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扬兴趣之帆,启学习之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扬兴趣之帆,启学习之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兴趣是学好每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兴趣 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常常为学生不爱学语文而困扰、忧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着手:

一、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中学阶段,青少年好奇心理特别强,巴甫洛夫说过:“好奇心理,它的最高形式的表现,就是知识欲,创造我们的科学,对于我们给予的预约在周围世界中的一个最高的、无穷的指南。”设置悬念,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要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在技巧上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如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可以问:鲁迅刚开始学医成绩不错,又得到藤野先生的热心关怀,可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什么原因使他尽弃前功?于是引起学生猜测,学生急于弄清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利用这些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悬念阅读课文,去挖掘一层的涵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些课文或故事引人入胜,或情节扣人心弦,教师就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迅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果关注,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骆驼寻宝记》时,教师一上课,就可以提出“禽兽王国的各种动物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要去寻‘无价之宝’,但最后谁是得主呢?”设置这一悬念,让学生迅速为课文中写到的动物怎样寻宝产生好奇,从而急切地想知道谁才是‘无价之宝’最后得主的答案;又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先告诉学生疾恶如仇的鲁达三拳就打死了郑屠,让学生产生急于知道故事情节的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质疑释疑,增强兴趣

学贵有疑。于漪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中学生富于想象,爱好争论,善于独立思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根据这一心态,精心地设疑,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大胆质疑、释疑,增强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教《故乡》一文,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深思:①课文前面说“我”二十号来时记得故乡,可后面写“我”离开故乡时却为什么不感到留恋呢?②课文写闰土前后的变化已足以表现辛亥革命后十年农村经济破产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上杨二嫂?写宏儿和水生对表现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说明上一代人身上发生的事情还会在下一代身上重演?再如教《孔乙己》时,教到结尾可以这样问:“大概”表推测语气,“的确”表肯定语气,“大概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不是矛盾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就会驱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孔乙己悲惨的结局及社会根源,以引发浓厚的兴趣。中学生虽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这一年龄阶段的人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即大多数学生因为爱面子或受习惯影响等,不敢向老师提问,于是兴趣受到压抑。这时教师应努力激发、鼓励学生提问题,学生敢质疑,读书便有了兴趣。另外,还可以采取争论的方法,对问题各抒己见,互补互致,对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挖掘,使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三、学有所得,巩固兴趣

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是激发巩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是激发巩固兴趣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贯彻、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教《沁园春・雪》一课,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背诵、默写是轻而易举的,就应该着重对他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比如理解“望长城内外”的“望”和“昔秦皇汉武”的“昔”在内容、结构上重要作用,“山舞银蛇”“欲与天空比高”等句的修辞方法的妙用,以及静态、动态、概括、具体等描写方法的交替使用等等。而对于差生,要准确地背诵、默写全词,就可能要花很大力气,他们能背诵、默写了,教师就应积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四、深探细究,发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也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这样的技巧,就是不能完全用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替代语文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而应该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深探细究,用日积月累的知识逐步发展学习语文的兴趣,走进语文知识的宫殿,获得成功的愉悦,并由此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变畏学为乐学。如笔者在教《一件小事》一文时问学生:“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自然界的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南风、北风、春风、秋风。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几乎没有不写风的,谁能说说他们怎样描写风的?”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吹面不寒杨柳风”,有的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有的说“风轻悄悄的,雨软绵绵的”,有的说“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这时笔者抓住时机追问:“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里写了什么风?它与文中一件小事有什么关系?”学生马上转向了课本,转向了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学习兴趣便激发起来了。

总之,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教师都要极力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在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校园,2012(119).

[2]吕叔湘,黄初,李杏保主编. 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 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