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人与海》的生命本体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人与海》的生命本体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到《老人与海》的意义,研究者多半会提及它的象征意义。尽管海明威说过:“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男孩就是男孩,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①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仍然固执地挖掘《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从书中很多内证来看,作者显然有意煞费苦心地把多层次的涵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②“《老人与海》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把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和通篇作品的象征寓意性融为一体,表达了深邃的内涵。”③ “‘更深的东西是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海明威这样告诉他的读者们,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老人与海》以后,我们会懂得不仅仅只是老人、小孩、大海和鱼类有一定的象征主义。在这部作品里‘更深的东西’还很多。”④其实我们说,只要换一个视角,把《老人与海》看成是海明威对生命本体的观照与表达,看成是海明威从他那不平凡的经历与不凡俗的心中粹取出的对于生命本体的解读与认识,小说中的许多内容便不再云山雾罩。

世界万物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所谓“生命本体”,指的是存在于生物类具体事物之中的不可被人见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相对抽象事物,是生物类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规定、规律、性能和本质,是生物类具体事物具有的类的普遍性规定,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变异、进化、行为表现出来的主体生存意识。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把他对于生命本体的解读、认识甚至憧憬,通过圣地亚哥老人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海明威用他的笔,展示了生命本体平等、友善、顽强、丰富等特质,而人类对于生命本体的这一解读与认识却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海明威所展示的生命本体的特质。

1. 平等。

生命平等在小说中不仅体现在老人与人的关系上,更体现在老人和自然界生物的关系上。正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使得老人在与周围人以及自然生物的相处中,始终表现出一种尊重与理解。

老人与孩子是平等的。小说一开头就是老人与男孩的长篇对话,这些对话,完全没有年龄悬殊几十岁的代沟,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两个同龄好友之间的交谈,像是两个怀有赤子之心的人在交流。老人始终把男孩作为自己的助手和伙伴、作为自己生命的支撑来看待,“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⑤。

老人与妻子是平等的。妻子死后,尽管老人的生活困顿而凌乱,但他始终怀有对妻子的怀念和尊重。在老人极其简陋的小窝棚里,“在用这纤维结实的被展平的棕叶叠盖而成的褐色墙壁上,有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和另一幅科布莱圣母图。这是他妻子的遗物。墙上一度挂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但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了,它如今在屋角搁板上,在他的一件干净衬衫下面”。

老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对大海,“有些较年轻的渔夫,……都管海洋叫el mar,这是表示男性的说法。……可是这老人总是拿海洋当做女性,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如同对一个女人那样,他想”。对海龟,“他替所有的海龟伤心,甚至包括那些跟小船一样长、重达一吨的大梭龟。人们大都对海龟残酷无情,因为一只海龟给剖开、杀死之后,它的心脏还要跳动好几个钟点。然而老人想,我也有这样一颗心脏,我的手脚也跟它们的一样”。对海豚,“夜间,两条海豚游到小船边来,他听见它们翻腾和喷水的声音。他能辩别出那雄的发出的喧闹的喷水声和那雌的发出的喘息般的喷水声。‘它们都是好样的,’他说,‘它们嬉耍,打闹,相亲相爱。它们是我们的兄弟,就像飞鱼一样’”。对大马林鱼,“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2. 友善。

对于自然界弱小的生命,老人表现出了充分的同情与关爱。“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它们始终在飞翔,在找食,但几乎从没找到过,于是他想,鸟儿的生活过得比我们的还要艰难,除了那些猛禽和强有力的大鸟。”“‘好好儿歇歇吧,小鸟,’他说。‘然后飞到空中去碰碰运气,像任何人或者鸟或者鱼那样。’”“‘鸟儿,乐意的话就住在我家吧,’他说,‘很抱歉,我不能趁眼下刮起小风的当儿,扯起帆来把你带回去。可是我总算有个朋友在一起了。’”

对于自然界生物生命的被摧残,老人感到万分痛心。看到雄马林鱼久久不离开被捉住的雌马林鱼,“它是美丽的,老人想起,而它始终待在那儿不走。它们这情景是我看到的最伤心的了,老人想”。

即使对远在天上的日月星辰,老人也充满友情。“我很高兴,我们不必去弄死那些星星。’想想看,如果人必须每天去弄死月亮,那该多糟,他想。月亮会逃走的。不过想想看,如果人必须每天去弄死太阳,那又怎么样?我们总算生来是幸运的,他想。”“可是我们不必去弄死太阳或月亮或星星,这是好事。在海上过日子,弄死我们自己真正的兄弟,已经够我们受的了。”

