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夭夭桃花走进主题诵读课程开发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夭夭桃花走进主题诵读课程开发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发主题诵读课程的缘起

在国家教育部与文化部的大力倡导、推动下,经典诵读受到更多学校的重视。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组织学校的语文老师开展了七年的经典诵读实验,编写了12册《经典诵读读本》,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快乐诵读”的操作策略,使学生在小学六年内达到轻松背诵十万字的目标。尽管如此,我们没有满足,始终且行且思寻找更有效的诵读路径。

诵读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诵读内容相对零散,储存在学生记忆中的经典诗词犹如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根红线将其串为一串美丽的项链。于是想到要开发主题诵读课程,期望在此课程中,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达出来,给予学生民族性格与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整合学习的意识与思维方式。

在桃花诗词中漫步

塞外包头的春天,少不了黄沙满天的烦躁。但每到4月中旬,当马路旁一朵朵盛开的桃花将春天的气息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时,我们就多了一份特别的心灵舒展。今年桃花又开时,我们同样将一组桃花诗推荐给全校的老师和学生,期望面对天地造化,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有一些诗情,能随口吟诵几句描写桃花的诗词。和女儿同行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娘俩常常被这种“万枝丹彩”的天地之美温暖,驻足流连,于是“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便从女儿的唇齿间流出。在这样的天境与心境中,我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人与诗”“诗与情”的合一。我们不正追求这样的诵读境界吗?

桃花的盛开,引发了我们对诵读的深度思考:桃花仅仅是春天的象征吗?看到桃花凋零,学生会有怜春的情怀吗?桃花还有着怎样的意象?明年桃花再开时,孩子们看桃花、赏桃花的眼光和心境还应有怎样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拥有敏感的诗眼、细腻的诗心、丰富的诗情呢?

于是,桃花诗词诵读课程便应运而生。

开发主题诵读课程的建议

以桃花诗词诵读课程为例,在开发这一主题诵读课程时,力求体现:

诵读的诗词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随北方季节的轮换,随春季的桃花、夏季的荷花、秋季的、冬季的梅花的陆续盛开与凋零,诗词顺势进入学生的心中。这样学生才会有“生活中处处有诗词”“诗词就是生活的写照”的真切体验。长此以往,学生的诗心才能被唤醒,诗情才能被激发。

所选的诵读篇目尽量优中择优,从诗歌主题到表现手法都要是真正的“经典”。

在内容的组合上,尽量有趣味性,由浅至深,由表象到意象,要符合儿童诵读的心理;在形式的编排上,以诗歌为核心,可以辐射到民间传说、故事、名著、散文等多种文体的阅读。

主题诵读课程的教学建议

对于儿童诵读来讲,重在读起来、诵起来,重在涵咏,对于诗词的意境整体把握即可(以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不必精讲细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桃花诗词诵读课程,可从四月初开始,伴随桃花孕育花苞、绽放花朵、花瓣飘零,边观察边进行诵读。

注意把握诵读的层次,时间分配适宜,难易程度适中。以桃花为例,“春天”的意象、“女子”的意象较为可感,桃花源的“理想处境”的意象学生不易感受,相关作品在朗读中(不必强记)有点感悟即可,不宜过度拔高。待学生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时,自然无师自通。但早期的点拨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很有好处。

春风有意艳桃花 桃花无意惹诗情

――小学高年级桃花诗词诵读课程设计

每年四月中旬的包头,公园里、马路旁的桃树便绽开笑脸,朵朵桃花挤挤挨挨,争鲜斗艳,为北方的春天带来一片浓艳的色彩。

桃树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

桃花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是历代咏花诗的重要题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咏桃花的佳作。

一、桃花是春天的象征

春天是花的季节,花的世界。人们一提到春天,就会想起浓艳的桃花。因为桃花在早春开放,芳华鲜美,往往成为春天来到的象征。

桃 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 花

宋・苏轼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赏析:

这组诗虽平淡自然,但构思精巧,富于情趣。诵读这组诗,我们会很自然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眼前出现一幅幅“满树和娇”“万枝丹彩”“千朵浓芳”“争花”“密缀”的桃花图,桃花的明艳和繁茂跃然纸上。就在盛开的桃花中,我们与春天撞了个满怀!

