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开行的信贷“狼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开行的信贷“狼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4%,且连续27个季度保持在1%以内,如此亮丽的2011年成绩单,足以让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在国际上傲视群雄。但自2012年以来,该行一向稳如磐石的信贷则开始四处冒烟。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业产能过剩严重,整个行业步入亏损境地,而这背后正是国开行给了光伏产业巨额的贷款。

除给光伏行业贷款外,国开行近几年在新能源领域也下了大注,但都遭遇行业不景气,比如风电行业也深陷产能过剩的泥淖。

国开行的另一个信贷风险点是地方融资平台。宏观经济增长势头逆转的趋势已经确定,政府财政收入增幅减慢,尤其在房地产持续调控、土地出让金收入急剧减少的情形下,国开行以土地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为抵押的投资方式正面临挑战。

光伏泥淖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此前高歌猛进的光伏行业渐入寒冬,到今年危机愈演愈烈,整个行业进入崩溃边缘,多年来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光伏企业参与导演的一场盲目扩张大戏终于走到了收场的时候。

近年来,国开行对光伏产业进行了大力度的信贷支持。2010年9月27日,赛维LDK宣布与国开行签订总额度达60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用于支持赛维LDK太阳能光伏项目及境外光伏电站工程、境外建厂、境外兼并收购等项目建设,刷新了国内光伏行业授信额度的历史纪录。

早在2010年4月,天合光能与国开行江苏省分行合作,约定2010~2015年期间,国开行预计向天合光能提供300亿元人民币或等额外币贷款。此后不久,无锡尚德也宣布已与国开行签署协议,未来5年可获得最多500亿元人民币贷款。

同年7月,英利绿色能源与国开行的合作再现大手笔,这一次是360亿元的授信支持。9月,晶澳太阳能宣布和国开行上海分行签署了3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融资协议。

2011年11月,在光伏行业下行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国开行依然为汉能控股集团提供了30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授信。同一年内获得国开行信贷支持的还有中电光伏和超日太阳能,额度总计约90亿元人民币。

粗略算来,仅这几家光伏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已获得国开行24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尽管授信额度不一定全部发放完毕,但风险不可小视。

以江西赛维为例,其2013年到期债务为3.8亿美元,而自由现金流仅1.37亿美元,这还包括2011年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联合建银国际、中银国际给予赛维太阳能的2.4亿美元注资,赛维的财务状况显然已经恶化。截至今年4月,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照此发展,可能资不抵债。

无锡尚德今年第一季负债达35.75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自2005年以来首度攀至80%以上,达82%。尚德的银行贷款也从2005年底的0.56亿美元,升至2011年底的17亿美元。这意味着2012年尚德至少得赚16亿美元,才能还清明年3月将要到期的债务,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其他太阳能光伏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可以让我们看出行业所蕴含的信贷风险。精功科技(002006.SZ)、超日太阳(002506.SZ)和海润光伏(600401.SH)上半年度的业绩公告全部转盈为亏,预亏分别达到700万~1200万元、1.2亿~1.5亿元和1.35亿元。

“目前光伏产业呈现的发展困境,不是政策造成的,是我们的企业家和金融推手共同造成的。比如我们的银行,尤其是国开行,在这些年光伏行业的盲目扩张中,它是罪魁祸首之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主任李俊峰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这样说。他指出,早在2007年他就发出过预警,当时的盲目扩张已经成了现实。

9月12日,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光伏产业需要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造就市场化的环境来推进这个行业的洗牌和重新整合。整个行业从低谷走向复苏可能需要2~3年的时间。

重庆窗口

5月3日,一家境外媒体关于国开行对重庆市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一个报道引起不小震动,虽然此后国开行重庆市分行行长郭东声明称,该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资产质量良好,风险可控,但外界对国开行在地方融资平台上的信贷风险非常关注。

其实,国开行和地方融资平台渊源很深,“平台贷”的始作俑者正是国开行,它还有个名字叫“打捆贷款”,即通过多个项目共同使用政府信用资源、企业信用资源和项目信用能力,从而使信用资源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具体操作是,国开行先与地方政府合作,构筑信用平台(就是地方融资平台);随后,在开展城建打捆项目贷款时,以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将一个城市或区域的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向银行申请贷款;而国开行一方面会要求以土地做抵押,另一方面往往需要地方政府出具担保函或安慰函。所以“打捆贷款”其实就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自1998年国开行与安徽省签订了第一份金融合作协议,率先采取以项目打捆、政府指定融资平台为统借统还借款法人的模式以来,到2005年末,国开行已与30个省、348个地市、906个县级政府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覆盖率分别达到94%、90%和47%。

2008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实行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政策,地方政府由于缺少资金投资,用政府信用或者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抵押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得到了疯狂发展,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大量贷款,包括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和一些信托公司。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超过1万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大多资本金不实,所投项目往往没有确定的现金流和还款来源,更由于地方政府对贷款做担保违背现行法律,因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蕴藏巨大风险已经形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今后三年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高峰,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因地产调控出现大幅下滑,并且地方政府在保障房、水利投资、医疗改革等领域的支出压力明显增大,因此地方政府财务已经出现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由此监管层在今年3月份不得不采取地方融资平台展期的措施,这说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开始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