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博物馆对社会教育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近年来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结合学校教育,发挥好博物馆对社会各界的宣传教育职能,解决好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必将对国家的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C28 文献标识码: A
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是进行社会公众教育的理想场所之一。博物馆运用文物、标本,并通过展示和讲解向观众实施社会教育。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国民教育纲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一 博物馆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文物和自然标本,并以陈列展览为主要形式进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设施。我国学术界曾习惯地把它的性质归纳为“三性”,即文物和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博物馆教育,则正如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远景规划中所说的,“博物馆必须成为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积极参与者”,并将“支持博物馆成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工具”作为未来十年远景规划的第一目标。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现代科学的思想、高科技的手段为博物馆步入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更多的人走近博物馆提供了条件。我们应把握机会,将博物馆建设成连接传统文化和未来社会的桥梁,而博物馆教育大体分为两个面: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1、知识教育
目前我国多数博物馆都有专职管理宣教的部门和人员,博物馆在少年儿童教育方面更是不断地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和持续性,向少年儿童展示博物馆文化蕴藏的知识力和影响力。比如,博物馆通过媒体工具传播信息,印制和发放博物馆资料,报道展览内容及讲座,对新办的大中型展览宣传推介,举办有鲜明历史特性的动手参与性制作活动,通过与学校、社区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外联关系,保证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沟通渠道的通常等。
2、思想道德培养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道德规范是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维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生生不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作为社会教育的基地,博物馆具有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对青少年的知识积累、道德养成、人格塑造都起着很好的作用。教育可以说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但现在的博物馆教育多是重视知识教育,对思想道德培养关注不够。在博物馆教育中,思想道德的培养可具体体现为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博物馆普遍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来阐述一下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现象一:打电话
进入博物馆,里面一片寂静,偶尔听见有人小声发出赞叹。可就在这时,展厅里一位女士的电话响了,这位女士掏出电话就打,而且声音很大。工作人员过去问这位女士知不知道博物馆内是不能大声喧哗的,女士回答说不知道。随后,这位女士不满地拿着电话到展厅外面的休息区继续打电话。
现象二:拍照使用闪光灯
为了保护博物馆内的展品,博物馆规定游客在拍照时不能使用闪光灯,并在入口处做了醒目的标志进行提醒,可游客在光线暗的地方就会开启闪光灯功能拍照。大部分游客经过工作人员提醒后,都能自觉遵守规定,但也有少数的游客在工作人员离开之后又会继续使用闪光灯。
现象三:大声喧哗
在展厅内一群小学生互相呼喊着,追逐着。同时,一些成年人也在展厅内高声说话,呼来叫去。家长任小孩在展厅、无障碍通道、电梯上追逐嬉戏,场馆几乎成了他们的赛跑场地。有些家长鼓动小孩簇拥在讲解员身边,不仅影响了讲解路线的前进,还影响到其他观众的听讲。
现象四:触摸展柜玻璃
博物馆内绝大部分的文物使用的是展柜玻璃,为了看得更清楚,很多游客会双手紧贴玻璃,趴在玻璃上看,等离开时原先干净的玻璃就花了。另外,博物馆内还有少量展品是暴露在外面的,为了防止游客触摸,专门用一米线设置警戒线,但是很多游客都抑制不住好奇,越过警戒线触摸展品,这给展品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现象五:带饮料进馆
参观须知上写明禁止观众携带食品、饮料进馆,所以大多数观众会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把饮料存放在存包处,但还是有不少观众带饮料进馆,甚至有人干脆拿着食物在展厅里参观。
现象六:乱扔杂物
参观过程中,有个别观众随地吐痰,还有小孩乱扔纸屑。博物馆特意印制的精美说明书。被一些参观者大把放进书包里或拿来垫在地上,有的被随意丢弃在卫生间或展厅里。
现象七:其他不文明行为
更有甚者,赤脚直接躺在椅子上休息,而有的家长让小孩在场馆内随地大小便。
以上列举的只是博物馆展厅常见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却很深刻地反映出我国现阶段在成人与儿童公共思想道德素质的缺失。
国外的博物馆,虽然每天几乎都是门庭若市,却井然有序,没有喧哗与吵闹,只有置身于艺术殿堂里的那种特有的肃穆和静谧。比如在卢浮宫有所谓的“三宝”,这些都是每一位参观者绝对不可错过的。“三宝”面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却没有人表现出急躁和不满,这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二 博物馆教育意义
1、配合学校教育开辟学生第二课堂
