上,或显示于屏幕上)和读读课文,且还常常自以为高明——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写字词势必要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然而,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里,孩子到了高年级,习作中的错别字那么多,与我们平时“节约宝贵的教学时间”、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检查预习效果的形式是不是有一定联系呢?本案例中,教者则舍得花时间,借助听写把孩子预习时生字、词的自学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出来,同时也利于引导孩子今后扎扎实实搞预习。

三、检验听力的精度

细心的教师一定发现:现在的孩子往往比较浮躁,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争取发言时,人人积极,小手林立,有了机会,扬眉吐气;没有机会,则垂头丧气。“失落”的心自然难以听得进别人的发言。然而,薛老师却有言在先——“一组一组写。”“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一定要听仔细。”相对于大部分老师习惯采用的报一个写一个的听写形式,“听一组词语,再写下来”对听力的精确程度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耐心倾听的时间被拉长了。老师提出的“一定要听仔细”的要求必然促使孩子侧耳倾听,长期坚持必然能大幅度地提高孩子的听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训练思维的深度

在孩子写出第一组词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词之后,老师要求孩子“写一个和上面四个词同一类的”。这已不再是词语识记中的简单再现了,而是必须调动思维的有效参与,进行分析、综合、做出判断继而进行创造的过程了,于是才有了 “蚂蚁”一词的“诞生”。而“草帽”一词的听写乍看似乎不着边际,实则是继“蚂蚁”之后的思维深度的进一步强化与递进,从板演的三个孩子一个没写,到下边的孩子单独写一列可见一斑。

五、降低理解的难度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写园子里的昆虫、庄稼的自由来反衬我的自由。这是孩子理解的难点之一,但现在通过按列听写的词语(第一列为昆虫,第二列为庄稼,第三列为农活)和对文本的研读,孩子们很容易发现三列词语之间的共同点,即“三者”都是自由的,进而对写“昆虫”“庄稼”的作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有所感悟,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并最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借物喻人”的小练笔。孩子在练笔中写出了“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的心也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样的充满诗意的句子便是最好的例证。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射阳县兴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