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工师的变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工师的变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它是兵团惟一以建筑业为主业的师。2004年以前,它一直没有吃过“皇粮”,它的机关干部没有进入国家公务员序列。它一直“游离”在外,包括它的7个农场也一直“游离”于兵团大农业之外。

2004年1月,一场大的变革悄然来临,被简称为8号文件的兵团党委《关于建工师深化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在建工师很快家喻户晓。这是兵团针对一个师的改革专门下发的文件,据说史无前例。

7个农场和2个整建制团相继移交。划转、剥离后,建工师的总资产减少了3亿多元。经济总量的减少,使建工师在兵团各师经济总量排行榜上的位置下降了好几位。而一些困惑和质疑也由此产生:建工师的改革前途如何?纯粹的、一元化的建筑业能否做大做强?

朱宁宁展望未来:“三大集团”构建建工师新格局。做大做强建工集团;建设咨询投资集团年内挂牌;新型建材集团明年“浮出水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师(以下简称“建工师”)一直与变革紧密相连,成立、撤销、更名这些字眼始终与建工师的发展相随。在兵团50多年的发展史上,曾三度成立建筑工程第一师(以下简称“工一师”),最早是在1954年10月,其后分别是1959年和1983年。它获得“建工师”这一番号的时间,是在1997年。

外界对建工师的了解一直很少。它的一位前任领导曾说,建工师在兵团14个师中十分特殊,它一直“游离”在外,2004年以前,建工师一直没有吃过“皇粮”,它的机关干部没有进入国家公务员序列。它是兵团惟一以建筑业为主业的师,但却有7个农场,“而建工师的农业长期以来也‘游离’于兵团大农业之外。”

它曾被誉为“开路先锋”。在兰新铁路、南北疆铁路和青藏铁路建设中,有2000多公里的铁路由建工师承建。在区内外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建工师留下了3000多公里的足迹。它还被誉为“水利尖兵”“电站大王”,新疆各大流域的开发,重点电站的建设,均有建工师浓重的一笔。

建工师始终是兵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兵团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建工师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社会负担沉重、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已开始制约建工师的发展。

2004年1月,一场更大的变革悄然来临。

变革序幕

建工师副师长王春全对那一天至今记忆犹新。2004年1月31日,王春全赴任建工师纪检委书记的任命在这一天宣布。在这一天正式公之于众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文件:兵团党委《关于建工师深化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后来被简称为8号文件,在建工师很快家喻户晓。

时任建工师党委书记、政委的岳有堂将8号文件概括为4句话、20个字,即“政企分开,精干行政,做强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在一次改革动员会议上专门强调,建工师的改革是新世纪兵团四大改革之一,可以与“1+3”改革、“1+8”改革和师、团体制改革并列。

建工师师长王江生在这一天卸任,专司建工集团事务。他曾习惯的“师长”称谓从这一天开始变成了“董事长”“总裁”。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从行政领导到企业家,这一角色的转换需要极大的勇气,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建工集团。“兵团更需要企业家,建工集团这个大平台上可能会有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团政委李忠明的称谓也在此后不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职工和下属不再叫他“李政委”,改叫他“李书记”的时候,他还有些不习惯。兵团路桥总公司在建工师最初的番号是一团,后来更名为兵团第七建筑公司,但建工师内部对其仍然习惯沿用一团的称号。“撤团建企”是建工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兵团路桥总公司将彻底取代原来的建工师一团。

兵团六建党委书记谢永革虽然有些惋惜,还是按照改革的要求将下属2个农场移交给了农八师。“石南农场和红旗农场每年的产值加起来有8000多万元,占六建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按照8号文件要求,建工师位于库尔勒垦区的十一农场、尉犁农场、和静农场,位于奎屯垦区的奎东农场分别移交给了农二师和农七师。此外,建工师还有2个整建制团,以属地管理方式分别交给了农二师和农七师。

“20多万亩农田,还有近2万亩城市用地全部移交出去了。”一位建工师机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学校剥离后,教师们很高兴,他们进入了石河子教师队伍。学校的生源也明显回升。”李忠明说。但医院的剥离却没有那样顺利。“医护人员的档案至今仍在路桥公司,有关部门至今没有认可他们的身份。”路桥公司医院的医护人员一度流失,它原先有门诊、病房,有十几张病床,现在没人住院了,“只能看看常见病。”

只有4位工作人员的建工师民政局在改革期间接管了建工师在乌鲁木齐地区的8个社区。最初,凌宏武局长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总户数1.48万户,总人口4.7万人,其中无业人员、离退休职工加上低保人员接近半数。

由于划转、剥离,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纷纷涌现。牵涉到劳动关系、人事关系、利益关系。一些矛盾原来就存在,只是没有凸现出来。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一并爆发出来。

