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都得到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都得到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尊重异议――“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在教学《连除应用题》一课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例。课始,出示例题:学校图书馆买来864本新书,平均放在6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根据分析,理解题意,学生先后得到了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一:

(1)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864+6=144(本)

(2)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144+4=36(本)

综合算式:

864+6+4

=144+4

=36(本)

方法:

(1)一共放了多少层?

4*6=24(层)

(2)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864+24=36(本)

综合算式:

864÷(4*6)

=864+24

=36(本)

我很高兴,这么快学生就已掌握了课本上所要求的两种解法,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大功即将告成,准备进行课堂练习作业时,宁宁举起了手。“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一个轻轻的声音在说。我说:“那好,把你的解法说一说,老师帮你记下来。”他的解法是:864+4=216(本)216+6=36(本),我一听,这种解法正是我一直想回避不讲的,因为我觉得很难向学生说明其中的解题思路。现在他既然提出来了,何不让他说说是怎么想的。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方法,然后再说,“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864+4=216(本)求的是什么?”这时他有点为难了,也有同学说他在凑答案,可他又有点不服气,说:“反正我说不清,但我可以画给大家看。”于是请他到前面画给大家看。

画完,他说“我要求的就是上面涂颜色的部分。”大家―看,全明白了,原来是先求6个书架的每一层放多少本。经他这么一画,不是很形象吗,还需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吗?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以后就不用回避不讲了。学生比我高明。我马上奖他一颗星,他灿烂地笑了,并做了个ye的动作。

案例接纳错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的化聚后让学生练习了一组化聚题。反馈时,发现班内一位日性格内向,成绩不太理想的女生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就叫她回答。前面几道做得很好,可有一题她是这么做的:36平方米=3600平方厘米。大家都马上嚷嚷起来,“错了,错了”。她的眼神顿时黯然失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嘴里嘀咕着:早知道就不说了……”

我没有加以否定,也不要其他同学回答,只是问:“你是怎么想的?”这位学生说:“这道题是高级单位化到低级单位,面积单位进率又是100,所以36x100=3600。”我马上肯定:“好!你看清了这道是化的题目,而且也知道进率是100。现在老师给你一个任务,考虑一下你与大家得数不一样的原因,想好以后告诉大家,相信你―定能想出来。”果然,没过多久,这学生举手要求发言,高兴地回答“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还有一个单位平方分米,所以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应是10000,得数应是360000平方厘米。”我马上表扬了她。那天交作业时她悄悄对我说:“我检查了两遍。”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

案例延迟评价――更上一层楼

浙教版第六册第8页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练习课最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我的教学环节是:

1.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学生都抢着回答:

生1:10+10+8+8=36(厘米)36+4=9(厘米)

生2:10x2+8+2=36(厘米)36+4=9(厘米)

生3:(10+8)×2=36(厘米)36÷4=9(厘米)

学生的思路是先用已知的长、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因为已知条件中告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正方形周长也是36厘米,36+4=9(厘米)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我对上面回答的同学都一一作了肯定,并表扬了他们积极动脑。这时昊昊不服气了,站起来说:“我不是这样的,方法比他们简单多了,也等于9厘米。只要用10+8=18,再用18+2就可以了。”大家一下子被他吸引了过去,有的说:“咦,真的。”有的说:“换几个数字试试行不行。”峰峰极力赞成昊昊说:“是的,是的,我也这样做的。”这时铃声响了,我就宣布这个问题作为挑战题,由昊昊负责,课后大家再去讨论一下,也可像有的同学说的换几个数字试一试,到底行不行,为什么?

下午我一到校,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来找我,告诉我说:“昊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因为,长方形一条长加一条宽等于周长的一半,正方形两条边长相加也是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相等的,那么长方形的一条长+一条宽=正方形两条边长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