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扩招为更多的贫困大学生提供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收费制度加重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从而使业已存在的贫困生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思想现状 对策

高校贫困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不能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以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高校大众化、产业化进程的提速,以及高校扩招热的持续升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高校发展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让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按目前调查显示,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约25%的人为家庭贫困学生,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成为高校中客观存在的现实。当前。如何做好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现状分析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各高校在校生超过2000万人,其中贫困生约占15%,特困生约占5%-10%。近几年高校贫困生总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达300多万,有的高校贫困生平均比例高达25%。随着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贫困生队伍在迅速扩大。他们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生活、学习、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 大多数的贫困生在思想上存在着极度的自卑感和无助感。物质生活的悬殊对贫困生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他们盲目地接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观念,强烈的自卑感在他们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无形障碍。形成了“宁肯忍受贫困,不愿受人同情”的思想。这样一种生活境况,常常让他们格外敏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于是自认为处处不如人,看不见自己的长处,终日郁郁寡欢,失去了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有些贫困生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郁孤僻,自我封闭;生活困难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挫折,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思想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心理负担过重,得不到及时排解和消除,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2 部分贫困生对贫困补助、资助有过分依赖的思想。面对贫困,有些贫困生思想上认识不足。认为自己贫困是弱者,应该得到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身没有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不能树立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积极主动地为改变这样一种境况而努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依赖型性格。有些学生不仅物质上贫困,而且精神上很贫困,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认为那是很丢面子的事,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坐等别人的资助。有的甚至抱怨得到的补助太少,而不是去参加一些业余的有偿劳动来缓解经济困难状况,放弃在其他各方面的努力。

3 一部分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反差引起心理上的失衡感。由于物质上的贫乏,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与外界接触。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某些人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某些人多虑多疑,害怕别人议论自己的贫穷和不足之处,时间一久就不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伪装起来,最终形成一种负担,进而形成心理障碍。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自我封闭。不愿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渐趋孤僻,养成不良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偏执于自己的不幸,较少地看到光明的一面。这种认知的偏差使部分贫困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时心理更加不平衡,往往埋怨命运的不公,埋怨自己不应该承受这种生活的压力,自觉不自觉地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抵触或敌对情绪,对各种事物现象肯定的少,否定的多,总觉得生活无意义,根本没有信心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4 一部分贫困生由于生活压力所迫,导致思想负担沉重。此类型学生的表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整天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与世无争、无所事事,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另一种以表面的豁达掩盖内心的空虚。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既无主见又无目标,随波逐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缺乏激情和热情,思想不求进步,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

二、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策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我们在贫困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1 积极引导贫困生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贫困是客观现实的,关键是贫困生怎样去感受、认识贫困问题。贫困生常常过于看重外界的力量,且多从消极方面去理解困难,这样就把自己本有的坚强和精神削减掉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贫困生的认知心理的引导和矫正人手,帮助他们勇敢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产生的根源,虽然经济贫困,但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应当有健全的人格;教育贫困生懂得:一个真正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人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把任何困难和挫折、不幸和逆境看作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与命运抗争,将压力转化为催人奋进和与困难斗争的内驱力量。

2 广泛开展贫困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重视贫困生内心世界,同给予其经济资助一样重要,我们不能忽视。对于心理上有包袱、障碍的贫困生,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专业人员应根据贫困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找准切入点来疏通引导贫困生战胜心理问题。具体措施有:第一,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具有匿名性,能让自尊心较强的贫困生宣泄自己的心结,解开心中的困惑;第二,开设贫困生心理咨询室,请专业人员进行辅导,也可让他们以电话、书信等方式来寻求帮助,从而达到清除心理隐患的目的;第三,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中。使贫困生了解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调节心理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第四,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引导帮助贫困生积极调整心态,努力克服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善个性,战胜自我。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帮助贫困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挖掘、肯定他们的优点、优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激励中使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让广大学生主动与贫困生交往、交流,使贫困生克服 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积极引导他们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3 强化育人环境,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对贫困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其它问题。因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深切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消除经济困难可能给贫困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大力宣传贫困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的优秀典型,营造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围。

4 加强与贫困生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贫困生的特殊情况,使他们有着一般学生所不曾有过的人生经历,他们渴望被人理解、认可,空洞的道理丝毫也解决不了他们眼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实实在在地做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尽最大的努力,全面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从而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定期与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5 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我们应首先尽快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切实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它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主要方式,是一种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应相互协作、统筹安排。以政策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保障银行的积极性与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下,组织银行具体实施。其次建议扩大贫困生贷款的比例和额度,适当地延长还款期限。学校要积极落实“奖、助。减、免、补”等资助政策,协调好校内资助资源和校外资助资源,实现互补,发挥资助资源的最大效益;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个人信用系统的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助学体系中的教育功能,把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同各项资助工作结合起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出发点。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负担,从思想上、情感上关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认清现实,志存高远,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去。

6 在贫困生中广泛开展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及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产生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动力,以坚强的毅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容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帮助贫困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对他们无论是心理的转化、思想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我党艰苦奋斗的历史、许多成功人士艰苦创业的历史和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事实去教育、引导贫困生,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物质观;积极引导他们在艰难困苦中树立远大理想,从个人的小天地中跳出来,摆脱种种因利己而产生的忧虑与烦恼,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充满必胜的勇气和信心。

7 加强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信用贷款的形式出现,在广大贫困生中全面开展诚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专家优势,在广大贫困生中实施以教育、引导为主,以管理、规范为辅的诚信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信用观念,进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信用氛围,这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

贫困生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发展中的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消失的,是阶段性的,是可以解决的。我们深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类机构和有识之士的帮助,贫困生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