“企业逐步从办社会中脱离出来,但一场大的变革总会带来大的震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亟待解决。”王春全说。

而在2004年上半年,建工师改革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的涌现,其速度之快、数量之多,着实让师党委一班人始料不及。岳有堂在一次会议上算了一笔账,仅180天的时间里,就有40批集体上访的,平均每4天一批。

问题的症结很快找到了。在划转、剥离过程中,谁来承担历史遗留问题?群众心里没有底,他就要去上访,甚至越级上访。“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涉及上千职工,涉及近5000万元的拖欠款。”王春全介绍。

8号文件出台时,徐雅芬刚刚履任兵团五建副政委,很快,她的角色就转为副书记了,但分管工作的职责没变。“2004年事件比较多,甚至有大规模上访的。离退休人员虽然移交给农八师了,但他们还是来找五建的领导。我们配合农八师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仅六建当时就拖欠了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各种费用近1200万元。五建、六建和七建与移交职工签订了3年还清欠款的协议。建工集团也千方百计筹集了640多万元清还历史欠账。

“你不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你不把老百姓的困难、问题解决好,你别想轻装上阵。”岳有堂当时下了决心。

而今年,徐雅芬明显感觉到轻松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越来越少了,只有极个别的职工来反映问题。”

艰难重构

“8号文件的出台对建工师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对兵团的特殊体制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进行了全新的探索,找回了兵团企业的市场属性。”王江生对此深有体会,他期待着一个全新构架的建工集团能够因此轻装上阵。

建工师在“政企分开,主辅分离”的改革过程中,企业的负担明显减轻。据不完全统计,仅以五建、六建、七建为例,医院、学校等社政职能剥离后,每年可为建工集团减负544万元;离退休人员移交后,可减少福利和工资性支出820万元;移交、划转后,全师各企业养老保险统筹费用将少支出1000万元以上。

“管社政上的事少了,企业办社会的支出也少了。”李忠明起初感觉挺好,但他很快发现,“原来以为‘团’管的事可以不用管了,现在看来还不完全是这样,‘团’的建制撤销了,但‘团’的职能好像一点也没有少。”

徐雅芬最初也发现,她管的部门越来越少了,党群工作口上的工作人员也少了许多。2004年,按照建工集团的模式,五建将原来的党群工作机构合并为党群工作部,内设工作人员5人。今年,合并后的党群工作部又拆分为4个部门:党委工作部、群众工作部、纪检审计部和综合保卫部。“现在的工作基本上和上面对接了。”

徐雅芬所说的“上面”即建工师,在“政企分开”的过程中,建工师也经历了一次艰难的“重构”。

如何构建建工师新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没有现成的先例可循。2004年5月,建工师机关机构改革正式启动。以往那个靠上级补助、靠企业上交管理费来维持正常运转的建工师得到了185个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而“建工师不存在了,没必要了,要取消了”的传言也因此不攻自破。

这可能是兵团师一级最精干的机关。在此后的两个月,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在建工师的大院里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而岳有堂担心的是机构有了,今后该怎么干?该干什么?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建工师的机关部门可以和上级部门对接,可以接受任务。但是在建工师,这些任务如何落实?因为再往下已没有载体,因为“撤团建企”,团的建制在建工师已经不存在了。

“建工集团法人治理的框架雏形已搭建起来了,但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建工集团那一边,王江生也在思考。

实际上,建工师的机构改革一开始就已经触动了一根敏感的神经,那就是如何处理好并理顺建工师和建工集团的关系。

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集团”)成立于2000年,“最初,它与建工师实际上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一位知情人士回忆。2003年规范重组后,其性质变为国有独资公司,建工师是其出资人。“建工师想做大专业集团的想法由来已久。”

“最初想在体制内进行改革,包括农场的整合,企业的改制。”王江生说,“因为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兵团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2003年1月,兵团对建工集团的规范重组有一个明确的批示,其中有两条意义重大:一是明确建工师和建工集团在党委工作中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产权关系上,是出资人和被投资企业的关系;二是建工师的两位主要领导分兼建工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然而,这样的关系仅仅维系了一年。2004年1月,8号文件的出台成为建工师加快改革的催化剂。建工师和建工集团之间也不再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关系了。

8号文件对建工师和建工集团的定位分别有如下表述:建工师作为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一是履行党政军的职能,二是履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建工集团作为国有独资控股公司,按照管资产、管事和管人相结合的原则,在建工师的授权监督下,负责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对所属全资、控股、参股和托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能。

兵团建筑企业在其50多年的历程中,为新疆和兵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累积了沉重的负担。它和兵团农牧团场有些情形非常相同,要靠自己的积累办社会,但得到的“外援”却十分有限。因此,建工集团的下属企业要想轻装上阵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建工师作为出资人,它所承担的社政职能将比以往更加量多面广。

