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便尽可能减少误诊、漏诊,进行早期治疗。方法:2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对其进行归纳及评估。结果:CT诊断主要表现为白质区病变,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11例,中度7例,重度2例,合并颅内出血3例。结论:CT扫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CT;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1]。HIE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CT检查阳性率较高,不仅可以显示脑损伤的程度、部位、大小,还可以对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客观评估。HIE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对减少、减轻儿童神经系统伤残有很高临床价值,提高了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临床确诊的HIE20例,进行CT影像及临床分析,并观察CT影像及临床不同时期变化,对预后情况作出评估。其中男婴12例,女婴8例,CT检查时间为生后1―7d,20例均为足月儿。主要临床表现: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脑干征等。

1.2方法CT扫描技术:以听眶上线为基线进行头颅连续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扫描时间1S,窗宽85HU―88HU,窗位30HU―33HU。躁动的患儿采用水合氯醛灌肠使其入睡后行CT检查。

1.3临床分度:轻度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可出现颤动,肌张力正常或增高,拥抱反应及吮吸反射稍活跃。中度患儿嗜睡,反映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吮吸反射减弱,常有惊厥,呼吸可能不规则,瞳孔可能缩小。重症患儿神志不清,肌张力松软,拥抱反射和吮吸反射消失,反复发生惊厥,呼吸不规则,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消失,病死率高,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留有后遗症。

CT诊断分度: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HIE诊断标准:分轻、中、重三度。轻度:脑实质中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于1~2个脑叶内;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晰,好发于额枕颞叶,脑沟脑裂正常。中度:脑实质中散在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灰质界限模糊,邻近脑沟变浅或消失。重度:全脑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可有受压、变窄,脑沟消失,但基底节、脑干、小脑密度尚正常。中、重度HIE常合并颅内出血。

2 结果

2.120例HIE患儿均表现为脑实质斑片状或弥漫状低密度影,CT值一般在18HU以下。其中11例脑实质散在分布低密度影,分布在2个脑叶内,病灶CT值≤18HU,脑室、脑沟、脑裂、脑池一般无明显改变。中度7例,脑实质内低密度影分布范围超过2个脑叶,灰白质分界模糊,脑室、脑沟、脑裂及脑池变窄,额顶叶或额枕叶多见,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度2例,脑实质弥漫性低密度影,大脑灰白质交界消失,周围脑沟、脑裂及脑池均受压变小,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1例。

2.2 治疗后第二次CT结果,轻度11例、中度7例CT扫描正常。重度2例,其中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CT扫描为正常,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患儿,出血吸收好转。

3 讨论

自从CT广泛应用以来,CT对本病比较敏感,提高了对HIE的诊断率,还能进一步明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脑实质低密度灶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是否合并有脑出血、脑出血的类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意义,减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动态检查能够反映病变的发展和进行预后评估。所以CT已经成为诊断本病的有力依据。HIE的CT分度和临床分度基本一致,但个别病例有所区别,不能完全一致,有些CT征象显著着,临床缺血、缺氧症状并不明显,有些临床症状明显,但CT变化不明显,文献报道此种情况占13%[2]。这种情况与患儿对缺血缺氧耐受性及生命指标强弱有关,属个体差异。因此,诊断HIE要全面分析,对预后评估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CT和临床有较明显差异。因为临床上是根据临床表现来判定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CT是根据脑损伤的分布部位、范围大小、灰质和白质间的界限以及侧脑室受压程度来决定的,能客观反映脑损伤病灶的情况。故在评价HIE病情时,应当根据CT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3]。CT在格局低密度范围评估HIE轻、中、重程度的同时,也应需要注意结合病变的CT值高低对病情进行评估。

由此可见,HIE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CT检查不仅能明确病变范围,还可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为临床提高可靠依据,对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减轻脑细胞的损害有积极指导作用,尽量防止或减少新生儿HIE及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24-631.

[3]米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CT诊断[J].医药杂志,2003,24(4):52.

[4]徐文彪,刘立伟,周少毅,等.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对预后的早期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6):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