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让学生爱习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让学生爱习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取亲身体验为习作素材;加强随课“小练笔”;多阅读,多积累,多仿写;习作后认真修改;留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体验 真情 积累 创作

习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难度。每次上习作课,不少同学不是愁眉苦脸,就是哎声叹气,甚至能听到抱怨:烦死了,又要习作,这怎么写……我追溯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分析原因得出以下几点:一是,孩子不是无事可写,而是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怎样表达;二是,平时积累少,仅有一点,更不知在习作中如何应用;三是,很多孩子在习作中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只是简单的泛泛而谈,或是寥寥数语便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面对如此状况,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由厌习作变得爱习作呢?征对学生习作实际,本学期我在开学时做了周密的计划、精心的安排、经过认真的训练,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也得到了几点浅显的体会。

一、取亲身体验为习作素材

“体验”说简单些就是学生自我的感知,感觉、感受,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内容。身体方面,当然是通过五官的接触去感知。而心理方面体验就复杂。总之,要体验就必须有亲身经历,体验与情感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正如影视名星为了表现真情实感都必须体验生活。根据以上所述,我得出这样一种关系:亲身经历―体验-情感。不难看出,一篇好的习作,就得遵循以上规律。

“现实生活就是习作素材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感知了,写出来的习作才有棱有角。比如:我们的第一篇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习作前我先让学生亲自煮(泡)方便面吃,并引导学生注意煮(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内心感受,之后才动笔定。这样大多数孩子能按顺序写清楚煮(泡)方便面吃的原因及过程。把亲身体验后的情感也写了出来。最后这次习作很成功。我即时讲评,肯定了他们的进步,给他们鼓励加油。孩子们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第三篇习作《秋景》,孩子眼中的秋天很美,但真正要动笔去写,却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我带学生在习作前去山上秋游,指导学生有顺序、有方位、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回来后立即习作。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同学能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逐渐把学生由厌习作向爱习作转变。

二、加强随课“小练笔”

随课“小练笔”不仅让学生所学文本得到更深的感悟,而且为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创设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这样他们就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或自己的心得体会,别样的情感动笔表达出来。这样做不仅延伸了对文本的拓展感悟,也有助于学生习作。于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尽量挖掘与文本紧密相关的“小练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阅读、多积累、多仿写

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是学生的喜好。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积累,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精彩片段,一星期内至少积累十六个好词和十六句佳句,鼓励越多越好,并弄清好词佳句的意义以及语言环境中的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有不少同学能把自己从书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比如:有位学生在《愉快的秋游》中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们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一路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知不觉得就来到山脚下。在习作中小作者通过“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知不觉”这几个词语表达了他们在秋游路上那愉快的心情。还有位学生在《家乡的小树林》中这样描写小树林的夏季:夏天,树木长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蓝天都给遮住了。从远处看,小树林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从近处看,又像一片撑开的绿绒大伞。在本句中小作者通过“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两个词语表现了树木长得茂盛,同时用“从远处看,小树林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近处看,又像一片撑开的绿绒大伞”这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得向人们展现了小树林夏季的美,也表达了学生对大自然之美的真切感受

平时,我引导那些面对习作犹如“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材料多仿写,并即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学生由仿写逐渐变成自己习作,由厌习作逐渐变成自己想习作,喜欢上了习作。

四、习作后认真修改

一篇优秀的习作有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认真修改得来的。刚开始习作时我和学生一起修改他们的习作,我一边修改,一边教他们修改习作的方法。慢慢地,我放手让学生之间相互修改。到目前,我要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的习作要求内容完整,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中心明确。每次修改就是一次习作练笔,水平的提升。久而久之,大多数同学能在一节课后完成一篇通顺的习作。学生有评价自己的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真切感觉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何乐而不为。

五、留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

每个人的亲身经历不同,体验不同,看法不同,观点也不同,所以习作内容也就不一样。有时我们老师要求学生按我们的思维习作,致使学生难以完成老师预定的目标,甚至导致厌习心理的滋生。所以老师不能把自己的体验强加在学生身上。每次习作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给了学生自由习作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对于初习作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只要他们能按习作要求用通顺的语言,把自己的最想表达的内容写出来就行。持之以恒,学生就会爱习作,会习作了。

参考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