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丽华 :紫檀宫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丽华 :紫檀宫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玩资本的陈丽华玩上了紫檀,她把自己的大部分身家都投入到紫檀的收集和制作中,对此陈丽华的解释是:这是“财富的回归和升华”。

沿长安街一路向东。京通快速路边上,谁都不会无视那儿矗立着的一片规模宏大的仿明清建筑。这便是中国紫檀博物馆,我国首家国字头私人博物馆。它坐北朝南、气势恢弘,由有“中国第一富婆”之称的陈丽华投资两亿多元兴建,是北京市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

多次路过紫檀博物馆,对高悬的匾额上的三个大字“紫檀宫”印象深刻。这座“宫殿”,和它的主人一样,给人一种财大气粗的印象。在民间博物馆普遍步履维艰的当下,似乎没有谁会担心它的生存,虽然它一个月的门票收入仅有一万元,还不足以支付整个博物馆的水电费。

紫檀宫对自己是这样介绍的:“中国首家规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为一体的专题类民办(私立)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空白。”

而紫檀宫的功用,绝不仅限于博物馆一项而已。它的剧院和客房,经常帮政府完成一些接待任务,它的总统套房还接待过德国前总理科尔。仅就其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而言,已让其他民间博物馆望尘莫及。

总体上,紫檀宫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紫檀博物馆,即对公众开放的部分。第二进院落为“丽华阁”,由会客厅、剧院、陈列室、秘书工作室等组成。其中三楼到六楼是客房。六楼到九楼是陈丽华和先生、儿女们的居所。第三部分为紫檀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而陈丽华,这个住在“宫”里的女人,她被财富和传奇包围着,像一个谜一样生活在公众的视线之外。

财富之谜

其实,陈丽华首先是大地产商,然后才是私人博物馆的拥有者。然而每当我们提起地产大腕,想到的往往是潘石屹、任志强等媒体上的熟脸儿,很少会一下子想到陈丽华。

并非陈丽华和她的富华集团不著名,她的名字与长安俱乐部、金宝街这些风水宝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她和她的一子二女处事极为低调,极少主动曝光公司的投资情况,也绝少在镜头前露面,因此,一提起陈丽华,人们难免有神秘之感。而她最引起轰动之事,又是与《西游记》中唐僧扮演者迟重瑞的老少配婚姻,这就越发加重了人们对她的好奇和揣测。

陈丽华常被称作港商,而她也的确是香港富华公司的董事长,但她又是着着实实的老北京,皇族,致富之路也写满传奇。这些背景材料,与上述一起构成了陈丽华的谜之语境。

关于陈丽华的出身和致富,坊间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陈丽华,满族,正黄旗,那拉氏后裔。1941年出生于北京颐和园,并在那里长大。因家境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1977年,为生计所迫的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又热诚、讲信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82年,靠着多年的积蓄及祖上留下的遗产,陈丽华移居香港,进入房地产行业——在比华利山庄购买了 12栋别墅,低价买入,高价售出。如此几个回合,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80年代后期,陈丽华回到北京,拿到了毗邻天安门广场的一块地,开始筹划她在内地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长安俱乐部。

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据说对陈丽华没有丝毫影响,因为早在 80年代末她便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进行了多项地产投资。

90年代,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先后投资 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地区建造了 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

进入新世纪,陈丽华又投资逾 60亿元完成了金宝街的拆迁和重建。

陈丽华现在还没有上市的打算,她说富华庞大的现金流,完全有能力完成自我供血。不玩资本的陈丽华玩上了紫檀,她把自己的大部分身家都投入到紫檀的收集和制作中,对此陈丽华的解释是:这是“财富的回归和升华”。

紫檀传奇

紫檀作为木中极品,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现在被公认的紫檀仅指小叶紫檀,主要产于偏远的热带雨林,生长极其缓慢,每百年才长粗 3厘米,非千年不能成材。而且即使成材,也是“十檀九空”,大料极其稀少,因而价格昂贵。

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最为细密,分量最重,入水即沉。它坚硬,木性稳定,是制作家具和乐器的极品之材。用紫檀制作的器物经打蜡磨光后不需漆油,就呈现出缎子般的光泽。紫檀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

