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汕尾地区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汕尾地区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唯分数论的作祟、不良社会环境的干扰、教材的频繁更换、教师教法不妥、家庭教育不当、大班制的形成、大学高昂的学费以及就业率偏低,是导致汕尾地区中学生厌学的客观因素;新读书无用论的迅速抬头、中学生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是导致汕尾地区中学生厌学的主观因素。扭转这种局面的对策是: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加大宣传、净化学校和周边的环境;正确指导家庭教育,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走向极端;同时淡化高考、中考的重要性;禁止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厌学情绪成因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汕尾地区经济进入了跨越式发展,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汕尾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初中普及率、巩固率、高中录取率、普及率迅速提高,实在可喜可贺。然而作为受益最大的中学生,竟然有相当一部分身在福中不知福,存在厌学情绪,且呈日趋蔓延之势,尤其以初中的学生更为严重,下面就来分析成因,找其对策。

一、厌学情绪的成因

究其成因,有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就客观因素而言,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的作崇,是造成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最根本的客观因素。

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推行了素质教育,但在我市不少地方仍然把分数和升学率视为衡量教师和学校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为了得到优质生源,各类学校,层层选拔。如汕尾地区某县城各中学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择校考试,然后“择优录取”(录取率平均只有8%左右)。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风景依旧,一些乡镇中学也不甘示弱,为了能“金榜题名”而硬拼,特别是初三毕业班和高三毕业班,一天竟然要上八节课、星期六、星期日依然也在上课,沉重的课业负担及升学压力、令部分学生特别是中下水平的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据对我市某县十间中学初二年级1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对学习特别有兴趣的占25.76%;对学习一般兴趣的占12.34%;对学习无兴趣的占22.85%;对学习非常讨厌的占了39.05%。由此可以看出厌学情绪非常严重。

2、不良社会环境的干扰。

汕尾市毗邻港澳地区,是广州话、潮汕话、客家话的集散地,总体上市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很多都是半洋不土的,加上中学生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差,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如电子游戏室、网吧、卡拉OK厅,以及那些五花八门的发室、酒吧、不健康书报摊。令一些中学生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丧志,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无心向学、兴趣大减。

3、教材更换频繁、教师教法不妥,育人不当。

近几年,汕尾地区频繁更换教材,让老师无所适从,影响了老师对教材的熟悉度和教学效果,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在我市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沿袭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如唱“独角戏”、“满堂灌”,学生成了一台接收机,课堂气氛闷如一潭死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些教材内容偏深,与现实脱节,更令学生倍感费力以至“闻风而逃”,甚至发展到有些学生上课时,竟以生病或肚子不舒服为借口躲到校医室和厕所、操场,当然还存在因工资待遇偏低,个别教师无心向教,频频下海赚外快,跨校代课、补课、当家教;甚至个别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随意挖苦讽刺学生、惩罚学生、辱骂学生等不得法的教育方式屡见不鲜,致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

4、家庭教育不当和失策。

目前在我市,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大部分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急于求成,对孩子期望过高,关心太多,频繁请家教,结果是物极必反,不但过犹不及,更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第二种则相反,少数学生家长把学校当成托儿所,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连班主任老师姓甚名谁,子女在哪个班都不知道,班主任、科任教师电访、家访时,竟然美其名曰:我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进学校是为了“骗大”、“哄大”,让老师们哭笑不得。以致有些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导致学业渐荒。

5、大班制的形成,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加剧。

近几年来,汕尾市各个地方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人都往镇所在地或者县城所在地迁移,加大了这些地方学位的紧张,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投入赶不上学位需求的增长。据对汕尾市某县城调查:发现2003―2009年五年间,县城没有增加一所学校,原有学校的规模变化也不大,因而自然地导致县城地区大班制的形成。据对我市某县城6所中小学进行调查:小学每班平均76.5人,中学(主要指初中部) 每班平均77.88人。教室的拥挤,学生听课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大班制的出现,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加剧。

6、大学高昂的学费、大学生就业率偏低,加速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深化。

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出现了严重的资金不足,一些高校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便把目标瞄准了学生,瞄准了家长,变相地提高了大学的费用,令一些家长苦不堪言,负担加重,正如媒介所说的:培养一个大学生4年的费用,竟然是一个农民35年的收入。高昂的大学收费,使收入处于中下层的家庭不堪重负,间接地剥削了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偏低,也直接影响了中学生厌学的情绪,正如一位中学生所说,“大学生不是也这样,一毕业就失业,有什么好呢?还不如我呢?”

就主观因素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读书无用论在我市迅速抬头,是导致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根本因素。

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读书无用论在一些中学生中颇有市场,主要是受拜金主义影响,觉得有文化不如有钱好,正如一位初二学生所说,“金钱能搞掂一切。”同时,现实生活中存在脑体倒挂及权钱交易现象,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介对个别知识层次较低甚至无什么文化的“暴发户”;“电影、电视明星、歌星”过份渲染,令不少中学生在钦佩之余更加觉得读书没有出息,有如我县的公务员、教师的月工资竟然比不上一名搞建筑的工人(小工每天80元,搬运工200元),更是脑体倒挂的真实写照。因此,不少中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或者作用不大,从而对读书不屑一顾。

2、中学生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娇生惯养的陋习也显现出来,心理素质比以前差,表现在学习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苦点、累点的干脆不做,如做课间操、站着不动的同学竟然比做的还多,甚至有些还躲进厕所里,逃避做课间操;上体育课请假的居然比到位的同学还多。部分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觉得读书太辛苦了,不是听课就是做作业、考试,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烦情绪。

二、消除厌学情绪的对策。

我市中学生厌学情绪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彻底消除中学生的厌学情绪,需要社会(政府)、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方可见效。

1、加大“学习重要性”的宣传,根除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政府的重视,作为我市的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营造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大反对读书无用论的宣传;加大力度消除各种教育腐败现象;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培育学生“科教兴国”、“科教兴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认识。同时,大力净化学校和周边的环境,禁止在学校附近开设诸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还给学生一片明净整洁的“天空”。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才与否跟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正确指导家庭教育,坚持适度原则,以避免走向极端。家长以对子女的期望,管教,疼爱,贬褒以及成绩要求都应有度,既不能盲目急于求成也不应任其自流或放任自流,应当注意培育自主意识及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良好习惯。

3、政府、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作为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淡化高考、中考的重要性,树立不能“成才”,但必须“成人”的思想,禁止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特长教育,努力提倡“四有”和“三个面向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尽快兑现教师的绩效工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安心从教。作为学校要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如寒暑假把教师送到大学院校进行培训),改进教学方法及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体制,端正对普及初中及高中教育的片面认识。

总之,只有社会(政府)、家庭、学校、齐抓共管,采取措施,落实各自的职责,形成一整套机制,中学生厌学的现状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汕尾的未来属于青少年,青少年(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厌学现状需要汕尾各界多加关注,担负起责任、承担起重任。这样,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才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