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草泻心汤善治白塞氏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草泻心汤善治白塞氏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甘草泻心汤 临床经验

白塞氏病(BD)又译名为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血管炎,它可累及所有形态及管径的血管。以反复的口腔粘膜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损害和眼病变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关节、肺、中枢和胃肠系统。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患者多为年轻人(25~35岁),男性比女性为0.77:1,男性病情比女性严重。白塞氏病的确切病因迄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因素、遗传背景、免疫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以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治疗,但其副作用、易复发等弊病使患者不易接受。中医药治疗白塞氏病有一定优势,甘草泻心汤是《金医要略》中治疗“狐惑病”的经典方,自古临床应用广泛,笔者临床用其治疗白塞氏病21例,取效满意。

甘草泻心汤加减的组方为:甘草12g,黄芩、干姜各9g,生黄芪20g,黄连6g,大枣15g,半夏10g。临床上根据病位及病机侧重随证加减:口腔溃疡较重者,加竹叶6g;生殖器溃疡明显者,加泽泻10g、苦参15g;眼部症状明显者,加野、谷精草各10g;低热者,加黄柏10g、知母9g;肝阴不足、虚火上炎,加白芍12g,女贞子、泽泻各10g;脾虚湿盛,加党参、白术各10g;血瘀明显,加红花、三棱、丹参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连服6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如治李某,男,38岁,于2008年4月3日就诊。主诉:近2年多来,每间隔半月左右发生口腔溃疡1次,发作前多有先兆,如心烦、少食纳差、胃脘烧灼性不适、大便干燥、视力模糊等。在病程中,曾有3次、包皮及粘膜溃疡,2次阴囊湿疹,“红眼病”1次,曾在内科诊治,均未能根除。因舌边、又发生糜烂而就诊。刻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口腔、舌、唇、有多处色素沉着和瘢痕,舌边及各有两处小溃疡。舌质淡、苔微白,脉沉细无力。诊断:白塞氏病(中医属狐惑病)。辨证:气血两虚,湿热内蕴。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黄芩、黄连各9g,板蓝根、滑石各20g,甘草、茯苓、煅瓦楞、白术、黄芪、白及各10g,枳壳15g。首服上方7剂后,患者自觉好转,饮食增加,精神转佳,又服30剂后,诸症消失,至今未再复发。

对于本病的认识,多数医家都将其归于“狐惑”病,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一般认为,狐惑的病因为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所致。狐惑者,感受湿热毒邪,化腐生虫而发病。其证虽在局部表现明显,但五脏皆受其累。湿热蕴久,邪气内损心络、外伤咽喉,喉伤声门受损,声音变为嘶哑,发为溃疡称“惑”;若内损肝肾、虫蚀前后二阴,则称“狐”;若内损脾胃,运化失常,则不欲食、恶闻食臭。其病机总属素体脾胃气虚,又湿热邪毒内蕴所致寒热错杂,故治以补中益气,消痞降逆,除湿解毒之法。

甘草泻心汤为张仲景治疗狐惑病的主方,该方以半夏泻心汤去炙甘草加生甘草,并重用之而成。《金匮要略论注》日:“药用甘草泻心汤,谓病虽由湿热毒,使中气健运,气自不能逆而在上,热何能聚而在喉,故以参甘姜枣壮其中气为主,芩连清热为臣,而以半夏降逆为佐也”。本方主要从中焦脾胃来论治狐惑病,因为脾胃虚弱、运化不力,是产生湿热的根源所在,所以本方辛苦甘同用,辛开苦降甘调,共奏健脾益气、清热祛湿、解毒杀虫之效。

自1999年以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体会,在西药基础上合用甘草泻心汤,对于改善白塞氏病的口腔和下阴溃疡反复发作以及延长其发作用期,疗效略优于单用西药强的松或沙度利胺;对于白塞氏病的皮肤损害和关节痛,疗效接近西药西乐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