对于周围的人,老人也表现出十足的善意和善心。老人在和鲨鱼顽强搏斗而完全无法预知结果的时候,他仍然坚信:“我现在离陆地不会太远,他想。我希望没人为此担心。当然啦,只有那孩子会担心。可是我相信他一定有信心。好多老渔夫也会担心的。还有不少别的人,他想。我住在一个好镇子里啊。”当老人最后从昏睡中醒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把他的战利品鱼头和鱼的长嘴送给别人。

生命友善体现在老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种种的关系中。心存善意与善念,善待周围万物,使得老人的行事做派始终流淌着爱意,流淌着从容与优雅。

3. 顽强。

作为一个“硬汉子”,圣地亚哥老人将生命本体的这一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

从性格看,老人爱棒球,爱狮子。在他极少的爱好中,棒球赛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他和男孩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谈论棒球比赛,在船上和大鱼搏斗时,他也常常想到棒球赛。老人还爱狮子,“在这以后,他梦见那道长长的黄色海滩,看见第一头狮子在傍晚时分来到海滩上,接着其他狮子也来了,于是他把下巴搁在船头的木板上,船抛下了锚停泊在那里,晚风吹向海面,他等着看有没有更多的狮子来,感到很快乐”。老人的这些喜好,体现了老人潜意识中的一种偏好与追求,一种对力量、强健、勇武、威猛的偏好与追求。

从经历看,尽管小说对老人的过往交代不多,但就从仅有的一些交代来看,老人还是颇具“硬汉”风采的。他曾经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酒店里,跟那个码头上力气最大的大个子黑人比手劲。“整整一天一夜,他们把手拐儿搁在桌面一道粉笔线上,胳膊朝上伸直,两只手紧握着。双方都竭力将对方的手使劲朝下压到桌面上”“他和黑人手上的指甲缝里都渗出血来,他们俩正视着彼此的眼睛,望着手和胳膊”“天亮时,打赌的人们要求当和局算了,裁判员摇头不同意,老人却使出浑身的力气来,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朝下扳,直到压在桌面上”。老人过去也曾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但他并不气馁,一直坚持到逮住大鱼。

从意志看,老人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他为了身体的强健,每天坚持喝许多渔夫厌恶喝的鲨鱼肝油。他在和大鱼搏斗中为了保存体力,强吃下不新鲜的、生的、没有盐和作料的鱼肉。他在和马林鱼不断升级的较量中,更体现出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永远行的”。“你现在头脑糊涂起来啦,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想。”“‘清醒过来吧,头。’他用自己也简直听不见的声音说,‘清醒过来吧。’”

从行动看,老人制服大马林鱼到最终杀死大马林鱼的漫长过程,是一场撼人心魄的智与力的较量。老人遍体伤痕,左手近乎残废,食物不足,体力严重不支,但老人不断向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挑战,“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回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垮了。我弄不懂。但我还要试一下。他又试了一下,等他把鱼拉得转过来时,他感到自己要垮了。那鱼竖直了身子,又慢慢地游开去,大尾巴在海面上摇摆着。我还要试一下,老人对自己许愿,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已经软弱无力,眼睛也只能间歇地看得清东西。他又试了一下,又是同样情形。原来如此,他想,还没动手就感到要垮下来了,我还要再试一下……”就这样,老人在与大马林鱼的顽强搏斗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接下来的与鲨鱼的搏斗中,尽管老人已经清楚地知道事情的必然结局,但他依然不抛弃,不放弃,他告诫自己:“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老人用完了所有能够与鲨鱼搏斗的“武器”,和鲨鱼们做着顽强而坚决的一轮又一轮的搏斗,一直到累吐血,一直到鲨鱼不再进攻。“老人这时简直喘不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正是凭着这种超越生理和心理极限的努力,老人展示了“硬汉子”的顽强,展示了“生命”顽强而坚韧的风采。

4. 丰富。

如果说平等、友善、顽强是这首“生命交响曲”的主旋律,那么,一些小的插曲也让我们产生关于生命本体的其他联想。

其一,乐观。“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这是老人眼睛的特写,反射着老人困顿中不低头不悲观的性格。“‘有什么吃的东西?’‘有锅鱼煮黄米饭。要吃点吗?’‘不。我回家去吃。要我给你生火吗?’‘不用。过一会儿我自己来生。也许就吃冷饭算了。’‘我把鱼网拿去好吗?’‘当然好。’实在并没有鱼网,孩子还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把它卖掉的。然而他们每天要扯一套这种谎话。也没有什么鱼煮黄米饭,这一点孩子也知道。”这一段配合默契的老人与男孩的对话情景,常常在老人和孩子之间上演,展现了艰难生活中难得的乐观风趣和温馨。

