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高校修购专项资金设置的背景入手,说明了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高校目前在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高校实施专项修购基金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财政专项;高校修购专项资金;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35-02

1 高校修购专项资金设置的背景

高校修购专项资金就是用以改善办学条件的一种基础性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在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中安排的专项用于高校的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资金,包括中央高校修购专项资金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高校修购专项资金资金来源有两部分: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其中,国家拨款与自筹经费匹配比例为8:2。

2 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修购专项资金的预算意识,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可以使得高校的修购资金摆脱长久以来使用的随意性和无计划性。

其次,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找到了高校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门开辟资金渠道,用于解决共建高校发展的困难,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高校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最后,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既保证了高校基础设施的更新需要,又保证了高校重点支出需要,为高校的长期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后劲力量,从而促进了高校事业发展。

3 我国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的过程来看,高校修购专项资金从项目立项论证、立项论证参数的选择到经费申请程序及申报文本格式等都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具体的过程为:财政部要求教育部每年月将编制项目预算的任务下达到各高校,高校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编报项目文本,经教育部初审,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财政部根据评估报告和教育部的申请,核定并编入下一年的年初预算。(见下图)

各高校在向教育部和财政部申请修购专项资金之前,首先还必须通过校内财经会议商讨决定。以“211工程”某部属高校为例,校内修购专项资金申报的流程图如下:

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修购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从申请立项、工程设计、招标实施、现场施工和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落实责任人,严格管理程序。具体做法是先由后勤处,设备处或基建处申请修购项目,上报财经委员会经过讨论其申报项目的可行性之后。由校务会上作出决策,最后由财务处执行决策,按规定程序于每年的八月上报教育部。

总的来说,目前大多数中央级普通高校对教育部批准的修购专项都能按照要求执行,确保了一定程度上的专款专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这一些问题;

(1)从项目的经费审批来看,教育部批准的用于修购专项资金的经费到位的时间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修购专项项目的进度,此外,还往往与学校申报的数目不相符,一部分原因可能跟高校编制预算时没有考虑财政资金投入额度有关,由于预算支出过大,超出了财政承受的范围。另一部分原因跟教育部对预算的审批制度以及财政能力有关。由于经费跟初始要求的不一致,导致了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2)从预算的编制方法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采用的是零基预算,对预算编制过粗,有的项目编制文字说明过于简单,对于项目的立项、实施说明没有具体化,对该项目实施所达到的预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效益持续力、主要受益者等,没有具体的数字说明,有的甚至忽略了项目的效益性,使得项目实施意义不明,在实际操作方面不好实现。预算编制粗放,不利于立项评估,不利于获得财政部门的支持,不利于项目的实施和追踪问效。

(3)从经费的使用情况来看,个别项目学校在可行性报告中为了争取更多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而夸大配套资金规模,在实际建设中没有能力按计划落实,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还有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就包括教育部资金审批与原始要求的不一致这一原因),在使用修购专项资金时,没有按批准的项目及预算执行。有的是擅自变更了项目,有的是中途调整了项目,有的是项目未能按实施进度进行。

(4)从项目单位管理权限来看,有些高校由于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晰,修购专项资金往往被分管基建、设备、后勤的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分块管理,“政出多门,交叉管理”。由于政出多门,主管负责人的多头领导,多个主管部门的交叉管理,往往造成项目建设或者是顾此失彼,有始无终;或者是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不能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不能使学校有限的资金用在最为需要的地方。不仅如此,项目建成后由于管理权限不明确,也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很多漏洞。

(5)从项目完工审计这一最后的环节来看,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校内评估体系尚未健全,高校每年对修购专项的竣工决算报告采取的是不定期报送,这不利于高校在项目完工以后对执行情况的了解,及时总结。

4 改善我国高校修购基金管理的建议

(1)事前准备阶段的项目管理:详细论证、细化规定。

预算编制细化是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各高校在申报项目时,项目单位预算准备期要充足,严格按照项目的申报程序进行论证和申报、申报资料必须齐全,真实,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据此编制详细的预算,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严格遵守修购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对项目申请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核。

由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尤其是固定资产大修和中型仪器设备购置所需资金数额均较大,对高校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安排修购基金支出计划和进行修购基金支出具体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要分清轻重缓急,要以保证固定资产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满足高校工作基本需要,有计划的安排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项目;二是在购置大中型仪器之前,要加强可行性论证工作,要分析更新、添置设备所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属于为教职工提供服务的设备,还要考虑高校相关设备布点情况和社会需求总量,以免重复购置,造成设备闲置和资金浪费。确需购买的,也要在多种类型设备中选择性能较佳、费用较低的设备,以先选的设备替代落后的设备,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2)事中实施阶段进行的项目管理:按章使用、明晰责权。

首先,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规定的使用范围,保证专款专用;2、讲究使用效益,对维修旧固定资产,购置新固定资产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可行性论证之后,对确定了维修或者购置的固定资产项目,应制定多套方案加以比较、以便选择最佳方案,对于大型的维修或购置

项目,应采用内外招标的方式;3、修购资金的使用应该据实列报、单独核算、专项结报。在最后这一阶段,搞好修购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的意义非常重大,为修购基金管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是管好用好修购基金的重要保证。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尤其固定资产大修和大中型仪器的购置要按项目进行管理和核算。

其次,项目高校的多层次项目管理体系要落实。争取做到权责明晰。各高校应根据校内管理权限和管理层次划分,分别建立起校长、分管财务副校长、计财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层次的各级经济责任制,并落实到人,将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各有关单位在项目管理上既要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履行责任。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分管财务校长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对项目的合理性、效益性和风险性负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

(3)事后完工阶段进行的项目管理:及时总结、严格审计。

项目完成以后,对完工的固定资产大修项目,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和验收,以保证维修项目的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和给今后工作带来隐患;购置的仪器和设备到货以后,要及时验收。对合格的设备和符合维修项目质量要求的完工项目,要及时结转有关费用。

经严格的验收程序后编写项目完工报告,附审计结论随年度决算一并报项目审批部门。项目的终结评价与审计要及时、认真、防止走过场,做到奖惩分明。要组织项目专家组负责对专项支出项目进行跟踪调查(检查),如检查项目计划投入与实际支出额是否存在较大差距,项目是否在预定的工期内竣工交付使用,项目设计质量、设备和材料质量、施工质量是否符合预定标准,项目成本是否偏高,项目组织管理是否规范有效,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等,并委托审计部门对每一个完工项目进行审计,根据终结评价结构和审计意见,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奖惩的同时,对项目专家组或委托的审计部门也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一旦发现有该审未审,该处理未处理的问题,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三个过程中,从高校角度来说,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必须贯穿始终。财务、审计部门按照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审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安排、预算支出、预决算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考察、洽谈、招标、合同等活动进行管理与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纠正,重大问题报告项目领导小组,这样才能保证高校修购专项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