赶快满怀欣喜,走入春的世界吧!

桃红柳绿,一直是明媚春光的典型写照,桃花的凋零也往往和春天的逝去联系在一起。因此,怜花惜春也是古代桃花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桃 花

唐・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题桃树

清・袁枚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赏析:

你发现了吗,春光有脚啊!还没看够那灿若云霞的桃花,花瓣就开始飘零,春要归去了!每一个爱春的人,怎能不为之惋惜?

诵读着这组诗,桃花凋零时“殷红片片”、“乱红如雨”的瞬间定格在我们的视野中,惜春、恋春之情油然而生。这组小诗构思精巧、启人神思,可谓诗中的精品。

二、桃花是女子的象征

阳春三月,桃花吐艳。桃花的娇美常让人联想到生命的丰润。以桃花比拟美人,或将美人比作桃花,在古代桃花诗中屡见不鲜。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又稠。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喻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认为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喻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

《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首先唱出了以桃喻人的先声。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故事链接:(略)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用“面若桃花”来形容女子容颜的娇美。

桃花行

清・曹雪芹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名著链接:

你读过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吗?这首长诗就选自其中。书中的林黛玉因母亲早逝,不得不寄居于声势显赫的荣国府外祖母家。由于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虽内慧外秀、心质高洁,却总是时时小心、处处留意,唯恐被人家小看,形成了忧郁、矜持的性格。诗人以花拟人,以人比花,以人泪长流比花自妩媚,泪易干比花易衰,憔悴人比憔悴花,回环反复、珠联璧合,将花与人交织在一起,刻画出一个孤独无援、多愁善感的柔弱少女形象,而桃花成了林黛玉纯洁美丽而红颜薄命的象征性写照。

三、桃花是理想处境的象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的世外仙境,是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理想世界,那里与世隔绝,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千百年来一直令文人墨客心驰神往。因此,桃花往往和桃源联系在一起,成为文人雅士避世隐居的理想处所。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略)

译文:(略)

泛舟观桃花

宋・陆游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赏析:

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胸怀报国大志,然而壮心未酬,两鬓先斑。到了晚年,他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很是向往。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生活和心情的生动写照。

四、花之韵

古人云:“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赏花,在于悦其姿色而知其神骨,才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深得其中的情趣。

花的独特性情便在这清、幽、雅、丽之中。自古以来,人们把各种花的特质寓于人的精神之中,又将人格比之于花格,千百年间就形成了各种花的意象。如牡丹国色,莲花君子,菊乃隐士,桃为红颜……真所谓“人有人言,花有花语”。

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随着季节时令的转换,百花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数浪漫情趣。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因此,在中国,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拥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故事链接: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

桃花盛开于农历三月,三月又称为桃月。

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因此常被誉为美人。桃花盛开时明媚如画,犹如仙境,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世外桃源”。

桃花的花神最早相传是春秋时代息侯的夫人,息国在一场中,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祠祭拜,称她为桃花神。

五、桃花名句链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六、桃花散文片段链接

早春清晨,从院前经过,偶一抬头,见院中那株桃树上爬满了鲜嫩的芽,星星点点,透着生机,像顽皮的孩子,眨着眼睛,水汪汪,绿盈盈,惊喜料峭的天空。我的心不禁一紧,春一路低吟浅唱,脚步摇曳,竟来得这般轻巧,一眨眼的工夫,就从厚重的冬里走了来。走近桃树细细一瞧,只见树上已有了新意,枝丫舒展,虽还不是繁花似锦的时刻,但已抖落积蓄一冬的臃懒,点点新绿,正胸有成竹地等待在春天里神采飞扬。

……

桃花是春天的信使,让一季的颜色绚烂起来。宋朝韩元吉在《六州歌头・桃花》中说,“东风着意,先上小枝头”。这时候的桃花是婉约的,像溪水边浣纱的女子,扬起纱便收住阳光的明媚,沉下纱便浸透着暖水的温柔。当红蕾吐蕊,昭示着春天已风姿绰约地向人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