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脐橙经济林水土保持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脐橙经济林水土保持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经济林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水土流失成为严重生态问题。研究提出在脐橙经济林内套作大豆、套作百喜草、间作梨树3种种植方式,并在不同坡位进行3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雨季水土流失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套作百喜草次之,上坡位间作梨树也有一定效果。套作大豆或百喜草有利于表层土壤容重的降低,然而该种植方式对中、下层土壤改良效果不明显;间作对土壤容重上、中、下各层次均有改良。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上两个坡位,研究发现套作大豆和百喜草均可显著降低中坡和上坡的水土流失量。

关键词:套作;间作;脐橙经济林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S7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558-03

由于立地条件适宜,脐橙、柑橘等经济林果种植得以在赣南快速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改善区域经济的作用。在经济林栽培产业化的背景下,由于缺乏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赣南地区果业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位于东江源区的寻乌境内,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脐橙经济林水土保持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以改善赣南丘陵山地脐橙经济林地水土流失的现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点选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9 ℃,极端最高气温日38.2 ℃,极端最低气温日-5.5 ℃。年平均降水量为1 643 mm,有些年份达到2 000 mm以上。4~6月是全县的多雨季节,6月降水量最大,平均达266.6 mm;11月和12月为全年月降水量最少月,仅约40 mm。

采样地位于县域范围内的南桥乡,东经115°44′55",北纬24°46′01.43",土壤为酸性土壤,pH 4.7左右,试验地为低山丘陵地,坡度为34°。

1.2 方法

1.2.1 样地选取 供试样地为8年生脐橙林,脐橙品种为纽荷尔。根据坡位不同分为上坡、中坡、下坡与平坡4段[1]。在4段中,分别设置套作百喜草、套作大豆两种处理,以不套作间作林地为对照样地[2-4]。在上坡段,除设置两个套作处理及对比样地,同时选取原有的脐橙、梨树间作地作为林果间作方式样地。采样时,套作时间为2年,间作时间为7年。

1.2.2 不同坡位套作及间作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于11月初,在每块样地选取3个重复采样点,每个样点取土壤剖面,剖面深度为60 cm,分4层从上往下取样,取样深度分别为0~10、10~20、20~40、40~60 cm。用环刀法测定原状土中土壤容量,用烘干法测定原状土中水分含量,用以比较旱季土壤水分保持情况[5,6]。

1.2.3 不同坡位套作及间作水土流失量的测定 在每块样地中分别设置1 m2观测区,每个处理2个重复。于6月主汛期某次降水后(降水量为26 mm),用细沟侵蚀观测法测定土壤流失量[7,8]。取两平行处理的平均值作为单次降雨的土壤流失量。

1.2.4 试验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AS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套作及间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1.1 土壤含水量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上坡位,套作大豆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7.60%,间作方式的含水量为17.50%,较优于套作百喜草方式,而较未套作间作方式的含水量提高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套作百喜草的蒸腾量较大,表层土壤的保水性不强。说明上坡位最好的保水方式为间作,套作大豆次之。在中坡、下坡、平坡3个坡位,以套作大豆方式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套作百喜草次之,未套作间作方式最低。且保水效果按照土壤深度为平坡>下坡>中坡。同一坡位、同一方式下的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 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套作大豆方式有利于均衡不同坡位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套作百喜草则有利于均衡不同坡位20~40 cm层的含水量,这可能是由于百喜草根系集中在表土层,且百喜草具有较大蒸发量;而大豆根系较长,对表层土壤水分消耗较小。按照保水总体水平看,在中、下、平3个坡位均以套作大豆最佳,套作百喜草次之,未套作间作效果最差。