兵团高层始终关注着建工师的改革。兵团司令员华士飞上任不久即赴建工师调研,对建工师的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出了重要意见。2005年7月,初次到建工师调研的兵团政委聂卫国也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说,建工师履行出资人的职能,把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结合起来,这一点现在还不大明确。

于是,稍后一段时间,推动建工师改革的另一个关键性文件正式出台,建工师上下称其为33号文件,它与8号文件一起,均已载入建工师改革的史册。

33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在于理顺建工师和建工集团之间的人事管理体制关系。它明确指出,建工师与建工集团之间是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建工集团要依法经营好国有资产,履行好经营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实际上,33号文件的出台在建工师体制改革进程中无疑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建工师的改革在阵痛中进入“过渡期”,而在此之后,建工师的改革开始进入“调整完善期”。

谋篇布局

朱宁宁恰在这一时期来到建工师。2006年1月18日,兵团党委任命朱宁宁为建工师党委书记、政委、师长。此前,他任兵团建设局局长。而熟知朱宁宁的人都知道,他的成长与建工师有着紧密的关系,他对兵团建筑业有着极为全面的了解。这样的背景,使得朱宁宁的履任显得顺理成章。另一个层面,也透露出兵团高层加快推进建工师改革的决心。

划转、剥离后,建工师的总资产减少了3亿多元。次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建工师的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12.7%。经济总量的减少,使建工师在兵团各师经济总量排行榜上的位置下降了好几位。而一些困惑和质疑也由此产生:建工师的改革前途如何?纯粹的、一元化的建筑业能否做大做强?这一切,在朱宁宁到来之前,没有人给予明确地回答。

如果将2006年1月作为一个坐标的基点,朱宁宁看到了2004年1月,那是改革的起点。他也看到了2007年1月,那是他初步确定的建工师改革“调整完善期”结束的时间,此后,建工师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深入地思考,广泛地调研,集思广益之后,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朱宁宁说,那是认识上的障碍。政企分开后,建工师还想管一切,而建工集团那边则以企业的特殊性与“政”“游离”,“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完全没有统一到一个中心来。”

今年年初召开的建工师党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理顺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是当前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朱宁宁说。

这次会议确定了建工师改革的模式,也为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定下了“基调”。在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上,以条条管理为主,师、集团和企业三级党委自上而下,一脉贯通,集团公司党委和企业党委要坚决服从和接受建工师党委的垂直领导。在经济工作上,建工师与建工集团的关系就是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是产权关系。

“过去只有上下级关系,现在除了上下级关系还有经济关系,行政管理模式要向产权管理模式转变,向服务型模式转变。”朱宁宁知道,认识上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而要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必须用相关的制度来充实。“我们用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师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朱宁宁所说的“规则”是指“建工师党委工作规则”“建工师行政工作会议议事规则”“建工集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建工集团董事会议事规则”,这4个规则从源头上规范并理顺了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建工师党委面对的第二个难题是发展与战略定位问题。朱宁宁必须回答“建工师的改革前途如何?纯粹的、一元化的建筑业能否做大做强?”这一严峻的问题。

建工师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严重滞后,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三是管理基础薄弱,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

“建工师几十年只做了建筑产业的中段,上下游都没有延伸。”朱宁宁说。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今年,建工师党委确定了延长建筑主业价值链、拓展上下游业务、增强产业附加值的发展战略:突出建筑业核心地位,立足疆内、拓展疆外、挺进海外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建工集团?鸦在上游组建以工程咨询、监理、工程、造价评估等为一体的建设咨询投资集团?鸦下游组建与建筑业相关的新型建材工业集团,加强新型社区建设力度,形成三足鼎立、四轮驱动的新格局。

实际上,这些简单的论述具有非常厚重的意义。它表明,建工师今后的发展已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建工师的发展模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今年年底前,处于上游的建设咨询投资集团公司将正式挂牌。”一位师领导告诉记者。

“明年,新型建材集团将浮出水面。”朱宁宁对未来充满信心。“原来以为‘调整完善期’要到2007年结束,但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很快,建工师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壮大。”

朱宁宁的这个判断依据是,今年建工师对外承揽任务量突破了8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新的腾飞

“全师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过去那种‘脱节’的现象没有了。建工师加大了对建工集团服务的力度,今年机关选拔了35名干部到集团挂职,充实集团的力量。建工师为集团的发展全方位提供服务。”建工师纪检委书记王世豪对此感触极深。

“师党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以来,建工师上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协调、心齐、向上的喜人局面,出现了建工师历史上少有的和谐氛围,这种工作环境,带来了全师上下极大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带来了三级党委共谋发展的动力,这是全师上下有目共睹的事实。”建工师党委宣传部部长曾其祥亲历了这一过程。

