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塑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塑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长期内,中国经济空间将呈现“东中一体、倾斜”的新格局,经济中心区从原来东部的一些重要区域扩展为整个东部和中部,东北、西北、西南这些区域将继续倾斜,重点区域会获得强化的发展,而一些非重点区域或者交通末梢区域将进一步衰退。

过去我们一看统计数据,很容易就看得出来东部和中部差距很大,但是现在我们用地级数据和县级数据,看不出这样的明显差异,因此,东部和中部真的是分裂的吗?真的应该分开吗?这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通过仔细研究,我们有两个重大发现和判断:中长期内,中国经济空间将呈现“东中一体、倾斜”的新格局;中国城市体系将会呈现“一网五带、开放互联”的新格局。

“东中一体、倾斜”,这其实是经济的空间格局,我们一般用人口来衡量。也就是说东部和中部将集聚为中心,东中一体化趋势明显;东北和西部分散为,向主要城市群和城市带倾斜。

这种趋势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东中一体的内在表现又在哪里?谈及一体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一般要从市场、要素和产业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产业一体化是东中一体化的关键,能够实现垂直分工是一体化的重要表现。有个指标叫作产业相似度技术,它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产业一体化的趋势。我们研究发现,东中区域之间的产业经历了一个从相似到不相似,再到相似的变化过程。

怎么理解?过去相似,它是恶性竞争,水平的竞争,你有我也有;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竞争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分工,出现了一些差异,一些地方转型不再做原来这个产业了,相似度也随之下降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产业相似度又上升了,虽然我们都在一个产业里,但所在的环节不一样,比如汽车产业,上海在做发动机,重庆在做外壳,其他地方在做零件,等等。这种相似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它恰恰是产业一体化的表现。

从经济要素上来看,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支撑。我们发现,东中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活跃的第一聚类,以接近20%的国土面积聚集了超过60%的人口,贡献了超过80%的国内生产总值;东北和西部形成相对低迷的第二聚类,向主要城市群和城市带集中,其余密度较低。

当然,一体化要有交通来支撑。由于交通体系的变化,使得中国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0年是点线城市体系,1990年至2010年是群带城市体系,2010年以后是群网的城市体系。从全国交通网络分布看,中部和东部是网络比较密集,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还未形成以网为主,还是以带为主。

交通效应,它有收缩效应、线带效应和网络效应,会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高铁提速、民航增班,都可以极大地缩减两地的时间距离,带来广泛的地理收缩。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网络效应,网络化交通体系实现了各层次节点的互联互通,彼此分享外部经济。一般来讲,网络外部性的价值呈几何级增长,当节点增加时,产出规模和种类随之增加,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目前我国东中部以网络状高铁体系支撑起群网状城市体系,未来网络效应将进一步扩展,实现更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和判断,为了更好地顺应大国城市化的客观规律,满足大国转型的迫切需要、开拓大国开放的全新格局,我们对未来中国经济空间和城市体系发展提出五大建议:第一,对中国经济空间做出重大调整,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政策扶持”;第二,对中国城市体系做出重大调整,推进“一网五带”的发展格局;第三,自主发展区重点实施“东中一体,群网带面”战略;第四,政策扶持区重点实施“五线带面,开放互联”战略;第五,在线外实施“以点带面、适度平衡”战略。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