2.1.2 土壤容重 在上坡位,未套作间作方式土壤容重为1.51 g/cm3,套作大豆方式为1.44 g/cm3,套作百喜草方式为1.46 g/cm3,间作方式为1.45 g/cm3。说明在上坡位3种种植方式对土壤紧实度的改良效果相当,较未采取套作间作方式的样地容重平均低4.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中坡、下坡、平坡3个坡位也与上坡位相似。同一种植方式同一坡位不同土层的容重比较可以得出,在平坡上套作大豆,各层容重标准差较小。套作百喜草中坡位与平坡位各层土壤容重标准差最小,下坡位最大。在上坡位间作方式下的各土层间容重标准差为0.11,较两种套作方式在不同坡位的标准差小,未套作间作方式的上坡位与平坡位的各土层容重的标准差最小,为0.10%。说明套作大豆和百喜草,尤其是套作百喜草有利于表层土壤容重的降低,对中、下层土壤改良效果不明显。而间作对土壤容重上、中、下各层次均有改良,比较均衡。

2.2 不同坡位套作及间作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

对比不同种植方式可知,上坡位中水土流失量最大的为未套作间作方式,达到1.66 kg/m2,间作方式可使水土流失量降低21%,套作大豆方式降低44%,最佳的为套作百喜草方式,降低率为51%。在中坡位,效果最好的仍为套作百喜草方式,其次为套作大豆方式,水土流失量降低率分别为53%和45%。下坡位套作百喜草与大豆两种方式也有一定效果,水土流失量降低率达36%和27%。在平坡位两种套作方式水土保持效果相当,流失量降低率分别为24%与22%。由同一坡位的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水土流失量方差分析可知,平坡位各方式的水土流失量分异最小,变异系数仅为16%;其次为下坡位,较大的为上坡位,最大的为中坡位。由此可见,在中坡位及上坡位选择合适的套作方式尤为重要。由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坡位的水土流失量方差分析可知,未套作间作方式的变异系数最大,套作大豆次之,套作百喜草最小。说明不采取任何套作间作措施会增大不同坡位间的水土流失量差异,流失量主要集中在中坡和上坡,远大于下坡、平坡;套作方式可降低中坡、上坡两个坡位的流失量,使各坡位的流失量趋于平衡,从水力学角度讲,有利于整个坡段的水土流失量的减少。

对不同种植方式的样地水土流失量进行比较,其流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套作间作、间作、套作大豆、套作百喜草 。在5%水平上,未套作间作样地流失量显著大于套作大豆样地与套作百喜草样地。套作大豆样地又显著大于套作百喜草样地流失量。在1%水平上,套作百喜草样地显著小于未套作间作样地,其余样地间水土流失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3 结论

1)在上坡位,间作方式与套作大豆方式保水效果最好,较优于套作百喜草方式。在中、下、平3个坡位均以套作大豆最佳,套作百喜草次之,未套作间作效果最差。

2)在上坡位,三种种植方式对土壤紧实度的改良效果相当,较未套作间作方式的样地容重低4.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在中、下、平三个坡位,两种套作方式也能降低土壤紧实度。套作方式尤其是套作百喜草有利于表层土壤容重的降低,对中、下层土壤改良效果不明显。而间作对土壤容重上、中、下各层次均有改良,比较均衡。

3)在下坡位及平坡位,两种套作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分异较小。而在中坡位及上坡位分异较大,选择合适的套作方式很重要。未套作间作方式的样地水土流失量主要集中在中坡及上坡两个坡位,通过套作方式,可显著降低中坡及上坡两个坡位的水土流失量。

4)在5%水平上,未套作间作、套作大豆与套作百喜草三种处理水土流失量差异显著。在1%水平上,仅套作百喜草样地显著小于未套作间作样地。在5%水平上,上坡位、中坡位水土流失量显著大于下坡位与平坡位,而下坡位也显著大于平坡位。在1%水平上,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显著大于平坡位水土流失量。

参考文献:

[1] 袁正科,田育新,李锡泉,等.缓坡梯土幼林林下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2):21-24.

[2] 朱培林,李志强,胡国强.果园套种百喜草应用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1998(3):30-32.

[3] 袁东海,王兆骞,陈 欣,等.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4):66-69.

[4] 李锡泉,袁正科,田育新,等.降水、径流收集装置设计与研制[J]. 湖南林业科技,2000,27(3):139-142.

[5] 何铁光,石雪晖,肖润林,等.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橘园水土流失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7-19.

[6]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7] 戴玉斌.不同坡位对油茶生产力的影响[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55-57.

[8] 李玉林.天新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果树台田稳定性研究与分析[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