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宝义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医案3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宝义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医案3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转化过程有两条主线。多数患儿为外感风热邪毒,侵入心体,耗气损阴,造成气阴虚损。由于心主血脉,心之气阴虚损,势必造成血运不畅,以致心血瘀阻。因此,治疗常法为清心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然而,也有部分患儿属湿热邪毒感染所致。湿热邪毒,入侵心体,易于耗气伤阳。心之阳气不足,也可造成痰浊、瘀血痹阻心脉。因此,湿毒侵心、气阳不足、痰瘀留滞的相互兼杂乃是其主要证候表现。笔者拟从湿热邪毒侵脾攻心角度,介绍陈宝义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经验。

發病之初,治疗应侧重利湿清热、解毒宁心

外感湿热邪毒多从口鼻而入,蕴郁于肠胃。湿为阴邪,易乘脾损伤心,导致气阳不足,则既见反复發热、汗出不解、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泄泻等原發病症状,又可见心悸、心痛、胸闷、憋气等心系症状,但心系症状容易被原發病症状所掩盖,临床需仔细观察。此时,因属湿热邪毒侵脾攻心为患,陈教授主张治疗上应侧重利湿清热、解毒宁心,以治疗原發病为主,运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之。正如《伤寒论》所谓:“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案一]患儿,男,10岁。1991年9月17日入院。1天前开始發热,体温最高为38.9℃,腹泻,大便黄稀如水,至就诊时已腹泻11次,伴恶心、腹痛、食欲不振,并自觉胸闷、憋气、心悸、头晕。体格检查:精神弱,体温37.9℃,咽红,双肺(一),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腹软不胀。舌质干红,苔黄,脉濡而结。查心电图示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TⅡ、avf、v5低平;胸片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大小正常,室间隔运动幅度减小;心肌酶羟丁酸脱氢酶(353 U/L)增高;连续3次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

诊断:①急性肠炎;②急性心肌炎。

辨证:湿热内侵,犯脾攻心。

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宁心之法,药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g,黄芩9g,黄连6g,赤白芍各9g,木香6g,苍术15g,藿香9g,虎杖9g,郁金9g,甘草9g,1剂/日,水煎250 ml分次温服。并配合液体疗法。治疗4天,腹泻停止,發热、恶心、腹痛、胸闷、憋气、心悸诸证消失。心电图示房室传导阻滞由二度转变为一度,P-R间期0.24~0.26秒。遂改方为藿连保和汤化裁:藿香9g,川连3g,厚朴9g,焦三仙20g,茯苓9g,连翘9g,半夏6g,丹参9g,甘草9g。再服7剂后,房室传导阻滞消失。随访3年,未再反复。

病至中期,治宜清化湿毒、益气温阳

病情进一步發展,湿毒留恋不解,伤阳耗气,形成湿毒不清、气阳不足之虚实夹杂证。此证常见于心肌炎急性期,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在就诊伊始即表现为本证。湿邪停留于体内,故低热、肢体倦怠、纳呆、大便稀,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心之气阳不足,则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四肢發凉、心悸、胸闷、脉结代或缓。此时当治以清化湿毒、益气温阳,视虚实之孰多孰少而各有侧重,临床常予藿连汤合参芪丸化裁,必要时可加入桂枝、淫羊藿等温振阳气之药。

[案二]患者,男,8岁,2001年7月24日入院。入院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乏力倦怠、面色苍白1个月,伴有低热、纳呆、大便稀(2~3次/日)。查体:体温36.9℃,精神略差,咽部充血,双肺(一),心律不齐,心率54次/分,腹稍胀,四肢發凉,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酶增高,谷草转氨酶35 U/L,羟丁酸脱氢酶325 U/L;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56%:心功能示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诊断:急性心肌炎。

辨证:湿毒留恋,气阳两伤。

治以燥湿清热、益气温阳为法。药用:苦参9g,大豆卷15g,藿香9g,川连3g,苍术15g,茯苓9g,黄芪15g,桂枝9g,都金9昏甘草6g,水煎服,1剂/日。另予通脉液25 ml/次,2次/日口服。治疗1周,患者大便恢复正常,低热消退。宗前法继续调治6周,乏力、面色苍白明显减轻,心肌酶恢复正常,心电图明显好转,示窦性心律不齐,心率67次/分。门诊继续调治6个月,复查胸片心胸比例缩小至52%,心功能恢复正常,诸证消失。

病程迁延不愈,治当益气温阳、化痰逐瘀

心肌炎迁延日久,湿毒化解,常表现气阳不足,内生痰瘀之证。心肺气虚,水津不布则痰浊内生,运血无力则心脉瘀阻,而见面色苍白,四肢發凉,胸闷、头晕、舌质淡,脉迟缓等症。临床上,陈教授常予益气温阳、化痰逐瘀之法,应用经验方“温阳复脉饮”治疗。该方由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来,临床应用每多取效。应用时可随症加黄芪、瓜蒌等益气、化痰之药。

[案三]患者,男,10岁。1993年8月30日就诊。患心肌炎2年余,经常出现乏力、心悸、胸闷、头晕、多汗等症状。查体: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咽稍红,双肺(一),心音略低,心律不齐,心率52次/分,腹软。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迟缓无力。心电图示实性心动过缓,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室间隔运动幅度降低;心肌酶正常。

诊断:迁延性心肌炎。

辨证:气阳不足,痰瘀留滞。

治以益气温阳、化痰逐瘀为法,药用黄芪、制附子、麻黄、桂枝、淫羊藿各9g,瓜萎15昏半夏、陈皮、郁金各9g,丹参15g,甘草6g,水煎服,1次/日。治疗4周,患儿自觉症状消失,四肢温。心率升至64次/分,窦房传导阻滞明显减少。继以原方化裁调治2.5年,心率始终为60~76次/分,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均恢复正常。

总之,湿毒侵脾攻心、耗气伤阳、痰瘀留滞是湿毒伤心所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机环节。临床上,虽三者常相互转化、兼杂,而使证候表现错综复杂,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气阳不足,其标为湿毒、痰、瘀。针对其主要病机转化特点,通过辨证论治,灵活选方用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