在我国,紫檀自古便受到特别的重视。早在公元三世纪,就经晋崔豹作为珍贵木材写入《古今注》。明王佐《格古要论》又将紫檀定为“异木”,意即“珍异之木”。

紫檀家具以明清为大发展时期。因紫檀的名贵和难求,大多为宫廷制造。就其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而言,明清的紫檀家具达到了一个巅峰,其中尤以乾隆年代为甚,是紫檀家具制作的鼎盛时期。

“弘历帝耽爱器物陈设。能工巧匠殚精竭思,历时数十载才制造出数量可观,在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所谓‘贡作’紫檀家具。”在为陈丽华出版于 2006年的《丽质华堂》一书所作的序中,王世襄如是说。

同样在这篇序中,王世襄这样称赞陈丽华:“紫檀家具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陈丽华女士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由衷的爱好,故以继承、发展这一传统工艺为己任。……十余年来集中工匠数百人,营建厂房几十楹,制成精品逾千件,规模成就除乾隆内府外,可谓绝无仅有。”

“规模成就除乾隆内府外,可谓绝无仅有。”也就是说,陈丽华紫檀宫中的紫檀器物,已可媲美宫廷。

据陈丽华说,她与紫檀的缘分来源于儿时的记忆。从小,她便被紫檀和黄花梨的家具所包围。父亲告诉她,这些家具都是极有价值的东西。陈丽华结婚时,长辈们为她准备的嫁妆就是精致的紫檀家具。“”时,陈丽华和母亲将实在舍不得处理的一些紫檀家具埋到了猪圈旁的地下。10多年后挖出来时,她惊奇地发现,这些家具竟然没有丝毫腐蚀和损毁,擦拭后仍然光洁如初。就是在对这些旧家具进行修补的过程中,陈丽华受到启发,开设了她最初的家具修理厂。

此后陈丽华涉足地产界,离开了家具行业。但上世纪 80年代的一天夜里,陈丽华怎么也睡不着,凌晨三点把儿子女儿都叫了起来,跟他们讲,“我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你们有意见没有?”孩子们说:“我们都听您的。您喜欢您就花吧,我们有机会再做别的生意挣。”

从此,陈丽华开始接续她与紫檀的缘分。

近百年来,很多学者都认为真正的小叶紫檀早已绝种。直到 1996年,有人在印度洋岛屿的密林中重新发现了紫檀木种,并购回国内请故宫博物院的明清古典家具专家鉴定,被确认是明朝时使用过的老紫檀木,从而否定了紫檀早已绝迹的说法。

为了寻找紫檀,陈丽华以一介女子之身,携巨款,冒高温,率助手八赴印缅的深山老林,遍尝艰辛。原始森林中,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她坐过电瓶车、摩托车,骑过驴;在路边的洞里,蛇的目光咄咄逼人,她胆战心惊,避让而行;小吃店紧挨着露天厕所,端着碗却闻到阵阵臭气,她忍着恶心把饭吃下去;还有一次,汽车在深山密林里穿行,差半尺就摔下了悬崖……

最险的一次是遇到“七里蜂”,据说这是一种能追人七里不罢休的马蜂。陈丽华和助手仓惶惶逃回了车上,但成群的马蜂还是把车叮得当当作响。跟进车里的 4只马蜂,把所有人的脸都蜇肿了。只好听当地向导的话,就地小便,然后把尿拍在被蜇的地方。拒绝拍尿的司机,脸肿成了皮球。走出去没多远,陈丽华看到一个小孩躺在沟里被蜇死了,浑身覆满了马蜂。这是陈丽华最可怕的记忆之一。

紫檀有了,陈丽华的目标是向故宫看齐,一切都按传统宫廷家具的规矩来。为此,陈丽华把地产业务逐渐交给了儿子和女儿,自己则全副身心扑到了紫檀上。揣摩木料,研究工艺,向专家求教,潜心制作明清式样的家具。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评价她的紫檀宫:“人们从博物馆的精品陈列中,可以看到雕作技艺的高超,这些传统技术终于后继有人而不致湮没无闻,实为文化之大幸!”

