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语语义发展演变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语语义发展演变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汉语中的成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和其他词汇一样,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成语也经历了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语义也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成语语义的发展变化主要包括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和色彩意义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主观认识的变化。

关键词成语 语义 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

Semantic Development Changes of Chinese Idioms

JIA Qianqian

(Jinan No.1 Senior Middle School,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Chinese idioms is a set phrase that of fixed structure form and complete meaning, like other vocabularies, it also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die, and its meaning has been changed more or less. The changes of Chinese idioms contain word meaning and color significant, the reason for these changes due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s of peopl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Chinese idiom; Semantic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词汇学认为,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部分。就成语来讲,成语语义的发展变化主要是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的变化,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

1 成语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

1.1 成语词汇意义范围的变化

1.1.1 成语词汇意义的扩大

成语词汇意义的扩大一方面包括成语所指称的事物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包括成语的词汇义义项由单一义项发展为多义义项。我们在查阅《成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的时候会看到,在某一个成语的词条下面,常常标有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由该成语本义引申,就有了引申义;由该成语产生时的“形容”、“假托”,所以有了比喻义。这些意义的标示,就体现了成语本身的发展,其意义有的深化了,有的从产生时的单义词,变成了多义词。

例如:“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从特指歌曲到文学艺术这个大的范畴,成语的语义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诚惶诚恐”、“城下之盟”、“金枝玉叶”等都属于成语的语义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大。另一方面如成语“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后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粉墨登场”这个词的意义范围扩大了,既可以形容演员,也可以形容登上政治舞台的坏人,虽然这两类人毫不相关,但这两个义项我们现在都在使用。

第一类词的词义扩大是在抛弃了本义基础上的扩大,第二类词的词义扩大是义项的增多,几种词义并行使用,因此第二类词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多种义项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使用都是正确的。

1.1.2 成语词汇意义的缩小

成语词汇意义的缩小是指成语所指称的事物范围的缩小。例如:“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这个词的本义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指称范围,可以适用于任何群体,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仅指“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词义的指称范围缩小了,也就是说这个词的本义已不再使用,仅使用后来的意义了。此类还有“芸芸众生”“自怨自艾”等。

1.2 成语词汇意义的转移

成语语义的转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另一类是词义原来专指甲事物,后来变为专指乙事物,甲乙两类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成语“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语出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后表示对人不分厚薄,同等看待。朱自清《回来杂记》:“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 这个成语中,“仁”这个词的词义逐渐弱化,成语的使用对象也从特指圣人到泛指所有人。词义虽然发生了转移,但是后来的意义与原来的是有联系的。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惊心动魄”、“作威作福”、“左右逢源”、“珠圆玉润”“知人论世”“引人入胜”等。第二类情况,如成语“来龙去脉”,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龙:旧时迷信风水的人,把连绵起伏的山水地形比做“龙”。来龙:龙头之所在叫做“来龙”。从龙头到龙尾像脉管一样连贯着的地势叫做“来龙去脉”。

成语词义的转移变化,是旧词义的消亡,新词义的产生过程。往往是成语中某个词素的意义发生了改变,或是得以弱化或强化而造成的。

2 成语色彩意义的变化(下转第208页)(上接第188页)

2.1 成语的色彩义随词义的变化而变化

成语“飞扬跋扈”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是个中性词。语出《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具有了贬义色彩。

2.2 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成语色彩义变化

成语“歌功颂德”, 含义是颂扬功绩和德行。语出《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从出处来看,“歌功颂德”是一个褒义词,是人民发自内心的赞扬。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许多“歌功颂德”的话语成为了虚假的套话,因此,《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一句中,在使用时是贬义的感彩,至今保持了这种用法。

3 成语词义演变的原因

3.1 社会发展原因

首先,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社会性是语言的第一属性。成语语义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必然会促使成语语义的发展演变。

(1)具体事物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成语语义的变化。词义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生活中具体事物变了,成语的语义也会发生变化。如成语“按兵不动”,原指使军队暂不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军队打仗之事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因此,产生了新的意义,即“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2)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造成成语语义的变化。由于现实生活较之古人更加丰富,所以需要更多的词汇来反映现实生活。在固有的词义的基础上,成语的引申义、比喻义不断产生,为了表达交流的需要,一些成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如成语“美轮美奂”, 典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轮:指轮铮q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众多,盛大。形容房屋高大华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用它来形容很多美好的事物,逐渐淡化了“轮”和“奂”的含义。

(3)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更替造成成语语义变化。成语“诚惶诚恐”,原为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对皇帝既忠诚敬畏,又惶恐不安。现多形容十分害怕,非常谨慎。

3.2 人们认识的发展

人的主观认识水平的提高引起成语语义变化。词义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是经过了抽象和概括的,语言是思维的反应,古人与今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区别的,对事物观察分析的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就会引起成语语义的变化。此外,由于人们对某些成语的认识与成语本来的词义发生了断层,造成了许多错用现象,往往产生望文生义的问题。这些词语的使用亟待规范,希望专家在编纂词典时有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案。

如“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后来,由于错用的情况太多,因此,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新的义项,即“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像这样进行了规范的成语并不多,还有很多用错的现象,值得关注。

如成语“空穴来风”, 原意为“有了洞穴才进风(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但是,媒体的广泛应用,造成人们也错误理解为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此类词还有“万人空巷”、“对簿公堂”、“侃侃而谈”、“不以为然”等。因此像这样的成语,规范使用成了问题,应是编纂词典时亟待规范的问题。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成语词义的发展变化是在持续进行的,我们应该理智的对待成语词义的变化现象,进行合理规范,有助于人们的使用。