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宁省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省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辽宁省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为加强水资源保护,在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并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现状;对策;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51-02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个重大问题。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 辽宁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辽宁省位于松辽平原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8.1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20 m3,耕地平均占有量8 205 m3/hm2,均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3,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2。目前,全省水资源开发率已高达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辽河柳河口以下、浑河流域约90%,太子河流域约70%,除浑江、东辽河、滦河流域以外,其他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都超过30%,基本没有可供开发的潜力[1]。

随着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如不采取有力的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极有可能出现水危机[2]。

2 辽宁省水资源保护现状

2.1 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辽宁省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又是省辖市最多的省份,工业门类齐全,城镇人口比例达1/2以上,需水量大、废污水排放量多。根据近年来入河排污口的监测情况,全省每年废污水排放量都在22亿m3以上,全省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污水排放量的50%,远未达到预期效果[3]。因此,大部分废污水还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而全省水环境容量较低,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上万例大小生态系统的统计分析,当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折合成产水深大于150 mm时,基本可以保证适当的人类活动、维持原有生态系统不退化,而辽宁省52.6%的地区达不到或勉强达到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最低水资源量;有88%的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1 000 m3以下,为重度缺水和极度缺水区。而排入河道的废污水又进一步污染了原本水量并不充沛的江河水域及地下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40余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较为严重的有29条,河流除源头段为Ⅰ、Ⅱ类水质外,其余大部分河段均为Ⅳ、Ⅴ类水质,流经城区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都是超Ⅴ类。由于污染严重,很多水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水功能区划得不到实施。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4%,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47%。从这个意义上讲,水污染也是水患。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此外,由于水量缺乏,盘锦市的苇田湿地和沈阳市的卧龙湖湿地都存在萎缩问题,生态功能也在下降。

地下水是辽宁省的重要资源,每年开采量均占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50%以上,原本水质较好,但也同样亟待保护。根据全省第2次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在铁、锰不参加评价的情况下,全省Ⅳ、Ⅴ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达到全省面积的55%。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了大面积地下水超采漏斗,产生了水质恶化、湿地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沈阳、鞍山、锦州、营口、辽阳、盘锦等地形成了16个地下水超采区,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等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包括海侵区在内的全省超采区总面积达到2 600 km2,年超采量4亿m3,地下水综合开采系数达到1.37。仅以海侵区为例,全省滨海地区共有12个县(区)52个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3.87万hm2农田处在海侵区,580眼机电井报废,减少灌溉面积0.2万hm2,有56万人、10万头牲畜的饮用水存在困难。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与日俱增,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2.2 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

2.2.1 加强江河湖库水环境监测。监测江河湖库水质是水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辽宁省专门成立了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10个市分中心,负责全省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监测。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环境监测体系:①河流监测。共监测河流30条,监测河长2 931.2 km,设水质监测站61个,监测断面72个,每年监测12次。②地下水监测。全省地下水常规水质监测井95眼,每年监测1次。③水库监测。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葠窝及碧流河等25座大型水库水质进行监测,每年监测8次。④海水入侵区监测。设91个监测孔,监测海水入侵面积的变化。

2.2.2 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近年来,辽宁省在原流域水利规划、水资源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及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浑、太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辽宁省水功能区划、辽宁省水资源保护规划,进而确定水功能区及水域纳污能力,逐步使河流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具备自净能力。

2.2.3 编制实施辽宁省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地下水是辽宁省主要的供水水源,现状地下水开采量占全省总供水量的1/2以上,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污染加剧,严重危害了供水安全,并导致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因超采而形成的漏斗,防止地下水污染和海水入侵,辽宁省根据大量实测资料,按照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节流优先、地下水与地表水优化配置、管理与保护并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地划定了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保护区,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地面沉降和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十五”期间,全省采取依法封闭地下水井、节约用水和建设替代水源、人工回灌、海侵区帷幕灌浆等措施,对地下水保护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依法封闭取水井1 300眼,压缩超采水量4 100万m3,取消停建了10处大中型地下水取水工程,每年少开采地下水6 000万m3。

2.2.4 加强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开展了《辽宁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启动了《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

2.2.5 强化取水许可水质管理。取水许可水质管理是取水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水利部《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结合取水许可年审制度,辽宁省已经连续多年对工业取水户的取水和退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填入取水许可年审表,对取水水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对退水水质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提出限期治理要求[3]。

2.2.6 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督。自1992年以来,辽宁省先后多次对辽河、大凌河、小凌河、鸭绿江等入河排污口及支流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并逐一进行登记,为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提供可靠数据。

2.2.7 定期水质简报和水资源公报。为及时反映辽宁省河流和水库水质、废污水排放量、海水入侵面积等情况,从1992年开始辽宁省水资源公报,并定期水质简报,为各级领导进行水资源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起到了宣传作用。

2.2.8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辽宁省共有5 141条小流域,截至目前已有1 240条流域得到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433.33万hm2,栽植水土保持林313.67万hm2,经济林47.2万hm2,兴修水平梯田53.47万hm2和大批蓄水保土工程。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了河流、水库泥沙,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已由每年的2 088 t/km2,减少至1 356 t/km2,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2.2.9 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自1996年以来,辽宁省水利部门先后完成了观音阁水库等多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红沿河核电站等40多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既满足了生态环境的要求,又保证了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需求。

3 今后的工作思路

水利部门是代表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重要任务,不但要保障水量,还要保障水质。特别是面对辽宁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现状,辽宁省水利部门任重道远。今后更要认真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政府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3]。一是加强水质监测工作,调整完善水质监测网,建立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提高水污染防范能力。二是将已开展的各项水资源保护规划落到实处,对没有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河流也要在已有流域规划基础上开展起来。三是要抓紧法规建设,尽快出台一批对保护水资源切实有效的法规,如辽宁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四是建立资金投入的多种渠道,以确保水质监测等水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五是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5]。坚决关停并转一批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多的企业。六是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努力减少面源污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将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为此,必须把水资源保护摆在同防汛、抗旱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辽宁省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水利万.辽宁省水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T 1237-2008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张桂珍,杨诣,曲景艳.发挥水文优势 依法保护水资源[J].东北水利水电,2001,19(5):31-32.

[4] 阿妮娅.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综合管理[J].中国水利,2009(20):19.

[5] 闫凌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