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如何建立开放的科研机制和宽松科研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如何建立开放的科研机制和宽松科研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代科学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这种趋势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这些新的学科和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在这种情形下,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科学文化环境对科技的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科研机制;科研环境

自然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科学研究面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方面的复杂问题,选题的多样性、发散性是必然的。由于科学探索所特有的不确定性和非共识性,我们应当更多地注意自由选题,给从事前沿探索的人以更宽松的环境,并且在竞争的基础上,不仅对项目,也对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给予稳定的支持。

一、确定公平竞争的机制

未来我国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应当本着“开放、流动、公平、竞争”的思路进行构建。国家将促进各类创新机构在开放的条件下加强能力建设,在流动的前提下加强资源配置,在公平的环境下鼓励参与,在竞争的基础上择优选拔和支持。不断开放的环境、不断更新的知识,要求我们必须永远保持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小人物”和青年人的创新灵感。

在科学研究中,一些具有很强学术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小项目,常常能够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据有关资料分析,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成就,75%来自于不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小项目,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也大都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不单是一种现象,而且可能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我们要使那些有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小人物”和青年人才进入我们的视野。,要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敢于面对失败。实际上,创新活动不可能有100%的成功率,科学探索也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失败者。我们要引导科学界认同和接受这一条铁律。

二、改革科技评价机制

科技评价问题既是一个管理操作问题,也是一个文化建设问题。我国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一定弊端,突出表现在为减少选题失败而回避风险。不重视信任的原始性创新,将很容易导致创新思想受到扼制,使得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处于创新思维最活跃时期的年轻人往往难以脱颖而出。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们更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创新目标,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为社会和科技界公认的科学评价体系。如要对创新性强的小项目、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对高技术研究成果的评价,要从以数量和水平为主转变为以获得发明专利为主,鼓励科技人员在市场中实现其价值和取得相应回报;注重对科技人员个人或团队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注重研究人员对创新实际贡献的评价,改变现行奖励制度中按照科研人员排序进行奖励的做法,以利于推动形成研究团队,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协作;建立国际同行评议专家库,邀请国外专家参与评审。重要项目聘请国外专家参加评估,以便选准具有国际科学前沿和创新性的课题,提高立项评估的公正性;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监督,积极探索建立评审专家信誉机制,扩大评估活动的公开化程度和被评审人的知情范围,减少各种不正之风和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当前要特别针对科技界的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切实解决科技评价中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使科技评价不仅关注直接的、近期的和显性的价值,更要关注间接的、长远的、隐性的价值形态。

三、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这是目前我国创新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与国际水准相接近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要让我们的科研人员超越国际先进水平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正是由于我国科研基础条件以及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相对薄弱,许多科技人员在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往往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时,由于部门分割、体制封闭,我们在科研投入方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很突出,甚至有个别机构和专家学者垄断把持着由国家财政投入所获得的科研设施和数据资源。另外,每个科技项目的完成不仅仅意味着获得几篇论文、几项专利和几个奖项,而且意味着一批能为全社会共享的科技资料、科学数据和设备设施的积累,从而不断增加高科技创新的平台,使后来者有可能从更高的起点攀登科学高峰。因此,加快建立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有效的共享机制十分迫切和必要。我们将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扩大公共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着力于营造有利于科学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那些“小人物”们提供更多公平参与的机会。

四、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在培育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中,树立敢于跨越、敢于争先的民族自信心不可或缺。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潜在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在正确思想的引导和相适宜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今天总结“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科学家表现出来的高度民族自信心、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今天人们谈论“两弹一星”已是司空见惯,但回到五十多年前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经济和科技十分落后的发展水平下,我们的科学家有这样的勇气是何等不易!今天我们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经济、科技、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完全有条件能够把原始性创新工作做得更好,能够把前人、外国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个民族只有树立了自信心、自豪感,才是主体意识健全的民族,才能在多极化的全球格局中有所作为,才能为民族、为国家争得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M].科学普及出版社,1959.

2、唐五湘.中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贺善倪.现代科技的社会化本性和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8).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