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疆伽师县劳务输出的调查和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疆伽师县劳务输出的调查和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规律。农民外出务工,既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本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伽师县劳务输送的形式及其就业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中存在的城市适应困境。

关键词:伽师县;劳务输出;思考

新疆伽师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该县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劳动力资源过剩,如2009年农村劳动力13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9.5万余人。此外,伽师县自然环境恶劣,地震、洪水、干旱、冰雹、大风扬沙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因素使得农民增收缓慢,如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 108元,相当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 587元的58.77%;2010年为3 519元,为全国平均水平5 135元的68.53%。2004年以来,伽师把“劳务输出”作为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至2010年底,该县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33.8万人(次),劳务创收达10.33亿元。

一、伽师县劳务输形式

伽师县外出务工大体上有三种形式:一是政府组织型劳务转移。二是依靠亲友、同乡关系自发外出务工的。三是由经济人组织劳务输出的。

(一)政府组织型劳务转移

伽师县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服务职能,担当起了输出人群的领航人和护航人的角色,并且政府组织型劳务转移具有如下特点:

1.从流动地上看,主要流向东南部。劳务输出人群的路径是从西北新疆流向东南沿海,其中流向较为密集的省市主要有: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2009年以后,富余劳动力向区内企业转移趋势明显,如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城市。

2.从流动产业看,主要流向服装制造业。疆内外各地的制衣厂、服装厂和制鞋厂是外出女工的主要就业方向,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性自身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农村女性虽受教育水平不高,但多心灵手巧,缝纫、裁剪等技能是她们与生俱来的优势。

3.从务工时间上看,主要是定期流动。流动时间为几个月至几年不等,其中以外出务工一年为主。以伽师县和夏瓦提乡为例,该乡2006年至2010年由政府组织外出工务1 126人,其中外出打工时间1至2年为1 051人,占总数的93.33%。

一直以来,异地转移(劳务输出)是伽师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点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因农民外出而带来的留守子女教育、耕地抛荒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和途径发生了变化,就地转移和返乡创业的比例逐年提高,本乡本土就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而且就地转移逐渐显现出了促进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稳定等优势。

(二)自发外出务工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伽师县农民转变传统观念,自觉走出家门。自发外出务工有两种模式:一是区内外各大中城在市经商或从事服务业。

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在外省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经营民族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销售新疆土特产品。伽师县维族每年都会运输大量的葡萄干、果脯等干果和水果、玉石到内地销售,以流动经营方式为主。二是经营清真饮食。在内地大中城市从事经营新疆风味的特色清真餐饮、烧烤行业的维吾尔族人数较多。

此外,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和田等地区或县市从事餐饮、商业、服务业的伽师籍的维吾尔族务工人员也逐年增加,如乌鲁木齐市的大西门、山西巷、二道桥的伽师县快餐厅,山西巷阿不力孜大厦、西星大饭店等宾馆的管理员及服务人员以伽师籍的为多。

(三)劳务经纪人

农村劳务经纪人是指为农民工、用工方提供居间或服务并收取佣金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农村劳务经纪人是伴随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逐渐壮大、成熟的市场中介组织。

劳务输出光靠乡政府组织,困难大,风险也大。大力培养经纪人,可以减少政府运作成本。伽师县充分发挥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支持、鼓励他们带领乡亲外出务工,积极培育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如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现有劳务经纪人52人,几乎每个村民小组一人。和夏瓦提乡巴格托格拉克村的木台力普·吾甫尔2006年开始做泥瓦工经纪人,每年带60个农民去阿瓦提县从事建筑行业。每个外出务工人员的年收入8 000到10 000元。外出农民一般每年工作10个月,冬季停工回伽师。随着木台力普·吾甫尔的事业不断扩大,他每年带出的人数也逐渐增多。2009年、2010年,他先后在阿瓦提承包了60万元和120万元的建筑工程,目前建筑队伍现有150左右人,由和夏瓦提乡和英买里乡农民组成。外出农民多着年收入2.5万元,少者在1.2万元左右。