其二,生动。对海洋里的各种生物,老人有着不同的好恶情感,并且常常把这种情感表现得充分而孩子气。僧帽水母闪着彩虹般颜色的大气泡很美,但人的胳臂和手碰上它的毒素就会出现伤痕和疮肿,“毒素发作得更快,痛得像挨鞭子抽一般”。由于它“欺诈成性”,老人骂它们是,并且“喜欢观看海龟把它们吃掉,喜欢在风暴过后在海滩上遇上它们,喜欢听到自己用长着老茧的硬脚掌踩在上面时它们啪地爆裂的声音”。

其三,困惑。老人对他不得不杀死但又被他视为兄弟的鱼们心存不安和困惑,“也许杀死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该是的,尽管我是为了养活自己并且给许多人吃用才这样干的”。“他就想得很多,只顾想着罪过。你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把鱼卖了买食品才杀死它的,他想。你杀死它是为了自尊心,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如果你爱它,杀死它就不是罪过。也许是更大的罪过吧?”

接着,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海明威对生命本体观照与认识的深刻独到之处。

尽管东西方文化关注的重点存在许多差异,但对于生命本体的关注与探究却是共同的。在中国,先秦时就有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争。在西方,绝大多数人信仰的基督教有原罪说,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而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纷纷为人天性善良提供科学根据。“中国的《三字经》流传到德国,并且有学者对其内容进行了研究。《三字经》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已得到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证实。”⑥

海明威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多次身负重伤,失去过亲人,目睹过生命瞬间失去的惨剧。饱经战争中生命被摧残、被剥夺之痛的经历,使海明威对生命的珍视与理解走在了他的时代的前面。海明威对生命有着细致入微的观照和体察,对于生命的美好与魅力有着由衷的热爱与赞叹。“文化的本质理所当然就是对人类生命和精神的开发。”⑦我们说,只有一个真正关切与关爱生命的人,一个真正洞悉了生命本体特质的人,笔下才会呈现出如此原生态的、闪耀着光辉的生命形态,才能够塑造出圣地亚哥老人这样一位充分展现了生命魅力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圣地亚哥老人形象是海明威生命本体意识的一个理想化的载体,“他是一个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⑧。

“认识你自己。”铭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门楣上的这句神谕,千百年来鼓舞着人类对自我进行探索。但至今,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还在探索的路上;对于生命本体的认识,还在云雾缭绕之中。因此,《老人与海》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故事,便有了太多的意蕴;圣地亚哥老人形象所体现出的生命本体意识,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对我们仍然有着启蒙的意义。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关于《老人与海》的许多说法,便豁然开朗。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实的老人,一个真实的男孩,真实的大海,一条真实的鱼和许多真实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⑨是的,只有触及到生命本体特质的“真实的生命”,才能让每一个具体的人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才能让人类照见自己的许多共通之处,进而产生许多的联系与想象。“《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⑩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老人与海》是一部杰作,尽管它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象征和寓言的意味,但那不是海明威的创作初衷,那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可能产生的效果,那是读者的事、后人的事,海明威只是写了一个田园诗般的关于真实生命的故事。

作为华人世界颇有影响力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一向有着不让须眉的开阔豪气,而其新作《目送》却让人感到曾经咄咄逼人刀光剑影的“龙卷风”开始变得温柔婉转。开始专注于生活的细腻体会: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龙应台这些年来从公共领域转向关注私人领域,文风也从《野火集》的犀利批判转向《目送》的感情书写。在解释龙应台写作风格发展的形态上,中国大陆和海外又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是越写越大还是越写越小?龙应台说:“在中国大陆有一种声音会说,当初写野火的人,还有写了《请用文明来说服我》的这个人,怎么现在在写《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她怎么越写越小了,或者是说怒目金刚怎么会变成儿女私情,大为失望。同样这本书,在海外反而会说,龙应台从小变大了,就是说以前你是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但是那些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真正的、实质的、比较接近生命本体的,其实是《目送》这样的写作。从野火到《目送》,其实作者是从小到大,越写越大,而不是越写越小。”11 我们说,龙应台写作风格的这种发展变化,早她半个世纪的海明威,即是她的同道。也由此可见,对于生命本体的探究与表达,是文学人一个永恒的命题和追求。只是,读者们以及文学评论者们常常把问题弄得复杂而隐晦。

参考文献:

①吴劳著《〈老人与海〉的多层次涵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吴劳著《〈老人与海〉的多层次涵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陈著《外国文学名著选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④百度百科:“老人与海・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最近更新:2009-11-18)

⑤海明威著、吴劳译《老人与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⑥袁义莉编译《“人之初,性本善”有科学根据》,德国《望》月刊

⑦池田大作著《人生寄语》,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⑧陈著《外国文学名著选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⑨吴劳著《〈老人与海〉的多层次涵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⑩百度百科:“老人与海・相关评论”(最近更新:2009-11-18)

11龙应台《从“龙卷风”到“细雨和风”》,《汕头特区晚报》2009年11月5日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