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事上磨练”才能“致良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事上磨练”才能“致良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一位老师以“无头美女事件”为例,来说明新闻报道有多么夸张,甚至有很多创作的成分。

一具无头女尸被发现,于是警方开始了搜查。媒体以“无头美女事件”为题,作了大篇幅的报道。但既然“无头”,为何却称之为“美女”呢?“受害者是可怜的女性,那一定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女性,只有这样才容易引发读者的同情。”于是,由先入为主之见,这篇“无头美女事件”的报道就被“炮制”出笼了。

还有人讽刺过“哭鼻子报纸”。即把一件小事小题大作,及至写成催人泪下的故事。也就是说,尽量写那些容易和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容易引发感情纠葛的故事一这就是报纸。

当今社会,读者已逐渐具有分辨真假的眼光,记者的素质也有所提高,报纸内容也在相当程度上变得精炼。

报道不仅要求准确,没有夸张,而且要求报道和采访必须考虑到被采访者的人权和隐私,新闻稿要讲究格调严谨。不能否认,这是由于新闻报道产生了大量名誉侵权诉讼案,因此报道工作必须有所改善。加年前,一家报社接到10件以上的诉讼案并不稀奇,但现在最多也只有几件而已。

报纸送到千家万户,因此即便是一个词的用法都会引起很大反响。比如说,曾经有报道提出“是社会的癌症”,虽然是用来形容的危害程度,但却受到癌症患者的抗议:“感觉到自己好像伤害了社会一样”。写抗癌传记的记者写道,“自己成为当事人的时候,才痛感到语言带来的伤害。”从那之后,报纸上以“癌症”为例的文章就很少了,这大概是30多年前的事。

大约20年前,标明女性警察性别身份的“妇女警察”之称也遭到攻击。是因为有人指出“妇”是女字旁加一个“帚”,表示女人是在家里做清扫工作的,是一种歧视,也违背了1979年联合国采纳并通过的、1985年日本政府批准的“消除对妇女歧视条约”的精神。从那以后,报纸上的“妇女警察”变为“女性警察”,各个行政机构的“妇人种’则被改为“女性科”。这种情况跟英语里“已婚”和“未婚”分别用“Mrs”和“Miss”来称呼就是歧视,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普遍使用“Ms”的现象有点类似。

人们的意识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然,语言也会由此而发生变化。20世纪初,要求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保障女性权益的“妇女参政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当时,“妇女”一词在伸张女权的时代话语中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带有某种光辉的词汇。

曾经被理所当然使用的若干词语,却不知在何时变成了带有歧视、充满偏见的用语。这些词人们长时期无意识地在使用,原本没有什么恶意,但听者都感受到了某种伤害而难以接受。而对社会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媒体来讲,考虑当事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也是必不可缺的。“在田地里干体力劳动”的“男”字,或许有一天也会受到体弱男性群体的抨击。

不过,新闻稿“一刀切”式的自我控制会歪曲文字所背负的珍贵文化传统。轻而易举的妥协不仅会限制表达方式,也会限制表达对象的范围。求平安无事的做法,对媒体来讲等于自杀行为。

当然,表达的自由不等于没有限制。重要的是表达者与被表达者之间要互相切磋,寻找一个都能接受的共同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很宝贵的财产。大家可能都知道诞生于战国混乱期的“中庸思想”,既“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极度动荡不安的时代,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或许会危及生命。但这样的紧张气氛正是媒体所应该追求的。

“无头美女”、“哭鼻子报纸”固然令人困扰,没有喜怒哀乐的无情报纸更加不可取。报纸必须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镜子歪斜或是镜面模糊的话,便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新闻工作必须致力于忠实地、兼顾各方地来描写社会。

所有的媒体都标榜“客观报道”。但是,既然人不是神,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我个人认为健全的主观认识反倒能弥补客观认识的不足。那么,健全的主观认识该怎样才能掌握呢?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到网上也查不到的,要通过与社会上许许多多人实实在在地接触,在逐渐积累许多经验的过程中培养起来。我们要铭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留下的“事上磨炼”才能“致良知”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