伽师县农村劳务经纪人的出现与壮大,促进和引导着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务输出实现了由自由式、分散式输出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输出的趋势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家庭单个成员外出向举家外出务工的趋势转变。

二、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

由于转移渠道不同,不同类型的新疆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在就业方面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一)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

1.从性别结构上来看,在内地各企业的维吾尔族农民工其男女性别比与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联。制衣、纺织、服装和制鞋行业,务工人员主要由新疆少数民族女性组成,如在北京宝甲服装公司务工的维吾尔族农民工全都是从喀什伽师县来的女性。在宁波的务工人员中,有70%的维吾尔族农民工是女性。而有些工厂如天津的林海实业木板制造厂,则几乎全是男性。

2.从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上来看,这些务工人员具有低龄化和低学历的特点,他们多数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在天津的务工人员中,72%是16-18岁的人员,19-21岁的占22.5%,其余为22岁以上者。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9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剩下的2%是高中文化程度,这些务工人员离开家乡到内地打工时,正处在9年制义务教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年龄段。

3.从工作时间上,如在天津市工作的务工人员每天上8小时班的有26%,每天工作8-10 小时的占16%,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的达40.5%,而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占17.5%。调查数据还表明,在天津务工的女性绝大部分(70%以上)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根据我们的访谈资料,天津务工的新疆籍农民工“工厂工作包括加班在内,我们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正常工作8小时,工作15天可以休息2天,此外,节假日也照常休息。”

4.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的影响,新疆籍务工人员的工资标准并不统一,存在多样性。根据访谈,在天津纺织企业的务工月收入较高的在1 000元左右,较低的在600元左右,平均500元。另外,有人对69个天津制衣企业的新疆农民工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月工资最高者为1 200元,最低者为600元,其中,月工资在700-900元的人数居多,共57人,占样本总体的82.61% ,样本平均月工资水平为827.54元。

(二)疆内外自发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情况

1.外出务工地点以疆内为主、地域分布集中;疆外以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主、地域分布广泛。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新疆内部,近几年来在疆内务工人员始终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90%以上,并逐年稳步上升。外出务工人员在疆内的分布以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等地为主,其中阿克苏吸纳的务工人员占疆内的43.18%,乌鲁木齐为25.93%,第三是库尔勒(12.79%)。内地务工人员分布范围较广,务工人员多集中在省会城市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对外出务工人员吸引力较大,浙江、黑龙江、河南等省外出务工人员分布较多。

2.从年龄结构来看,疆内外务工人员中,中青壮年人占多数,其年龄,集中在18-40岁之间。从性别结构来看,疆外外出务工男性占多数,流动商贩、土特产经营者和民族工艺品经营者几乎全是男性。疆内女性外出务工人员今年有所增加,但大多集中在地产业,从事拾棉花、土地管理等行业。

3.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教育水平为主。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总体的70-80%。笔者在调查中发现,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都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基本上都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由于汉语交际能力较差,多数受访对象不能熟练使用汉语。务工人员在外出务工前接受过培训,主要以短期汉语培训为主。

4.务工时间上长、中、短期并存,其中以季节性务工为主。我国外出务工农民主要分为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候鸟式”流动和利用农闲时间外出的“兼业式”务工两种,2007年我国季节性务工人数占务工总人数的1/5,新疆伽师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同样如此,但季节性务工占到了绝大比例。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在外有固定收入、固定务工场所,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例如在乌鲁木齐,不少伽师县人从事餐饮、屠宰、旧货回收。

5.疆内外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明显。2007年外出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为1 445元,其中在疆内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为1 300元,内地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为1 926元。可以看出,内地务工人员收入高于在疆内务工的人员。根据调查,在南疆务工的人员月平均收入836元,在北疆石河子、乌鲁木齐、吐鲁番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务工人员的月平均收入为830元;从事第一产业的月平均收入为817元,从事第三产业的月平均收入为804元。

三、思考

在当前中国社会快速转型阶段,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和经商的数量逐渐增加,这对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了解、学习和合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内地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活跃市场,丰富城市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城市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大了城市民族工作的难度,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在流入地的适应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