建工师以往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还体现在另一个层面。在建工师新的发展战略中,社会发展放在了十分显要的位置。“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完善为民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事业向前发展。这是出资人应做的工作。”朱宁宁说。这也是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让企业轻装上阵的重要举措。

今年7月14日,乌鲁木齐市苏州路立交桥附近出现了一块醒目的招牌,“建工师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让建工师职工体验到了“一站式服务”的快捷。从这一天起,建工师局、民政局、老干局、司法局、建设局、劳动局等8个部门在此联合办公,有人称其为“大办”。

“劳动仲裁、困难救助,所有的问题到这里都可以反映,都可以得到解决,到这里就是底线了,不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挨个去跑。”建工师局副局长付军天天在这里“坐班”,她不仅要承担的职责,还需要对其它咨询做大量的解释工作。

“工作量比以前大多了。”但付军告诉记者,真正到这里来“上访”的人越来越少了。

民政局局长凌宏武在一幅社区分布图前向记者详尽地介绍建工师8大社区的分布。新型社区建设作为建工师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让民政局成为师机关最忙碌的部门之一。仅8大社区的基础建设就需要资金400多万元,“准备分3年完成。”凌宏武说。经费的来源也困扰着他,他说,必须坚持“依托政府、依靠企业、政企联动、兵地共建”的原则。

除了社区建设,扶贫帮困工作也是民政局的重要工作。一家“慈善爱心超市”在师部社区即将开业。凌宏武告诉记者,这样的“超市”将扩展到各大社区。

“慈善爱心超市”旁边是一个仓库,里面摆放着各式家具。“这是准备送给困难职工家庭的,以往帮扶几年,职工家里的面貌依旧。今年,我们开始送四大件,想初步改变职工家庭的生活条件。”凌宏武所说的“四大件”包括沙发、写字桌、八仙桌和大衣柜,每套价值上千元。“准备用3年时间,每年帮助200户职工,争取让困难职工家庭改变面貌。”

兵团五建、一建西山地区近600户困难职工和兵团八建居住在鱼尔沟的近100户贫困家庭,也是建工师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在兵团的支持下,建工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这些困难职工建造解危解困住房。

“年内就能住进去,原先那些干打垒住房少说也有也有几十年历史了,建工师党委并没有遗忘这些困难职工。”非常熟悉兵团八建情况的王世豪告诉记者。

而建工集团所属的企业因为改革,也真正卸下了“包袱”,开始轻装上阵。

“建工集团开始跳出新疆,大跨步地向外拓展。”2006年9月,王江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建工集团的产业发展已呈现出多元的势头。2005年底,建工集团彻底消灭了亏损企业。“立足疆内,拓展疆外,挺进国外”的战略构想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国内我们已进入了12个省市的建筑市场,国外也在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突破。”王江生算了一笔账,过去,建工集团90%的工程量来自疆内,现在,内地和国外的工程量已占据60%。今年9月,建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一期工程中一举中标20亿元人民币。“这是新疆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在国外承揽单项工程最大的项目。”这也是建工集团“挺进国外”最大的收获。

“我们要把建工集团打造成新疆乃至西部地区一流的建筑施工企业。”王江生带领他的团队,正向这一目标冲刺。

2004年之前,兵团六建的经营结构是工民建、农业、商业、运输业。改革之后,农业彻底退出了六建,而设备安装、房地产开发、装饰装潢等产业开始成为六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以前,六建的年产值在2.2亿元左右,农业剥离后,我们的产值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上升的势头。”谢永革告诉记者。

按照建工师和建工集团的总体部署,兵团五建也开始为今后的发展谋划布局。五建党委书记王志民介绍,五建的产业中,电力、铁路、路桥、水力和工民建基本上是“52111”的格局。根据市场的变化,五建调整了发展思路,在做强电力安装的基础上,开始重点向铁路建设倾斜。今年,精伊霍铁路重要标段的取得,更加坚定了五建战略转移的信心。

“电力建设我们在疆内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铁路建设将成为我们的第二品牌。”王志民说。今年,五建承揽的任务量有望达到5亿元,这也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做大做强建工集团,是建工师党委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不久前召开的建工师第四届党代会提出,建工集团要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围绕公路、铁路、水利电力、工民建、房地产“五大板块”和工业设备安装、装饰装潢“两小板块”,做强做精专业公司,力争在“十一五”末,把建工集团打造成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一流的建筑业企业集团,全面提升建工师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在建工师第四届党代会上,朱宁宁说,用战略眼光研究发展中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在这次党代会上,建工师党委将建筑业的发展提升到产业化的高度,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工师建筑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未来5年,建工师要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兵团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中的各种政策,着眼未来,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出在兵团有一定份量的三大企业集团,实现建工师新的腾飞。

“建工师发展的阵势已经布好了,现在可以从容下棋了。”朱宁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