博物馆教育属于社会教育,不受年龄限制,是面向广大群众和整个社会,具有广泛的教育对象。对少年儿童来说,它是第二课堂。学校教育只对少年儿童,教育对象比较单一。博物馆教育是运用文物标本或陈列展览开展多种活动进行教育的,富有生动趣味和直观形象性;学校主要是运用教材,通过上课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理性教育,以听觉为主要手段认知事物;博物馆教育是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结合,偏重感性教育,调动视、听、触等多种知觉手段认知事物,便于理解记忆。学校教育有程序、有组织、有时间限制;而博物馆教育则不受程序、组织、时间限制,有很大的随意性。除此之外,博物馆教育一般不带有强制性,是在自由选择内容、时间、姿态、方式的轻松环境下学习的,没有厌倦和负重心理。在这种优越环境下学习,不会导致认识固定化,可以充分调动思维能力、自由联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融入社区建设打造社区文化中心
国际博物馆界共同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博物馆与观众”,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博物馆观众中,就包括社区公众,社区公众是“特地部分目标的观众群”,是博物馆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对象,博物馆应该为之思考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吸引社区各层次的观众认同,使之亲近博物馆,支持社区公众和特殊个人积极参与道博物馆活动中来,或通过自身特有的手段为各个不同的社区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切实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实践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为社区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博物馆作为社区公共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要纳入社区建设的宏观管理,又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在融入社区过程中,社区教育把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连接,起到纽带作用,进而推动社区建设的有序发展。
三 博物馆教育的几点建议
1、重视观众的参加体验
不论作为综合性或是单一性的博物馆、纪念馆,面对的观众都是普通大众,他们来到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取信息、愉悦和富有启迪的参观体验。以往博物馆都有“请勿触摸”的警示牌,但英国薄雾古纳中开设了一些可以触摸的展品,在旁边写着“Touch please!”(可以触目)的标识。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尽量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继而扩大观众的认知,启发心智。
2、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藏之名山的“珍”品、“奇”品展示给大众
对于博物馆展览内容,普通观众最感兴趣的是“珍”与“奇”,这些稀缺性资源成为他们参观展览的目的。“珍贵”的展品特别有魅力的原因在于,它们通常在观众日常经验之外,有特别的艺术价值。如2010世博会中丹麦馆把哥本哈根久负盛名的小美人鱼铜像首次带出国门、尼泊尔馆展示的佛祖舍利、法国馆的7件传世名作等,无一不体现出了展品的“珍”与“奇”。
除博物馆展览应该重视展品的美感选择,展示珍奇的藏品,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外,商业性的展览和博览会式的展览都具备同样的性质。为了小心分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遵循博物馆文化性质,我们必须在满足观众好奇心这一原始功能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加展品的美感和知识性价值,使观众除了获得新奇为美所感动外,进而了解展品代表的意义,从而在精神素质上有所提高,实现展品真正的价值。
3、考虑多媒体技术的投入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世博会的陈列展览中,有方式新颖、时代感强的特点,符合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以多媒体技术表现为主、实物展示为辅的陈列展览模式,并且因多媒体技术更先进、展现手法更加多样化为其主要特点,建成了一座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众性、娱乐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技、科学知识殿堂和观光旅游休闲的场所,为许多博物馆展品的展示开拓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
四、结语
随着全球现代化的进程,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告诉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社会职能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欧美博物馆十分重视教育功能。几乎每家博物馆“建馆宗旨”都包含教育这一项内容。他们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他们的一些工作通常都是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为人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上。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等手段,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吸引观众,引导公众来博物馆参观,并为公众提供各种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文化服务项目。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对藏品负责还是对观众负责已成为现代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重大区别,这体现了博物馆从“物的关怀”到“人的关怀”的根本性转变。传统博物馆是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现代博物馆则是以人为中心,面向全社会的发展态势;传统的博物馆侧重藏品的保护与研究,现代博物馆则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主,两者兼顾,并行发展,以社会发展促自身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文物局编《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文物出版社,1993年。
[2] 林南红《浅析博物馆、纪念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都市家教》2010年第10期。
[3]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李文儒主编《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