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系统解剖学》(第7版)中的一些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系统解剖学》(第7版)中的一些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0-83-02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作为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的教学用书,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了蓝本,促进了我国解剖学的发展,至今已经出版到第7版。该版与前6版相比,作了大幅度的调整。笔者所在学校从第4版开始就一直使用该教材。第7版与前几个版本及国内其它解剖学教材比较,在某些概念叙述、认定与归纳、临床意义的取舍、内容编排以及审校等方面值得商榷。现以章节为顺序摘录部分与同行进行探讨,以供再版时参考。

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P7)由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但在关节学(P36)却出现骨连结的概念,而关节(P37)仅指间接连结。能否改为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构成[1],或是在关节学总论时阐述关节分不动与可动两大部分。图1-9第7颈椎(P14)的棘突绘有分叉,而在P13中描述得很清楚,其末端不分叉。

P26中描述躯干骨包括26块脊柱骨(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脊柱骨”不是正规的解剖学名词,不宜使用。而且椎骨亦包括骶骨与尾骨,这在后面的具体描述中也得到了印证。“肋骨”只是肋的一部分。

关节的运动(P38)中屈和伸通常是指关节“沿”冠状轴进行的运动。此处的“沿”的意思应该是顺着,即屈和伸的运动与冠状轴的方向是同向的,而实际上是垂直关系。此处改为“围绕”更容易理解。同理,下面的收和展亦相似。旋转则使用“沿”就对了。

P40第11行“中轴骨包括颅骨和躯干骨的连结”应该改为“中轴骨连结包括颅骨和躯干骨的连结”。在描述腹股沟三角(P76)时,完全删除其临床意义,使得该名词不完整。

2内脏学

口角平对“第1磨牙”(P99)是错误的,应该平对“尖牙与第1前磨牙之间[2]”。消化系统中关于幽门瓣(P111)说“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功能”,而幽门括约肌则说“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其实这两者功能上是一致的[1]。所以前面说阻止就是不让通过,是不适当的;同理,在描述回盲瓣(P116)的作用为“阻止”,也应该改为“延缓”更好些。

喉的“连接”(P133)改为喉“连结”更好些。P140在描述肺的形态时说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既然说有“一底”了,就没有必要再说“三面”,应该说“两面”比较合适。表6-2支气管肺段(P144)把右肺上段(SVI)归入中叶是错误的,前页(P143)的图中SVI在斜裂之下,应该是属于下叶。左肺尖后段把前段(SⅢ)也包括进去了,同样也是不对的。胸膜右侧于第6胸肋关节处“越过”剑肋角(P145)与胸膜下界移行,提示胸膜在剑肋角之前,而实际上胸膜是在剑肋角之后。图8-3、附睾的结构及排精径路(P162)中“尿道前列腺部”所指应该是“尿道球部”。

3 脉管系统

P196第13行描述心左缘居胸肋面与“肺面”之间,但是在介绍面时并未出现“肺面”的概念。

心包横窦(P211)为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间的间隙。“肺动脉”是指心包外的部分。应该改为“升主动脉、肺动脉干[3]”才能更准确地认定该间隙的位置。

P213倒数第三行中描述动脉韧带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索”的遗迹。应为“闭锁[3]”。P218倒数第一行描述胸主动脉到第“10”胸椎高度处,应为“12”。足底深弓(P227)上发出4支“跖足底固有动脉”,应为“跖足底总动脉[4]”。

表11-1标题为“全身动脉分布”(P230),其实表中描述的是体循环的动脉分布。同理,表11-3的标题为“全身静脉回流概况表”,而表中描述的只是体循环的静脉回流概况。

P233倒数第7行叙述上腔静脉收集胸部“(心和肺除外)”等上半身的静脉血,心的静脉血可以除外,但肺的静脉血却是从支气管静脉回流至上腔静脉的。因此括号内应是“心除外”。胃的淋巴引流(P255)第一条途径注入“胃上淋巴结”,应该改为“胃左淋巴结[5]”。

4 感觉器与内分泌系统

表15-2声音的传导路线图(P283)将鼓膜划入中耳,而鼓膜是属于外耳(P274-275)。前庭窗振动后是引起前庭阶的外淋巴波动(P282),但此表中提示前庭窗振动后引起鼓阶外淋巴波动。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P437倒数第三行)的描述不够严谨。“甲状腺素”一般指的是四碘甲腺原氨酸(T4),而甲状腺还分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降钙素等。因此,应改为“甲状腺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

5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P291)问题亦值得探讨。关于神经纤维的定义,首先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这让初学者感到迷惑,到底多长算“较长”呢?此处所说的突起应为神经元的轴突与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其次说神经纤维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表示突起外面既有髓鞘包裹,也有神经膜包裹。4种神经纤维中只有周围神经的有髓纤维是两者共同包裹,而周围神经无髓纤维仅有神经膜,中枢神经纤维均无神经膜,因为神经膜是指施万细胞膜的一部分。另外,为便于理解神经纤维,建议将之编排在神经胶质之后。

神经胶质(P293)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质或支持细胞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周围神经系统中也有神经胶质,即施万细胞,这在P293第9行中也有出现了。

在描述脑干的内部结构(P310~328)时,多次出现被盖、基底以及顶盖等概念。但是却没有进一步解释。建议增加脑干内部的纵向分部[7],即顶部、室腔部、被盖部及基底部。

[参考文献]

[1] 楚宪襄,李名扬,韩建生,等. 人体解剖学[M].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5-105.

[2] 皮昕. 口腔解剖生理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

[3] 徐传达. 系统解剖学[M].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2 -194.

[4] 高秀来. 人体解剖学[M]. 第2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95.

[5] 杨琳,高英茂. 格氏解剖学[M]. 第38版.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619.

[6] 姚泰. 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8-469.

[7] 于频. 系统解剖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1.

(收稿日期: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