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研中的问题意识和良好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仅可以有效地辅助领导搞好工作、将企业真实情况透明地展现在群众眼前,更能对企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起草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是领导指定的调研课题,则要围绕该特定课题进行调研角度的选择,力争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调研材料以较为合理的角度进入主题。如果调研题材广泛,由笔者自选,则要把握好领导关切和群众当中的热点问题,既要贴近领导,又要贴近群众。贴近领导是从领导决策的需要出发,为领导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贴近群众则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搞调研。由于领导者也最需要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样的成果比较易于被领导采纳和关注并重视和解决,这样的调研成果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
确定好调研角度和具体方向后,则要选定调研范围、选择好访谈对象并且确定好调研方法。选定调研范围时,一是要选好内容范围,即本次调研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二是要了解地域范围,对本次调研所有走到、看到、听到的地域大致有一个了解。三是要掌握时间范围,该次调研内容所涉及的起止时间,以便调研者和被调研者双方掌握具体时间。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要求我们不仅要贴近领导,摸清领导思路,更要多多深入一线,进入基层听听职工的声音。在调研方法的选择上,要多方选择确定好文献调查法、统计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会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的穿插运用,掌握大量的真实可靠材料,便于写作时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出有力、精确的观点和情况。
二、起草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材料的选择上来说。真实准确是调查研究的生命,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调研时提醒自己随时注意做好调研信息中数据、人名、时间、地名的记录,以便过后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再去动笔。坚持典型性原则,在从大量材料中提炼普遍性观点的同时,也要对调研过程中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进行剖析和研究,以便使调研材料更加具有完整性。
从调研文章的语言上来说。一是调研材料应当尽量平实、简洁、生动、通俗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既不可高谈阔论,华而不实,也不可含糊其辞,不知所云。调研报告语言尽量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文字性的形容、描写和修辞手法,做到不拖泥带水、不堆砌辞藻。二是在议论和叙述的文字篇幅分配上,夹叙夹议是较好的写作方式。议论过多、空谈理论,不运用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则文章缺乏真实的材料支持;大篇幅地摆事实,没有对本质问题升华和概括,无法把调查获得的材料形成观点,调研也就失去了本质意义。
从观点的提炼、结论的生成上来说。在调研报告的写作中,调查是基础、研究则是关键。在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后,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观点才是文章精髓所在。一是文章提出每一个观点,都必须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二是需要既有浅层次的问题,又要揭示深层次、规律性的矛盾,使得文章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三是现象分析要与本质分析相结合。
三、撰写调研报告的误区
(一)以偏代全、以点带面。有的调研员在撰写调研报告时没有端正调研态度,常常为图省事省力,在挑选访谈对象的时候找一些自己身边的同志,做几个访谈敷衍了事,不但没有划分好访谈对象的层次,也没有大量的调研背景材料做支撑,殊不知这样的调研结果只能害人害己、混淆领导的视听。
(二)调研题目开口过大。调研题目开口过大很容易造成像耕田一样“划地皮”,说大话、讲大道理、面面俱到、铺天盖地的理论,而没有形成深入实际的探索和研究。只有角度开得够小,够深,才能像掘井一样把调研的问题挖到位。
(三)报喜不报忧。调研时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进行了深入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调研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负面的。也许这种结果领导在听到、看到之后会皱眉头或是大发雷霆。如实动笔则领导不满意,虚报调研结果则违背了调研以真实为原则的核心思想。调研员们遇到问题绕着走,在关键性问题上转圈圈,正面多调研、负面不调研。
(四)表达量词时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量是实物长短、大小、多少的反映。调研报告要求严谨,有些调研文章容易陷入缺乏完整、准确、生动描述性语言的误区,好多是抽象性的描述。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撑,他们使用“一批”“大量”“大多数”等模糊的数量词进行替代表述,这样的文章令人难以相信其准确性,观点则更加显得单薄、站不住脚。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