1990年,为向即将举办的亚运会表示心意,陈丽华打算捐一座红木紫檀雕屏风,放在亚运村欢迎各国健儿。组委会请了故宫博物院的单士元、朱家溍等老先生到陈丽华的家具厂考察。一开始,几位老人似乎不相信这位富婆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冷着脸,既不与陈丽华握手,也不与她寒暄,直奔车间而去。可看过陈丽华的作品后,单士元老先生紧紧握着她的手说:“藏龙卧虎哇!”当听说陈丽华一件也没卖过时,老先生们更高兴了,当即就表示回去后向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汇报一下她的情况。从那时起,故宫便向这个女人敞开了大门。她可以进故宫的库房临摹样子,丈量尺寸,故宫还专门派来宫廷部研究明清家具的胡德生长期在她的厂里指导生产。这种殊荣,在国内外绝无仅有。

90年代末,为了收藏和展示这些作品,陈丽华做了一个新的决定:盖一座紫檀博物馆。

如今,在她的紫檀宫里,你可以看到陈丽华积数十年珍藏的明清家具,近30年来她和她的工人们一起制作的传统家具精品,另外还有很多微缩的中国古建筑景观。

大心容物

凡成大事之人,必有大气魄。不论外界对陈丽华如何猜测和议论,但凡是见过她的人都对她的爽气印象深刻。

陈丽华的朋友很多,三教九流,五湖四海。陈丽华说:“很多人都问我经商的诀窍,我说很简单——诚实、信用第一,真心实意地交朋友。”

不光朋友肯帮她的忙,她手下的工人也对她服气。年轻的工人们呼她作“板儿妈”,就是既为老板又是妈的意思。陈丽华的 1000多名工人都住在工厂里,陈丽华为他们盖起了一排排精致的“夫妻房”。她包揽了工人一年四季的衣住食,还发给他们令一般农民工咋舌的高工资。阳历年,她送他们每人一件羽绒服;春节,又送一人一件真丝棉袄。

“一年到头一天吃一头牛,365头牛能有多少钱?你有病了,黄金不能把你带去送医院,还得是人。工人也是一样,所以处理好人的关系是最关键的。把钱看得太重了,人人恨你,人人看不起你,不如没钱。”

金宝街原来是老居民区,私搭乱建的现象很严重。但工程开工后,陈丽华仅用 28天时间,就完成了 2000多户居民的拆迁,创造了京城地产界的一个奇迹。对此,陈丽华说,“我跟儿子说,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指望着拆迁改变一下生活,能多给点就多给点,咱这个项目就算做赔了点,行不行?儿子说,行。结果,没有一户告状的。”陈丽华承认,这次拆迁超出了预算。

“钱吃亏,不能人吃亏。钱亏还有机会赚回来,要是人的信用吃了亏,不是用钱能买得回来的。这不是大方,而是人情味,有钱人要了解没钱人的难处。每户多给一点钱,你最多少造一座楼,但他早迁走,你的投资进展就更快,也给政府少添了麻烦。如果你迟迟开不了工,自己也生气,百姓也骂你。”陈丽华的话听来朴素,却是扎实的大道理。

10年来,无数的商贾巨子参观过紫檀宫,很多人愿意高价购买其中的展品,但都被陈丽华一口回绝了。多年来只投入不产出,目的何在?有人觉得陈丽华的行为类似于囤货。科尔参观时也曾经问过她:“如果你上了天国,你的展览馆和展品怎么办?”陈丽华答曰:“留给国家,留给子孙后代,我早想好了。”拂去对商人唯利是图的偏见,我们也许应该相信,这个亿万富婆,真的有着传承传统艺术的诚心。“在紫檀上的投入,几乎是倾尽了我毕生的所有,我也想有回报。可是想想,还是不舍得。因为随着自己更深入地了解紫檀,我就越发清楚地认识到,紫檀艺术是民族的国粹,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品,把这些传统的文化艺术经由我的手恢复起来,把一批一批的工匠培养出来,让檀雕技艺能够从我这里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从事紫檀事业的最终目的。”

近几年,陈丽华最热衷的事是向世界介绍我国传统的紫檀艺术,她曾携紫檀博物馆的藏品赴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展出,均在当地引起了极大轰动。另外,她又把花费大量心血制成的几件大型紫檀艺术品——“紫檀制天坛”、“紫檀制角楼”、“紫檀制万春亭”、“紫檀制飞云楼”、“紫檀制六角亭”等,无偿赠送给了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以及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

转载自《企业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