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元培亲手制成的纪念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元培亲手制成的纪念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原苏州戏曲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中,有一册薄薄的剪报簿,浅灰色封面上用毛笔横书 :“穆藕初先生派遣留学纪念册蔡元培题”。这本业已发黄、并不显眼的小册子,却由蔡元培先生亲手制成,历经86年岁月沧桑,弥足珍贵。它原先的收藏者是著名实业家穆藕初的长子穆伯华。纪念册于上世纪80年代跟一批捐赠的穆藕初昆曲史料及文物一起留在了博物馆。

1920年初,穆藕初赴北京办事,期间访问北京大学,与蔡元培座谈提倡学术事。返沪后,穆致函蔡元培,决定捐资派遣北大学生出国留学。函云:“先生掌大学三年,而全国人心为之大变,是征学术影响,如此深闳。吾深感文化之重要,复感先生之困难。谨捐款万金,完全付托先生个人,为先生选派在学术上、社会上有贡献有希望之青年学生,赴国外留学之用。这不过是小小的帮助先生一点。”同年5月,穆再次赴京,与蔡元培商定具体实施办法,并聘请胡适、陶孟和、蒋梦麟三位北大教授助理蔡考察选定出国留学人选。最后选定罗家伦、段锡朋、周炳琳、汪敬熙、康白情五人。1920年6月27日,北京的英文报纸《China Press》(中国通讯),以《Five Students of University Win Chance to Study in U.S.A》为题,率先报道了上海德大、厚生纱厂经理穆藕初捐资5万、选派留学生赴美深造的消息。接着,6月28、29日,《北京晨报》以《实业家提倡学术之创举》为题,连载报道了这件事,还刊登了罗家伦等五人合影。6月30日、7月1日的上海《申报》以《北京通讯》形式转载了这篇文章。《北京晨报》7月1日又刊登了穆氏致蔡元培的信和《穆氏奖学贮金简章》全文。北京的另一份英文报纸也刊登了相关消息。这事成为当时国内媒体的“热点新闻”之一。

实业家资助教育事业并不鲜见,穆氏本人也曾捐资中华职业教育社办学,但捐献万金、委托个人选派素不相识的学生出国深造,实为一大创举。据穆伯华回忆,其父在作出这一决定之前,曾对他与兄弟家骥二人说:“我准备拿五万两银子,帮助别人出洋留学,我想将来你们都有能力自己去赚钱,对此决不会反对吧!”穆藕初并常以“钱要用于有益于人,而莫有益于己”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后来出国留学人选又增加了汪绍源,共六名。1920年9月22日,江苏省教育会在沪召开欢送会,穆藕初在会上讲了一段出于肺腑的话,令人感动。他说:“从前自己赴美,好容易得到官费,极知求学之难,今幸年来经营实业,稍有盈余,故愿意派人求学,惟不望人报酬,盖此为个人对于社会应尽之责任。所喜选派诸君,均北大杰出之才,且为觉悟之人,并为觉悟后而知研究之人,颇为满意。”

穆藕初散金育人的创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上海虹口百老汇路恒昌祥机器厂主张延钟效法穆氏,于同年先后资助澄衷学校毕业生李允成、王孙和北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生张令法三人赴英国学习造船工程,传为美谈。1920年9月20日《申报》就曾以《二实业家加派留学》为题,同时介绍了穆藕初与张延钟的盛举。

蔡元培主持选派留学生人选的同时,将当时北京部分报纸的有关文章收集起来,剪贴成一册贴报簿,亲笔注明出处,并题写封面,送给穆藕初留作纪念。全册除封面外剪报计6页,收1920年6月28日、29日、7月1日《北京晨报》,6月27日《China Press》相关报道。另有一页英文报纸剪报,未注明出处和日期,似为另一英文报。这册手制纪念册作于何时?又何时送与穆藕初?现不可考。但从其剪报日期分析,最晚不会超过1920年7月。笔者查阅几种蔡元培先生年谱,都未提到过此事。作为蔡、穆二位先贤交往的见证以及一段历史的记录,这本珍贵的纪念册值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